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更好地防范口蹄疫,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引导专业户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有效地防止了口蹄疫的发生。但应注意免疫注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某猪场注射口蹄佐剂时,出现严重反应:猪只精神不振、体温升高、拒食、背部、耳朵充血,颤抖,造成休克等症状。经市兽医防疫检疫站人员到场指导,救治使猪只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口蹄疫灭活苗 过敏反应 症状 紧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酒精、射线、液氮3种方法在儿童股骨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瘤段骨体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科收治的93例股骨骨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筛选出采用自体瘤段骨体外回植重建治疗的患儿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8~18(13.65±2.87)岁。包括瘤段骨酒精15例,射线12例,液氮13例。比较3种方法治疗儿童股骨骨肉瘤的骨愈合时间、骨愈合率及肿瘤复发率、感染率、骨折或内固定断裂、翻修手术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儿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酒精组随访(102.60±16.55)个月,射线组随访(59.33±6.39)个月,液氮组随访(36.85±6.49)个月,3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组比较,酒精组的骨愈合时间较长,骨愈合率较低,感染率、翻修手术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复发率、骨折或内固定断裂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线组与液氮组比较,以上随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瘤段骨体外方法对肿瘤均安全可靠,但酒精骨愈合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射线与液氮均可为临床选择,但射线需要专业设备,可能限制其临床应用。

  • 标签: 股骨骨肉瘤 体外灭活 骨愈合 肿瘤复发 感染 儿童
  • 简介:2012年下半年以来,禽流感H5N1疫苗的毒株替换为H5N1(Re-4株+Re-6株)。为了解该疫苗在生产应用中抗体变化情况,以期更好地为实际生产服务,对固始县的3个蛋鸡场72.2个鹅场进行跟踪调查及实验室监测。

  • 标签: 禽流感 H5N1 灭活苗
  • 简介:为了控制鸡新城疫,使蛋鸡终生具有免疫力,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免疫接种,而免疫次数和(或)免疫间隔时间不合理,会导致免疫失败,进而造成新城疫的发生。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掌握新城疫毒疫苗与油乳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制定鸡新城疫免疫程序、科学防控该病,进行该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用鸡隔离饲养71日龄罗曼商品代公鸡。

  • 标签: 油乳灭活疫苗 鸡新城疫 免疫效果 活毒疫苗 试验材料 抗体消长规律
  • 简介:如果采集的血小板可以推迟1天进行病原体,则可对血液中心的物流、人员配置和献血流程进行优化,但是此期间细菌会快速增殖。本研究目的是评估补骨脂素衍生物和紫外光对采集24和30h后血小板中细菌的效果。

  • 标签: 血小板 细菌灭活
  • 简介: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以下简称猪三联)注射仔猪是养猪生产上正常的防疫工作,用以防止发生上三种病同时增强仔猪抵抗力,增强对其它病的免疫力。可笔者却遇到一起引注射猪三联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并造成死亡例,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仔猪 注射 猪瘟 丹毒 肺疫 三联灭活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输血后感染和经输血传播疾病是对输血安全的巨大威胁。在血液制品的制备过程中增加病原体或去除步骤,在血液及其成分保存前或输注前采取病原体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输血护理新技术 病原体灭活
  • 简介:摘要目的血浆经白细胞过滤后取新鲜血浆,经亚甲蓝光照处理后过滤比较其前后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及白蛋白、球蛋白的变化。方法新鲜血浆加入浓度2.25-1umol/L亚甲蓝,置于荧光照射仪中震荡后取出。用一期分凝固法、比浊法及比色法测定其活性。结论血浆后对凝血因子活性无显著影响,蛋白回收率>80%。

  • 标签: 血浆病毒灭活 亚甲蓝 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BPL)狂犬病毒株收获液,在后的不同时间取样检测病毒滴度及抗原含量,并对后的样品进行病毒试验。结果,三种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在4℃条件24h后,样品内均未检测到病毒,较高浓度β-丙内酯对病毒抗原含量损失较大。

  • 标签: &beta -丙内酯 灭活 病毒滴度 抗原含量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合成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 CpG-ODN)作为佐剂对活人腺病毒55型(human adenovirus type 55, HAdV-55)抗原诱导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HAdV-55 QS原型株经噬斑纯化构建疫苗候选株种子库,将疫苗候选株扩增产物经0.05% β-丙内酯,纯化后制备成全病毒颗粒抗原。纯化HAdV-55抗原按低剂量组(0.2 mg/ml)和高剂量组(1 mg/ml)分别与CpG-ODN和氢氧化铝佐剂等体积混合,乳化后接种BALB/c小鼠,同时设PBS对照组,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在初次免疫后21 d和35 d采集小鼠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集末次血清时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HAdV-55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小鼠分泌IL-4和IFN-γ细胞因子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无论有无佐剂,随着免疫次数和接种剂量的增加,HAdV-55抗原诱导BALB/c小鼠产生的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显著升高;而中和抗体只有在加强免疫后才能达到可检测水平,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在1:11~1:23之间;使用不同佐剂对小鼠免疫应答有显著影响,低剂量抗原联合CpG-ODN和氢氧化铝混合佐剂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其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分别是单独使用氢氧化铝佐剂组小鼠的2.2和1.8倍,分泌IFN-γ淋巴细胞数是其2.3倍。结论新型CpG-ODN佐剂免疫能显著提高HAdV-55全病毒抗原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同时使细胞免疫应答向偏向Th1型。

  • 标签: 人腺病毒55型 免疫原性 CpG寡聚脱氧核苷酸
  • 简介:摘要:动物检疫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加,导致动物产品的进出口数量不断增加,所以,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病毒作为一种病原微生物,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会对动物产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因此,在进行病毒检测和检疫工作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处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灭菌法、紫外线照射法、化学试剂浸泡法等。本文分析了不同检疫处理方式对病毒效果的影响,为动物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检疫处理 病毒灭活 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松质骨组织的作用及其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时间120s,240s,360S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功率为60W,微波频率为2450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人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形态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2周后凝固区内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性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骨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骨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骨,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的形成。结论置人式微波对活体松质骨有明确的作用,形态基本恒定,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松质骨微波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骨。

  • 标签: 微波 骨骺 骨坏死 动物实验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要求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病毒方法。我们对几种适用于血液制品的病毒方法及病毒去除工艺进行综述,以期对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灭活 病毒去除 血液制品
  • 简介:摘要由于艾滋病的强大影响力,所以大家对于艾滋病存在偏见,认为艾滋病病毒传播非常简单,而且危害巨大。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解除偏见,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病毒的特性,针对性的提出关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与方法的研究探讨。最终的目的是形成关于艾滋病病毒防治的正确认识,消除对于艾滋病的偏见。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消毒 灭活
  • 简介:目的分析病毒新鲜冰冻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总蛋白、凝血因子FⅧ:C的含量,探讨病毒活血浆的质量控制指标,以保证病毒活血浆的质量。方法取成分制备好的同一份血浆平均分成容量相等的两组,一组为非病毒、另一组做病毒,留取各10ml,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并把相对应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t值分别为1.120、1.135、1.275,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病毒活血浆蛋白回收率为91.42%,FⅧ:C回收率为81.60%,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90.27%。结论病毒新鲜冰冻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损失较小、质量可靠,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使输血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

  • 标签: 病毒灭活 新鲜血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血液制品主要是通过将多人份血浆进行混合之后,使用特定的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产品,血液制品通常被用在医疗急救以及某些特定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说,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也可以经血浆传播,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就需要严格按照原则要求,在生产血液制品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对血液制品中的病毒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病毒,制造出健康的血液制品。鉴于此,本文就血液制品制造过程中的病毒方法和去除工艺展开如下探讨。

  • 标签: 病毒灭活 病毒去除 血液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