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 癌前哨淋巴活检 代替腋窝 淋巴 清扫的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手术间及各种特殊器械的准备工作;术中巡回护士实施有效安全的体位管理、胃管护理及仪器摆放,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医生,严格无菌无瘤技术操作。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发生。行保腋手术的患者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明显减少,术后上肢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 结论:以乳腺癌前哨检淋巴活代替腋窝清扫的保腋手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也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1例淋巴病理提示Castleman病且有相对丰富临床表现的病例,梳理了多中心型Castleman病诊疗的流程,并最终以单克隆丙种球蛋白(M蛋白)为突破口,确诊POEMS综合征。

  • 标签: POEMS综合征 腹水 Castleman病理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SLN)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预测nSLN转移风险。方法选择2002—2017年手术治疗的、SLN 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917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建模组(497例)和验证组(420例)。以nSLN是否转移为因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917例患者的nSLN转移率为27.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原发肿瘤脉管瘤栓、淋巴包膜外受侵、SLN阳性数、SLN阴性数、SLN是否宏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N阳性数、SLN阴性数和SLN是否宏转移为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建模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验证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结论利用6个危险因素建立的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决策。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肿大淋巴性质的判定可以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评价依据,故临床医生需要有效的检查手段对淋巴进行鉴别。超声检查手段在诊断良恶性淋巴方面具有易操作、无伤害、准确性高等独特优势,现已成为淋巴诊断的首选方法。随着超声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淋巴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性更加提高。该文就超声诊断淋巴病变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超声 淋巴结 新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前哨淋巴活检与腋窝淋巴清扫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 (29例 )和对照组 (29例 ),分别予以前哨淋巴活检术 (ALND)和腋窝淋巴清扫术 (SLNB)进行治疗,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上肢功能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的上臂臂围差、肩关节外展度和 Neer评分三项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研究组在三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仅出现 1例活动受限和 1例上肢疼痛,并发症出现率为 6.9%,显著低于对照组( 27.59%) (P均 <0.05)。结论 前哨淋巴活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更加优质的疗效,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造成影响较小,同时可大大降低并发症出现率,临床效果明显,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淋巴清扫对临床淋巴阴性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42例临床淋巴阴性IC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7例,女65例;年龄23~78岁,中位年龄57岁。根据术中是否行淋巴清扫分为淋巴清扫组(LND组,86例)和非淋巴清扫组(NLND组,56例),LND组根据术后病理提示进一步分为有淋巴转移组(N1组,38例)和无淋巴转移(N0组,48例),分析淋巴清扫对ICC患者预后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NLND、LND组行半肝切除和(或)尾状叶及肝外胆管切除分别为20、71例,LND组切除范围更大(χ2=29.233,P<0.05)。LN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9±10)d,明显长于NLND组的(16±5)d(t=3.961,P<0.05)。LND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42%、20%,NLND组相应为89%、47%、34%,两组总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6,P>0.05)。N1组1、3、5年累积生存率为63%、14%、0,N0组相应为93%、57%、28%。NLND组与N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5,P<0.05),而NLND组与N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0,P>0.05)。结论淋巴清扫对临床淋巴阴性ICC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且增加了住院时间,应慎重考虑常规施行淋巴清扫。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联合前哨淋巴活检 (SLNB)在评估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手术中行SLNB和超声定位的可疑淋巴活检,对 SLN、可疑淋巴分两组标本行病理诊断,比较两者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状态的差异。 结果 SLNB检出率为 93.5%,可疑淋巴检出率为 99.3%。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阴性 118例,腋窝淋巴阳性 21例,其中 SLNB阳性 17例, SLNB联合可疑转移淋巴活检阳性 21例。 SLNB有 4例假阴性,假阴性率 19.0%(4/21),敏感性 81.0%(17/21),准确率 96.9%(126/130)。 SLNB联合可疑淋巴活检预测腋淋巴状态未见假阴性,敏感性 100%(21/21),准确率 100%(139/139)。较单纯 SLNB, SLNB联合可疑淋 巴结活检能显著降低假阴性的发生,两种方法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01。 结论 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联合

  • 标签: 乳腺癌 可疑淋巴结活检 超声引导导丝定位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不同淋巴清扫方式对淋巴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2岁。57例患者中,36例术中采用整块融合淋巴清扫方式,设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淋巴清扫方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段切除数(<3段、≥3段)分别为(218±53)min,(266±24)mL,(21±9)min,5、31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7±45)min,(270±23)mL,(19±8)min,2、1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0,0.774,0.590, χ2=0.004,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百分比分别为(11±3)枚、16.58%(66/398),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2)枚、6.80%(7/10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4,2.148,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Ⅴ级并发症,胆汁漏,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胃瘫分别为35、1例,6例,1例,8例,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例,3例,1例,1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胆汁漏,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0.000,1.870,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6个月(8~42个月)、66.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个月(5~39个月)、38.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3, χ2=5.317,P<0.05)。结论ICC根治术采取整块融合淋巴清扫有利于增加术后淋巴检出数目,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肝内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检出数目 术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癌纵隔转移淋巴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术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胸骨劈开纵隔淋巴清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径≤2 cm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探究区域性纵隔淋巴清扫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有结节≤2 cm行肺部手术NSCLC患者完整资料,既往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并规范清扫纵隔,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直径≤2 cm的周围型NSCLC淋巴转移度和转移率均较低(分别为0.67%和1.87%)。直径≤2 cm的纯磨玻璃结节无淋巴转移、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淋巴转移明显低于实性结节(0、1.18%、4.92%)。第11组淋巴转移与纵隔淋巴转移(2、3、4、6组)有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转移与结节的实性成分呈正相关(P=0.024),而淋巴转移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大小、位置及肿瘤类型并无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与2、3、4和6组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14),Kappa值8.406。结论对于纯磨玻璃样病变患者,可不清扫纵隔淋巴或仅行N1淋巴采样。对于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或实性结节,手术医师可根据术中11组淋巴冰冻情况决定淋巴清扫范围,若有转移,则可相对积极,清扫范围适当扩大;如无11组淋巴转移,可以通过减淋巴清扫的范围,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 标签: 肺癌 肺小结节 磨玻璃结节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组织增生坏死性淋巴炎(HN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肿大的自限性疾病。本文报告1例HNL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和治疗。

  • 标签: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自身免疫性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
  • 作者: 刘慧婷 尹翮翔 焦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意识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背后病因多样,对于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无特殊发现的相关患者,副肿瘤综合征是其重要鉴别诊断之一。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以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突出表现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该患者最终通过淋巴活检诊断套细胞淋巴瘤,经化疗治疗后精神神经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副肿瘤综合征 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淋巴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糜胸6例,乳糜腹1例,乳糜胸合并乳糜腹3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失败。经淋巴穿刺淋巴管造影明确乳糜池及胸导管位置后,经皮经腹穿刺乳糜池并引入微导管,胸导管造影显示漏口位置后使用弹簧圈联合组织胶进行栓塞。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淋巴管造影未能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而未行胸导管栓塞外,其余患者淋巴管造影明确漏口位置后成功实施胸导管栓塞。8例患者经皮经腹腔穿刺乳糜池获得成功,1例患者多次穿刺失败后改行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胸导管近心端并获得成功。8例患者术后3~7 d引流液完全消失,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至120 ml/d。仅1例患者术后腹腔少量出血,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淋巴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 标签: 乳糜漏 淋巴管造影 乳糜池 胸导管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淋巴穿刺淋巴造影术对乳糜漏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例乳糜漏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64岁,医源性乳糜胸4例,医源性乳糜腹3例,不明原因乳糜腹1例。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腹股沟淋巴,注入对比剂碘化油行淋巴造影术。观察其操作相关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经皮淋巴穿刺淋巴造影术均获得技术成功,中位碘化油用量17.5 ml,中位手术时间88 min,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5例(5/8)经皮淋巴穿刺淋巴造影诊断乳糜漏阳性,其中4例(4/4)乳糜胸患者造影均为阳性,见胸导管不同水平对比剂外溢;1例(1/4)乳糜腹造影阳性,为胰腺癌术后患者,腰3~4椎体水平见对比剂外溢。5例(5/8)经皮淋巴穿刺淋巴造影治疗乳糜漏有效,其中乳糜胸患者3例,乳糜腹患者2例。结论经皮淋巴穿刺淋巴造影术是诊断乳糜漏的安全、有效的淋巴造影方法,兼具治疗乳糜漏的效果。

  • 标签: 淋巴结 乳糜漏 淋巴造影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女性早期胃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6例女性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8例(20.59%)发生淋巴转移。年龄、是否绝经、Lauren分型和浸润深度与女性早期胃癌患者淋巴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绝经(P=0.028,OR=2.998,95% CI:1.128~7.966)、肿瘤浸润深度(P=0.015,OR=3.730,95% CI:1.289~10.787)是女性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率为20.59%,未绝经女性更易发生淋巴转移。是否绝经及肿瘤浸润深度是女性早期胃癌发生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胃癌 淋巴转移 女(雌)性
  • 简介:摘要:肠系膜淋巴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极大影响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和家庭的经济收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笔者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运用消肿止痛贴配合益生菌治疗本病近期效果明显,远期疗效更佳,为了下一代的身体健康,减少药物对儿童的危害,远离抗生素,不打针,少吃药,是我们临床医生的光荣使命和终极目标。

  • 标签: 益生菌 消肿止痛贴,肠系膜淋巴结炎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转移规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胃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并实施外科根治手术的早期胃癌病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各组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164例早期癌患者中,34例出现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脉管浸润与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2 cm(OR=3.2,95%CI:2.305~4.187)、浸润至黏膜下层(OR=2.5,95%CI:2.091~3.859)、病理分化不良(OR=1.7,95%CI:1.029~2.933)及脉管侵犯(OR=2.1,95%CI:1.817~3.176)是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 。上部癌中转移率较高的淋巴依次是第1组(66.7%)、第3组(33.3%);中部癌中转移率较高的淋巴依次是第3组(75.0%)、第4组(25.0%);下部癌中转移率较高的淋巴依次是第6组(33.3%)、第3组(25.9%)、第4组(25.9%)及第7组(14.8%)。从转移站别看,分化良好且肿瘤直径≤2 cm的黏膜内早期癌,各部位癌第1站均未见淋巴转移。结论早期胃癌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病理分化程度低及脉管受侵犯是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上、中、下部癌均有其各自的高发区域,早期胃癌的淋巴胃周转移基本符合由近及远的规律。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