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合川区0岁~46岁以上人群流脑A群和C群免疫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人群血清中的A群和C群流脑IgG抗体。,结果2010年在检测的210人份样中,A群流脑抗体≥2μg/ml有185人,抗体阳性率为88.10%,C群流脑抗体≥2μg/ml有146人,抗体阳性率为69.52%,阳性率A群>C群2011年在检测的210人份样中,A群流脑抗体≥2μg/ml有180人,抗体阳性率为85.71%,C群流脑抗体≥2μg/ml有180人,抗体阳性率为85.71%。结论合川区健康人群流脑免疫水平偏低,A群和C群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制定相应的免疫对策,避免爆发流行。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人群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抗体水平及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于2000年10~12月在广州市流动人口聚集地采集流动人群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流脑抗体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1026名流动人群中,A群流脑抗体阳性917人,阳性率为89.28%,GMT为1:17.流脑菌苗接种率为17.64%,181人已接种流脑菌苗者抗体阳性率(93.90%)和GMT(1:21.86)明显高于845人未接种者(阳性率和GMT分别为88.40%和1:16.11)(P<0.05).抗体阳性率和GMT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20岁组最高(93.6%),40岁以上组最低(71.4%),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广州市流动人群对A群流脑具有较高的免疫力,但人群流脑菌苗接种率低,且高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较低.提示今后在流动人群聚集地开展流脑菌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水平实属必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油市流脑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和带菌状况,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油市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群分布和人群免疫水平调查实施方案”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9个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进行脑膜炎莱瑟菌的分离,血清进行流脑A群和C群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共采集273份健康人群咽拭子,共分离出2株,带菌率为0.73%(2/273);健康人群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为98.53%(269/273);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阳性率为84.62(231/273)。结论我市流脑带菌水平相对较低,带菌菌群以C群为主。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较高,发病率较低,A群抗体水平高于C群,应加强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对增强人群免疫力,形成全面的免疫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与中和抗体的关系,为探索机体接种SARS-CoV-2疫苗后的免疫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于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接种腺病毒载体SARS-CoV-2疫苗169例和灭活SARS-CoV-2疫苗211例外周静脉血血清,均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中和抗体和IgM/IgG抗体。对两组疫苗接种后血清中和抗体和IgM/IgG抗体三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腺病毒载体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与IgM抗体水平(r=0.634,P<0.01)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与IgG抗体水平(r=0.860,P<0.01)呈高度正相关;灭活型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与IgM抗体水平(r=0.394,P<0.01)呈弱正相关,与IgG抗体水平(r=0.554,P<0.01)呈中等程度正相关。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的IgM抗体和IgG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水平均不具备非常强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IgG抗体亲和力水平,研究北京市麻疹、风疹疫苗高接种率人群中病例发病的原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76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分别进行麻疹、风疹IgG抗体检测,并测定IgG抗体亲和力,计算相对亲和力指数。结果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麻疹确诊病例104例,风疹确诊病例108例,麻疹、风疹排除病例64例。麻疹确诊病例中6例有免疫史,麻疹原发性免疫失败3例,继发性免疫失败3例。风疹确诊病例中12例有免疫史,风疹原发性免疫失败4例,继发性免疫失败8例。在无免疫史的确诊病例中,9例麻疹病例抗体为高亲和力,7例风疹病例抗体为高亲和力,提示为再次感染。在麻疹、风疹排除病例中,存在其他病原感染,以EB病毒为主,并存在混合感染。结论有疫苗接种史的病例中,原发性免疫失败和继发性免疫失败都存在。在无免疫史的麻疹、风疹成人病例中都存在再次感染的现象。排除病例中存在其他病原感染。其他病原感染可误诊为麻疹、风疹,这也是近年来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有免疫史病例比例增多的原因。全程接种疫苗有助于产生麻疹、风疹高亲和力抗体。为阻断麻疹病毒循环,并且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应建立完善的接种服务机制,对成人重点人群或高风险群体提供补充接种,巩固人群的免疫屏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兴县中、小学生麻疹病毒IgG抗体(抗-MV•Ig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Ss)水平,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及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为学校预防麻疹爆发、乙肝防治提供措施和意见。方法采集手指末梢血,采用ELISA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抗-MV•IgG、抗-HBs进行检测。结果24444名在校学生抗--MV•IgG平均阳性率为95.09%,抗-HBs平均阳性率为56.42%。结论兴县中、小学生麻疹抗体水平处于较好状态,只需针对个体进行麻疹疫苗的补种,学校爆发麻疹几率较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略偏低,应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学校要加大宣传教育、普及乙肝防治知识。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肺曲霉病发病隐蔽易被其基础疾病掩盖不易诊断,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高。指南建议将曲霉IgG抗体检测作为诊断慢性肺曲霉病的关键指标。但是目前大多数曲霉IgG抗体临床数据来自欧洲国家,中国人的曲霉特异性IgG抗体的生物参考区间仍有待确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曲霉IgG抗体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0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收集血清,采用丹娜曲霉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28-A3c的方法,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本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结果最终纳入291名患者健康个体,中位年龄37岁(19岁~82岁),其中男141名,中位年龄38岁(19岁~82岁),女150名,中位年龄38岁(20岁~78岁)。男性和女性健康成年人血清曲霉IgG抗体水平分别为20.579(43.618) AU/mL 28.387(48.158)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因此依据男女性别差异分别建立参考区间。最终,曲霉IgG抗体水平参考区间为男性<111.405 AU/mL,女性<181.888 AU/mL。结论根据不同性别初步建立了该实验室血清中曲霉IgG抗体的生物学参考区间,为临床的相关疾病诊断提供了参考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宁县1-15周岁健康儿童麻疹IgG抗体水平,评估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为麻疹的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15周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麻疹病毒IgG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抽取血清标本10231份,经检测共计筛查出阳性9313份,阳性率为91.03%,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新宁县15周岁以下儿童麻疹抗体阳性水平相对较低,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加强MV常规的免疫质量,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加速消除麻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配对母婴与不同月龄婴儿麻疹IgG抗体水平及相关性,以期为科学预防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收治的100例配对母婴,产妇取产前静脉血、新生儿取脐带血,3月龄(85例)、5月龄(67例)、7月龄(56例)婴儿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1125.06±5.28)mU/mL显著高于母亲(698.31±7.89)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保护率也要显著高于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与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3,P<0.05);麻疹自然感染史、麻疹接种史母婴麻疹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无麻疹自然感染及接种史母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3月龄、5月龄、7月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是影响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月龄增长婴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应该提高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率,提升低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增强对麻疹抵御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配对母婴与不同月龄婴儿麻疹IgG抗体水平及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收治的100例配对母婴,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妇取产前静脉血、新生儿取脐带血,3月龄(85例)、5月龄(67例)、7月龄(56例)婴儿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1125.06±5.28)mU/mL显著高于母亲(698.31±7.89)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保护率也要显著高于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与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3,P<0.05);麻疹自然感染史、麻疹接种史母婴麻疹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无麻疹自然感染及接种史母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3月龄、5月龄、7月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是影响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月龄增长婴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应该提高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率,提升低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增强对麻疹抵御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800例农村已婚计划怀孕妇女血清抗风疹病毒IgG(RvIgG)抗体检测,筛查风疹病毒易感人群,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抗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2478例,阳性率88.5%;RvIgG抗体阴性322例,阴性率11.5%。讨论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获终生免疫力。RvIgG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有免疫力;RvIgG阴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无免疫力,在孕期易感染风疹病毒。因此在孕前开展抗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对计划怀孕妇女风疹病毒感染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镇康县儿童麻疹IgG抗体浓度水平及消长情况,巩固预防控制麻疹成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定量检测8月龄~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浓度,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镇康县8月龄~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4.99%,IgG抗体<250IU/L、250IU/L~、800IU/L~、≥3200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分别为5.01%、23.61%、50.82%、21.00%。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IgG抗体800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G抗体<250IU/L、250IU/L~、≥3200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乡(镇)儿童<250IU/L、IgG抗体250IU/L~、800IU/L~、≥3200IU/L浓度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镇康县接种麻疹组份疫苗后抗体阳性率高(94.99%),保护率低(71.82%),抗体消失快,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的麻疹组份疫苗接种后,IgG抗体浓度高、产生抗体持续时间远远大于15年并保持较高浓度的结论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我县在工作中存在疫苗接种不及时,疫苗贮存、运输环节中可能存在温度失控,疫苗效价降低,产生抗体浓度不高,导致抗体消失较早,免疫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技能较差,接种人员接种质量不高,如接种剂量不足、针水外溢等有关。原发性免疫失败是我县麻疹IgG抗体水平低浓度(<800UI/l)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继发性免疫失败是由于麻疹在低发病率水平时人群通过空气自然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导致人群抗体下降至消失,二三十年后继性免疫失败和原发性免疫失败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易感人群,原发性免疫失败和继发性免疫失败是我县消除麻疹和保持无麻疹状态到消灭麻疹的最大挑战;免疫失败及抗体浓度不高可能与疫苗贮存、运输环节温度失控、免疫接种质量有关。为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抗体浓度水平及消长情况,对县辖七乡(镇)8月龄~l5岁儿童进行麻疹IgG抗体定量检测分析,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对判定麻疹病例的价值。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3-2015年天津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和麻疹排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追溯保存的病例血清,开展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重新对麻疹排除病例进行归类。结果共收集到326例麻疹病例血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67例,排除病例59例,≥20岁病例占92.33%(301/326)。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显示,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中麻疹IgG高亲和力抗体的比例分别为66.95%(158/236)和91.23%(5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根据判定标准,15.25%(9/59)排除病例被重新判定为麻疹病例,其中8例是高亲和力抗体,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判定为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1例为低亲和力抗体,有典型的麻疹临床症状,无MCV免疫史。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能够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血清学证据,可以减少麻疹急性期血清学诊断中由于IgM抗体假阴性而造成的错误排除。
简介:目的检测梅毒特异抗体IgM,IgG,以了解梅毒感染的阶段,亦能观测抗梅毒治疗的效果。材料方法使用DiaSorinEIA试剂盒对69份梅毒TPHA阳性标本(2000/01-2000/06)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检测。结果IgG抗体阳性68例;其中IgM,IgG抗体均阳性9例;IgM抗体不确定1例;IgM,IgG抗体为阴性1例;IgM阳性IgG不确定1例。结论使用ELA方法可以直接检测抗梅毒特异抗体IgM,IgG,较传统RPR,TRUST,TPHA方法而言,能对抗体分型,能提示梅毒感染的各阶段,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对诊断、治疗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