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四川达州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人们对本病认识。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11日至10月6日确诊的40例甲型H1N1流感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甲流患者均为本地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其中发热40例(100%),包括高热3例(7.5%),咳嗽33例(82.5%),咽痛19例(47.5%),流涕12例(30%),鼻塞5例(12.5%),咽干2例(5%),咽部充血34例(85%),扁桃体肿大5例(12.5%),呼吸音下降1例(2.5%)。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8例,占95%,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值上限22例,占55%,淋巴细胞总数的减少8例,占20%;胸部X光检查,其中1例提示右侧胸膜炎,其余患者无异常改变。治疗给予一般抗病毒药物,迅速退热,缓解症状等对症处理。本病预后良好,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我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以本地病例为主,且症状轻微,给予一般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发生流行性感冒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及2011年4月两个男病区两次发生流行性感冒的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从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及病种进行分析。结果两次发病中>50岁以上患者分别占48.71%、51.65%;患者病程>8年的分别占78.75%、84.86%;住院时间>2500天的分别占83.62%、87.46%;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占62.82%、58.12%。结论老年男性、病程较长、住院时间长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被感染,应积极引导患者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做好相应护理措施,积极控制和预防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发生流行性感冒。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炎虎宁与利巴韦林剂量个体化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9月份至2010年1月份收治的74例小儿流行性感冒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应用剂量个体化治疗的方法,针对观察组选取炎虎宁,进行注射。针对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比轻症与重症病患的病情变化,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轻症病患的康复情况上,无显著不同。针对重症患者,对照组的平均发热持续时间为109.3小时,观察组则为67.4小时,两组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同时,在症状消失耗时上,对照组的平均值为173.8小时,观察组为121.6小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综合考虑,观察组重症病患的康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患者应用利巴韦林或者炎虎宁,疗效无显著差别。重症患者应用炎虎宁进行剂量个体化治疗时,发热时间能够得到显著缩短,症状消失得更快,可以收到十分良好的预后效果,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大规模人群应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后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特征,进一步观察该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广州市2009年10月28日~2010年8月31日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息和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数据,分析相关特征。结果共接种575412人,报告183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80/10万,其中异常反应发生率为5.39/10万;52.5%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接种疫苗后24h内,以发热、红肿多见,多数不良反应预后良好。接种疫苗后出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例,为13岁及15岁男孩各1名,其中1例死亡。结论大规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但需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分散片与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10~2010-5在我院就诊的67例患流行性感冒及有发热症状的儿童使用尼美舒利分散片与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0.5小时(h),1h,4h,6h,10h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次数和程度。结果尼美舒利分散片比布洛芬更显著降低儿童由流行性感冒而引起的体温升高。结论尼美舒利分散片比布洛芬混悬液在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