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人全麻苏醒高血压处理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全麻病人130例,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如出现明显血压增高,即血压上升≥术中血压的30%或收缩压≥170mmHg时即先行抗高血压治疗,用硝酸甘油2—4滴滴鼻,压宁定静脉泵注,直至血压恢复到术前水平。待病人基本清醒后再行。结果病人应用降压药物硝酸甘油、压宁定后,血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再观察5~30分钟,待病人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后绝大多数病人SaO2,BP,HR均较平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全麻苏醒应用硝酸甘油滴鼻,压宁定静脉泵注控制高血压后再行拔除气管导管的方法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拔管期 处理
  • 简介:摘要气管是全身麻醉中的关键环节,管过程发生意外往往造成死亡或脑损伤等严重后果。随着各种先进管工具和流程的更新,方案变得更加多样和完善。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单独一种绝对可靠的预测方法和策略可以应用于所有困难气管。麻醉医师仍须全面而仔细地评估患者后按照流程个体化。文章总结近年困难气管的预测因素及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气道评估、高危评估、其他工具和方法的评估来预测困难,介绍相关流程和各种管工具、药物等。

  • 标签: 气管拔管 拔管困难 危险因素 拔管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安全的时机和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0例(2016.5.12-2017.5.12),其中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对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6.67%与80.00%,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与13.33%,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等到其病情稳定后,应掌握合适的时机,便于提高安全性,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拔管 气管切开 安全 护理
  • 简介:摘要气管插管患者擅自拔是护理不良事件,并时有发生。后果严重。据本人在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了预防气管插管患者的方法1加强看护病人2气管插管固定器的使用、3.气囊管理、4.正确掌握插管深度、呼吸回路放置要妥当、治疗护理时防滑脱、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8合理使用镇静剂.9、心理护理及宣教,详见下文

  • 标签: 预防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不停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12月的70例气管插管全麻苏醒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前不停用丙泊酚,血药浓度维持在1.3μg/mL,后再停药:对照组则完全停用丙泊酚后再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后5min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评估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和躁动情况,询问复苏室护士对每例患者配合护理操作的情况是否满意。结果观察组前后5rain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低;观察组前后5rain镇静评分均较高;复苏室护士对观察组患者配合满意度高,观察组患者发生躁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不停药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躁动.并促进患者配合护理操作。

  • 标签: 全麻 苏醒期 不停药 拔管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管理在小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护理管理方法予以分组,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40例)、综合性护理管理的观察组(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躁动持续时间更短,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管理在小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平稳患儿术后生命体征,减少患儿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缩短躁动持续时间,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小儿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拔管期 综合性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法:选择收治于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的6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儿,随机分为普通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组(30例,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质组也远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小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实施以综合性的护理管理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患儿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术后拔管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松监测下指导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肌松监测下气管组(A组)和传统气管组(B组)各50例。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时、后30min、后1h)的MAP,HR,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TOF<0.9为肌松残余。结果肌松监测组MAP,HR指标稳定(P>0.05),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后1h的PORC发生率28%。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气管,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对全麻气管导管患者的配合程度。方法选取70例全麻气管插管择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麻醉前访视,干预组术前一天进行麻醉前访视及心理干预,系统讲解麻醉的相关知识,重点解释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时咽喉部不适感,以及如何配合医生拔除气管导管;在手术当日麻醉开始前再次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里干预。重点观察患者在麻醉苏醒气管导管拔出前和拔出时是否配合及配合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苏醒气管导管拔出前和拔出时,干预组患者配合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全麻气管导管患者配合的程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全麻气管导管拔管 配合程度
  • 简介:摘要由于围麻醉药物逐渐代谢完全,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能力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呛咳和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波动,从而导致一些并发症。麻醉医师有必要采取抑制反应的措施来预防全身麻醉苏醒并发症。文章介绍了多种抑制反应的方法:静脉使用利多卡因、静脉使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以及深麻醉下等。此外,需要明确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探寻更佳的抑制反应方法提供基础,进而减少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拔管反应 利多卡因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罗哌卡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气管插管意外的原因及更好地防范气管插管意外的进展性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总结发生原因,在插管固定患者意识两大因素之外注重机械通气中通气中断及脱机试验缺氧等因素造成的患者情绪失控这一原因,制定进展性护理措施。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气管插管患者76例随机分组,实验组34例,按照进展性护理措施。对照组42例未做特殊要求,分析气管插管患者意外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结果对照组发生气管插管意外5例,实验组发生气管插管意外1例。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预防气管插管意外的进展性护理措施定为插管方式的选择、妥善固定导管加强气囊管理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心理护理、合理使用镇静剂、强化监护及时处理注重机械通气中通气中断及脱机试验缺氧,避免因处理不及时造成的患者情绪失控。结论气管插管意外防范措施的分析及应用是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工作中对气管插管意外原因分析较少,尤其是对机械通气中通气中断及及脱机试验缺氧等因素造成的患者情绪失控这一原因分析为空白。本研究对机械通气中通气中断及及脱机试验缺氧等因素造成的患者情绪失控这一原因分析在对预防气管插管意外的进展性护理措施进行修正,降低了气管插管意外的机率。

  • 标签: 气管插管 意外拔管 机械通气 情绪失控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麻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成人全麻手术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手术结束后瑞芬太尼组将瑞芬太尼的用量减至维持量的1/10,对照组则停止使用。结果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时间无明显区别,与对照组相比,瑞芬太尼在苏醒的咳嗽发生率和不自主运动发生率均降低。结论在苏醒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并能减少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瑞芬太尼 全麻 拔管 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