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病案室编码是病案管理的关键环节,涉及将患者的医疗信息转化为标准化的代码,以便于检索、统计和分析。准确的编码对于医疗质量的评估、病案的管理以及医疗费用的结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病案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病案室编码的效率和准确性产生了深远影响。病案信息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编码工作的效率,通过自动化工具和数据库管理,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时间消耗。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编码的准确性,通过编码规则的智能化校验和实时反馈,降低了错误发生的风险。在病案质量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病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还促进了病案质量控制和监督的信息化建设。通过病案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病案质量的实时监控、分析与评估,为病案质量的改进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简介:目的建立规范化、符合信息管理要求的病案质控体系,通过院域网,对住院病历质量实施环节、终末全过程监控,促进病案书写质量的提高,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服务。方法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出医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构建起医院的病案监控系统,基于规范化、操作性强的质量监控体系,开发一个进行质控的院域网的病案质控软件,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及时与病历书写者进行沟通,提高病历的书写质量。结果由于建立了规范化、符合信息管理要求的病案质控体系,采用院域网病案质控软件的管理,明显提高了本院病案的书写质量。甲级病案率在10个病区中均有较明显的提高,乙、丙级病案数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结论规范化病案质量监控软件是住院病历内涵质量的有效监控形式,由于院域网的启用、实时监控,大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病案书写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案信息技术对病案室编码及病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的100例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月-2022年7月50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法;2022年7月-2023年1月50例,为研究组,于2022年7月开始应用病案信息技术;对比两组病案编码准确率和病案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病案编码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病案编码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的病案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病案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病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病案编码准确率和病案质量评分,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案信息技术在病案室编码及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提高病案质量的作用价值。方法:抽选出2022年1月~2023年6月间实施常规管理,视为对照组;另外,2023年7月~2024年1月实施病案信息技术管理为观察组,每组各抽选出1000例,对比病案首页缺项、书写错误项目、以及2组病案调阅、归档、质控评分。结果:观察组在病案首页缺项、书写错误项目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案调阅、归档、质控评分方面,观察组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结论:病案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对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案质量检查评价提高病案整体质量的方法。方法:选取住院病案进行研究,共400例,其中200例采用常规管理,视为参照组,200例采用病案质量检查评价管理,视为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案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病案管理迁移前后的病案质量变化。方法: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未进行病案管理前移模式,选取其中809份住院病历,从2023年1月3日到2023年6月13日开始采取病案管理前移模式,共1002份住院病历,分别以管理前后进行对比,评价病案管理质量。结果:管理后的病案平均评分明显较高,病案缺陷程度的评分更低,病案整改完善的评分管理后也明显优于管理前,差异显著;管理后病案质量明显提升,其中病案首页缺陷、出院/死亡记录缺陷、入院记录缺陷、首次病程记录缺陷以及诊疗知情同意书和基本要求缺陷的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管理前移模式能显著提升病案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完善病案管理,保障医疗安全质量,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