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种文化纽带和交际工具,汉语普通话正在超越国界而成为五大洲各地华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资源。这一历史性的新发展有益于华人,有利于中国,造福于全世界。汉语普通话正在快步走向世界范围内强势语言的最前列,这将是我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又一次伟大贡献。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英语的成功经验,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本着开放、宽松、包容的态度对我们民族共同的规范标准明智地从宽掌握,适度多元。在维护相对稳定的共同核心语言要素和高质量相互理解度的前提下,允许和尊重汉语普通话大家庭中各区域成员拥有一定的特色,给予境内外广泛存在的普通话变体以平等的地位和充分的尊严。既要维持大同,又要尊重客观存在而又合情合理的小异,让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的汉语普通话使用者平等分享对我们民族共同的所有权、监护权和解释权,从而强化普通话自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以及使用者对她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这有利于在中国国内推广普通话,有助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有利于在海内外汉语普通话语言社区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标准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其在百年国语运动中的历史使命,现在应该微调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这里“基础音”的意思不是要把地方普通话的语言特色塞进北京普通话,而是要让普通话的区域变体可以跟北京语音有所不同,但又不能差异太大,以免影响到语言交际的顺畅进行。

  • 标签: 汉民族共同语 标准 北京音 调整
  • 简介:民族共同想象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意义早已被安德森揭示出来。而柄谷行人则通过研究日本现代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分析日本民族国家建制与日本现代文学之间的勾连。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本文从民族共同建构这一新的视角,研究新中国民族共同和文学书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追溯其历史起源,重新思考新中国文学是如何发生和如何被建构的。

  • 标签: 民族共同语 中国文学 双重建构 文学书写 国家建构 现代民族
  • 简介:意大利著名童话作家贾尼·罗大里有一篇童话叫《连环画里的小老鼠》。讲一只跳出连环画的小老鼠,来到了现实世界的鼠群中,但是,没有一只老鼠听得懂它连环画的语言,它也听不懂其它老鼠的吱吱呀呀声。在一系列的误会之后,老鼠们联合起来把它遗弃了。

  • 标签: 共同语言 现实世界 老鼠 意大利 童话
  • 简介:<正>民族文化造就了民族的品格,也孕育出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经过遗传作用,逐渐积淀并固化下来,从而又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决定着民族语言自身结构模式的建立,而且也决定着民族语言对外来成分的吸收和改造。外来民族语言中主要的外来成分,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

  • 标签: 音译外来语 汉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语言 汉语 外来语词 汉文化
  • 简介:<正>《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抉择》一书中谈到:“40年来,我们为发展民族教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与巨大投入相比,其成效相差十分悬殊,这是违背民族教育规律而受到的惩罚。”恕我直言,最受惩罚的要首推语言教学了。人类的语言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日益加快步伐的当今,要有效地促进我国民族教育迅速发展就必须实事求是地从语言教育抓起。概略地说,一个民族自身的语言(在我国,除个别民族外,绝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就称之为这个民族的母语,或曰本族

  • 标签: 第二语言教学 民族教育 第一语言 民族地区 母语 少数民族
  • 简介:汉民聚居的祖国南部边疆,族群构成复杂,经历了数千年的族群冲突与交融过程。当今壮汉民和谐相处,是用血与火的代价换取而来的。南部边疆民族经历的族群融汇历程植根于壮汉民文化的沃土,具有独特的历史时空背景,对理解和构建不同民族和谐相处之道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南疆经验 壮汉民族 和谐共生
  • 简介:一场大获全胜的恋爱,我终于成了幸福的新娘。丈大虽不是大款,但年薪10万另有提成,还算“票子”不愁:恋爱之前,丈夫已在广州碧桂园购了三居室的楼房,“五星级的家”,“房子”还是可以在同事熟人面前偶尔骄傲地提起的,何况丈夫是独子,父母那套在广州市区的福利房,迟早也是我们的;“位置”嘛,丈夫是一港资贸易公司的业务部经理,还凑和;“车子”没有,但“个子”挺猛,一米八二,是他南下干部的父亲的遗传,在南方

  • 标签: 丈夫 共同语言 手淫 广州市区 业务部 碧桂园
  • 简介:黄帝是汉民对祖先的共同记忆,龙不是汉民的图腾。传说中的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族团融合成为先秦时代的华夏族,夏人、商人、周人都是华夏族的一员。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融合,华夏族与蛮夷戎狄在秦汉帝国建立后迅速融合成为一个人口众多、文化一致的汉民民族是文化共同体,而不是血缘共同体。汉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入其他的部族、民族,所以今天汉族的体质特征包涵了蒙古人种的东亚、北亚、南亚三个亚种。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汉民与其他民族是血脉相连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族群——中华民族。国家是社会的组织形式,文化是民族的生存方式。

  • 标签: 华夏 汉族 形成
  • 简介:本文以历史语言学的视野,立足于语言与社会历史的关系问题,就古代藏民族共同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后来藏语诸方言的形成,乃至现阶段制定藏语标准、实现藏语共同的统一等问题展开初步的讨论。

  • 标签: 藏族 社会 藏语 方言 统一 分化
  • 简介:汉族伦理思想是指汉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道德观念和各种道德理论的总称。在中国各民族伦理思想中,汉族伦理思想是主体。汉族伦理思想博大、精深、丰富,有着系统、完整的理论形态。在中华民族统一的民族伦理思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千百年来已形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素质,乃至于世界文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汉族伦理思想 中国伦理思想 精神文明建设 和谐社会
  • 简介:本文对中国汉民民居住宅的装饰艺术进行梳理,从雕刻工艺、瓦作装饰分析其艺术特点,并且从中得出古建筑民居的两大特点。

  • 标签: 汉民族 民居 装饰艺术
  • 简介:主守论:婚姻其实与人一样,“吃五谷,生百病”,尤其是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社会,婚姻更容易“患病”,一有病就不活了,未免太傻。

  • 标签:
  • 简介:历史上广西壮汉民融合时间较早,自然融合的因素较多,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进步。其原因在于农耕文化是民族交融的基础,而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民族交融的纽带,以及壮汉民的通婚、壮民族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为民族交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标签: 广西壮族 汉族 相互融合
  • 简介:汉民在社会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与汉族融合,通过改名换姓、文武科考、婚姻等一系列的形式逐步走向士族化,经过萌芽期——非汉民早期部落-9姓氏;发展期——魏晋南北朝,非汉民士族化,逐步进入社会的主流阶层;深化期——唐代的非汉民士族化深入与姓氏混同,民族身份隐藏得越来越深,与汉族同姓氏大族混然一体。非汉民士族化的过程,在传世文献中有一些相关记载,而出土文献中数量巨大的汉唐碑志更能通过系联而清理出很多重要信息。本文撷取史籍中非汉民士族化的脉络,从反映非汉民士族化的典型非汉民家族碑志入手,史志互证阐述非汉民士族化的整体面貌。

  • 标签: 史籍 非汉民族 士族化 家族碑志
  • 简介:本文从智能素质、心理与意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以汉民为例,论述了民族体在成熟阶段(处于封建制和传统农牧业社会的民族体)的形成和发展的情况.

  • 标签: 民族体 成熟阶段 素质
  • 简介: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地名属于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积淀了人类的心理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地名亦如此,它反映了汉民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及信仰.

  • 标签: 地名 文化 民族心理
  • 简介:<正>抽象概括总是以具体的事物现象为基础。汉民固有的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生动具体,它为汉民抽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汉民很早就进入了农业社会,农业始终在汉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赫的地位,它绵延了几千年,使得汉民成为典型的农耕型民族,造成了汉文化别具一格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色彩。正因为如此,汉语中不少表示抽象概念的意义是在农业经济生活的基础上,从直接标志农业的词汇中派生引申而来的。如“丰收”,原指农业的丰产,现在把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收获也叫“丰收”,如“劳动、思想双丰收”。“成熟”一词最初指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如“麦子成熟了”。后来在此基础上滋生出了表示事物发展到完善程度的意义,如“条件成熟、意见尚不成熟”。“稠”,本义指禾苗多,后引申为一切稠密之称,如“地窄人稠”。

  • 标签: 汉民族 本义 抽象思维 汉语 抽象意义 经济生活
  • 简介:试论“字族文识字”的汉民特色卢正体“字族文”是以汉字的某一字族为生字所创编的诗歌和散文,“字族文识字”就是通过教学手段由学习字族文来学习这一字族的识字新方法、新流派。它是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教育界的教改新成果。通过一定规模的正式实验,效果显著,实验学...

  • 标签: 字族文识字 汉民族 识字教学 汉字 识字规律 思维习惯
  • 简介:本文从风俗习惯、地域环境、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社会制度六个方面,对英汉民特点及其在词汇中的体现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了词汇的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 标签: 民族特点 文化差异 文化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