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道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在引起学界越来越多关注与研究兴趣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学者们大多肯定了该理论将“道义”带进“现实主义”的创新价值,但也对理论中的部分观点和道义标准提出了异议。这些争议有些是具有建设性的,有些却纯粹是从现实主义角度来选择道义,将道义作为获取利益的工具和美丽外衣,道义现实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义利,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寻找路径。

  • 标签: 道义现实主义 国际政治理论 命运共同体 正确义利观
  • 简介:现实主义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语词。它不仅是一种美学观念(甚至是一种政治观念),它还是作家观察世界、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作家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和建构文学世界的一种价值倾向。在今天,人们更多的时候是从创作方法、创作思潮的层面来谈论现实主义,但是不能忽略的是,现实主义在根本上乃是一种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现实主义之魂。自新文学发轫以来,现实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多元竞生到一元独尊的历史过程。

  • 标签: 价值倾向 文学世界 政治观念 历史过程 体验生活 “纯文学”
  • 简介:不难发现,新中国美术史上为数众多的经典美术作品,都与"红色题材"的现实主义创作相关。而且,这些经典美术作品的诞生并不仅仅局限题材范畴,它们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诸多美术门类的艺术手法、创作规律等学术层面都较以往有所突破与提升。可以说,新中国建立初期对于现实题材的认识和处理,既体现出创作者在实践中的转换和提升,也反映出理论工作者于美术史论层面上的思考和推进。

  • 标签: 现实主义创作 红色题材 新中国建立初期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史 理论工作者
  • 简介: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考察,是以生态诗歌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厘清生态诗歌的存在是以客观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批判破坏生态环境的行径、痛切家园失守、呈现生命意识为切入视角,着重分析生态诗歌的现实形态。通过对生态诗歌的考察,反思诗歌介入现实的方式和尺度,提出既不能强调生态诗歌的现实性而忽略诗歌本身的诗性,也不能强调诗歌技艺而不顾客观生态环境,主张要在现实性和技巧性的完美融合上下工夫。

  • 标签: 生态诗歌 现实主义 诗歌技艺
  • 简介:一、引言2016年8月21日,郝景芳凭借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在第七十四届“世界科幻大会”上荣获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郝景芳成为继刘慈欣之后第二个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人,再加上同时参选的刘慈欣《三体2》在入围阶段就已落选。

  • 标签: 科幻小说 现实主义 折叠 北京 解读 中短篇小说
  • 简介:"路遥文学奖"的宗旨有三点:第一,倡导文学关注民生和社会底层人群;第二,鼓励和促进现实主义文学创新与发展。第三,挖掘、发现并重奖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上的优秀作品和作者。作为一个纯民间的公益性奖项,奖金与筹办经费全部由民间募集和自愿捐助。

  • 标签: 路遥 现实主义文学 《平凡的世界》 阎真 何顿 社会底层
  • 简介:摘要泰国小说《咖提的幸福》是东南亚获奖文学作品之一,在泰国出版的次数足以证明了其畅销程度。本文将从泰国现代文学简述、小说内容概括、人物性格分析和现实主义讨论等方面对小说《咖提的幸福》的现实主义文学类型进行浅析。

  • 标签: 泰国小说 现代文学 文学类型 现实主义
  • 简介:湖南儿童文学作家邓湘子的长篇儿童小说《牛说话》,延续了自身以往擅长的现实主义书写,又借鉴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其中,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自然运用、对生态文学的本土化设计、对农村农民的执着表现、对教育问题的忧思、对现代化背景下儿童家园破碎与疼痛的表达,都展现了作品的新风貌。

  • 标签: 邓湘子 《牛说话》 儿童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 生态文学
  • 简介:在安徒生童话中,塑造了很多现实主义女性形象,这些现实主义女性形象,体现了安徒生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文章从一个较新的角度,从安徒生的若干主要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女性形象入手解构安徒生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判断。

  • 标签: 安徒生 童话 现实主义 女性形象
  • 简介:基于对二战后美国诗坛的深刻反思,深层意象派一方面大胆借鉴超现实主义诗学以对抗"新批评"的智性写作,力图恢复诗歌与生命的同构关系;另一方面又部分程度地保留了艾略特的理性意识,主动吸纳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东方道学思想,从而对20世纪前期的"意象主义"作出新的呼应与修正。在丰富的异域诗学参照下,深层意象派不断激活、改造美国诗歌传统,以开放稳健的态度去融通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域,深刻影响了美国当代诗歌的艺术形态与发展路向。

  • 标签: 深层意象诗派 超现实主义 意象主义 新批评
  • 简介:摘要以写实起家的西部作家雪漠,“现实感很强”是其小说给人的总体印象,但这并不意味他的小说就是对生活的照抄照搬,作家精心选取一些意象或象征性符号来表现小说主题,使得作品带有浓重的意象、魔幻色彩。这种魔幻主义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雪漠小说的气质与品位。本文以《大漠祭》为切入点,运用文本细读和比较的方法,从宏观上对雪漠小说中呈现出的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进行了解读。

  • 标签: 意象 象征符号 魔幻色彩
  • 简介:1果戈里(1809—1852)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曾用乌克兰语写过几出喜剧,在当地小有名气,同时还是演员和导演,母亲也是个戏剧爱好者,常常上演家庭戏剧晚会,果戈里通常是他们的第一个观众。果戈里的家庭文化氛围很好,一家人跟俄国诗人、剧作家卡普尼斯特常有来往,平常的耳濡目染给果戈里的文学创作以启迪和熏陶。

  • 标签: 果戈里 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 奠基人 戏剧爱好者 资产阶级
  • 简介:主要论述安德烈·布勒东对于绘画中的诗歌概念的转变的重要意义,他力图恢复绘画的诗歌性,恢复绘画创作中心灵与想象的重大作用,借鉴了勒维迪、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论,以"自动主义"作为超现实主义诗意意象获得的方法,由诗歌高雅地将自由与想象引入绘画创作中去,推导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 标签: 布勒东 超现实主义 诗意理论
  • 简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社会环境中,路遥创作出高加林、孙少平等新的农村青年形象。因为接受了现代教育,他们的视野得到开阔,感到了命运的不公平并投入到改变命运的行动之中,但最终又回到出发的地方。路遥真诚地关切他们的遭际,期待着能够铲平城乡之间的沟堑,实现城乡两个世界的沟通。在艺术表达过程中,这一期待寄托在了社会与国家层面,"新人"本身则专注于自我的道德完善和对乡土的热忱。觉醒的个人尽管在与命运挣扎的过程中浮现了不顾一切的热情和自我苛求,但他们重新回到对时代的失语状态之中。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人"的塑造反映了路遥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有意游移和无意识中的认同。

  • 标签: 路遥 文学形象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认同 游移
  • 简介:习近平新国家安全的主旨和核心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这一新国家安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而且从理论层面看,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闪耀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光辉,突出了当今国家安全的新特点、新态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和我国国家安全理念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新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指导思想.

  • 标签: 习近平 新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 简介:王逊(1915-1969)是美术史论家、新中国美术史教育的奠基人。王逊的美学思想主要是来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美学传统而又有所拓展,并在近于马赫主义的实在论的基础上,试图用主体的创造性来调和"艺术"的形式论和内质论,且呈现出由前期强调"美的理想性"到后期重视"现实主义"的思想轨迹;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王逊很早就受到左翼思潮的熏染,但其美学思想中的"现实主义"与曾经盛行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似同实异。对王逊美学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王逊的整体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可以与20世纪中国美学及相关学术的发展历程相互印证。

  • 标签: 王逊 美学 理想性 现实主义 实在论 马赫主义
  • 简介:曹保平的电影《光荣的愤怒》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但呈现出鲜明的非现实的荒诞色彩。本文借用西方叙事学的话语和情节理论对该片的叙事特点和情节结构做出分析,认为该片采用"戏仿革命"的话语形式构成对现实故事的消解,情节结构的突转完成了由悲剧向喜剧的转化,呈现出意义消解和反讽的意味,实现了现实题材影片的非现实表达。

  • 标签: 曹保平 光荣的愤怒 戏仿 话语 故事 情节
  • 简介:哈罗德·品特是英国最杰出的荒诞派戏剧作家,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品特的作品被分为三个创作阶段,早期的代表作品有《看管人》《归家》《房屋》《送菜直升机》和《生日晚会》,他的作品被赋予“威胁喜剧”的称号,我国文学中将品特的作品更多地归结于荒诞派戏剧作品,事实上,他的作品风格远远不止荒诞派一个风格,荒诞性只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作品中有更多现实主义的传统因素,可以说是荒诞和现实特征的结合.本文主要选取品特早期的戏剧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品特作品中荒诞性特征,进一步探讨作品中存在的现实主义成分以及该成分与荒诞性的结合.

  • 标签: 哈罗德·品特 早期剧作 现实主义 荒诞性
  • 简介:1980年代的小说中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农村青年形象,《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农村青年相比,这一人物显得极为独特,即阅读对孙少平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阅读催生了人物对农村以外世界的想象,并为其提供了克服现实障碍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又使他沉溺于轻松、愉悦的美学氛围中,而无法确切地把握到自己的真实境况。路遥敏锐地捕捉到了孙少平这一悖论式的情感结构,然而,小说只是从问题表面划过而未曾触及问题的根本,其深层原因在于,路遥分享了1980年代的时代观念,这无形中限制了作家的现实感受和问题视野。因而,小说虽然试图通过现实主义写作超越时代的困境,但事实上却一再陷入矛盾当中。

  • 标签: 路遥 孙少平 阅读方式 时代意识 现实主义
  • 简介:印第安人形象频繁出现在马克·吐温文学作品、书信和演讲中,凸显出吐温对印第安人态度的矛盾性。东方主义批评已经成为研究吐温对印第安人态度的主流批评话语,但它却难于涵盖吐温对印第安人的人道主义关怀,同时也限制了吐温作品诗学意义的表达。把握殖民话语与人道主义之间张力的动态变化是解读吐温作品中印第安人意义的关键。

  • 标签: 马克·吐温 印第安人 现实主义 诗学意义 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