简介:在举办“江南杯”全国创作歌曲大赛期间,我对著名作曲家田歌进行了一次采访。田歌作品音乐会第一次是1987年10月在北京举行,第二次是1988年10月在上海举行。田歌说,第一次音乐会是向听众汇报他的过去,汇报他在部队成长的过程;第二次音乐会是汇报他的现在,检验一下作曲家的作品是否适应八十年代广泛的要求。他深有感触地说,两次音乐会的举行,要感谢音乐界、企业界的支持,没有这种支持,艺术事业的发展是很困难的。从艺术角度看,一场音乐会成败,最终还是要看作品所表现的是否美。在谈到音乐美学时,田歌同志认为,一切艺术都是从美出发的,这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人类社会是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的,人们是从丑陋向俊美发展的,特别是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更是求美的典范。田歌同志形象化地说,人们喜欢的是凤凰展翅,孔雀开屏,而厌恶的是乌鸦乱飞;人们爱听的是百灵鸟的歌
简介:近年来的京剧创新剧目中,音乐唱腔的原创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确认,乃至以前的唱腔设计实至名归地改了冠名,被称为作曲,而朱绍玉就成了菊坛这方面的领军人物。从新世纪开局便一炮走红的《宰相刘罗锅》、《洛神赋》、《蔡文姬》,到被专家称为“时尚舞台走出一小步,京剧舞台迈出一大步”的《马前泼水》、《阎惜姣》,再到中西交融的《图兰朵》、汉藏合一的《文成公主》、交响剧诗《梅兰芳》,以及《袁崇焕》、《武则天》、《下鲁城》等等……无论是堂皇的大制作还是精巧的小剧场,朱绍玉作曲的音乐唱腔成了品牌,台上的演唱者和演奏者,台下的专家眼光和普通观众的反映,都是叫好一片。
简介:历史上很少有作曲家仅因为一部作品就被世人记住,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就是其中一个。除了《卡门》外,比才还创作了其他音乐作品,而且如果不是36岁英年早逝的话,他肯定会写出更多佳作。但直至今天,大多数人提到他时,首先想到的依然是这部全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比才的作品中跳动着灵感的火花,按照研究比才的学者温顿·迪安(WintonDean)的说法,“比才将天才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的,他们绞尽脑汁地将素材放入一定的形式之中,这种与感性的斗争贯穿创作始终(如米开朗琪罗、贝多芬等);另一种则更为自然,内心的表达丝毫不受到意志的阻碍(如拉斐尔、莫扎特、罗西尼)。”比才承认自己更像后者,无疑那些经典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真实表达。
简介:乔治·伯纳诺斯的戏剧《修女对话》给弗朗西斯·普朗克(1899——1963)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剧作于1952年在巴黎世界首演。他认为自己是主角布兰奇的同类人。伯纳诺斯原本想根据天主教作家格尔特鲁德·冯·勒·弗尔特的小说(《绞刑架上最后一人》(1876年——1971年)写一个电影剧本,但直到1959年电影《修女的牺牲》才在与吉恩·莫里奥的合作下完成。这个修女的故事已经讲了很多遍,在1931年的故事中,勒·弗尔特增加了布兰奇一角。普朗克从1953年到1955年间创作了这部歌剧,是受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委托而写的。法文脚本是作曲家从乔治·伯纳诺斯的剧作改写而成,后来为了在米兰的世界首演而译成了意大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