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线可视气管插管观察引导用内窥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可纳入样本分为直接喉镜、无线可视气管插管观察引导用内窥镜、纤维支气管镜组各100例。对插管成功例数、插管平均耗时以及血流动力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线可视气管插管观察引导用内窥镜和纤维支气管镜组插管成功率高于直接喉镜插管,并且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结论:无线可视气管插管观察引导用内窥镜可用于气管插管观察成像,具有插管速度快、成功率高、插管痛苦小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光棒引导行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以盲分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使用Macintosh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40例,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对比各时间节点(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T1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T1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相较而言,对照组患者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本组T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可减轻对患者的刺激性,患者生命体征更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22.01~2023.03时间阶段内选择50例全麻手术前插管困难的患者做样本,所有患者均执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就执行后患者成功情况、麻醉情况、并发症及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于5min内完成一次性成功插管,患者均于5~10min内完成上呼吸道表面麻醉,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00%,患者满意度为98.00%。结论:针对手术前插管困难的患者实施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能有效提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有效麻醉。该方式能较好的控制相关并发症的产生,使得患者能够对其产生较高的满意度。
简介:目的:研究并分析呼吸科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患者(40例)和实验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护理,将两组患者医疗事故情况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误吸、气管插管脱落、气管堵塞以及其他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呈现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较高,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并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的效果,通过t检验和χ²检验对四个指标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方法A进行气道管理)和B组(采用方法B进行气道管理)。观察指标包括气道通畅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道感染率和复苏时间。采用t检验比较气道通畅率和复苏时间,采用χ²检验比较低氧血症发生率和呼吸道感染率。结果: 与方法B相比,方法A组在气道通畅率方面表现更佳(93%对89%,t = 2.34,P = 0.021)。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方法A组明显低于方法B组(12%对24%,χ² = 4.18,P = 0.001)。呼吸道感染率方面,方法A组亦明显低于方法B组(8%对16%,χ² = 2.12,P = 0.034)。复苏时间方面,方法A组的平均复苏时间显著短于方法B组(12.5分钟对15分钟,t = -3.72,P = 0.002)讨论: 在气道通畅率方面,方法A组明显优于方法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道感染率和复苏时间方面,方法A组均明显低于方法B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 < 0.01)。这表明方法A在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采用方法A进行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气道通畅率,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道感染率以及缩短复苏时间。因此,临床工作中可以优先考虑采用方法A进行气道管理,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