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伤寒论》六经提纲证的说法首见于清代医家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仲景作论大法,各立病机一条,提接一经之纲领,必择本经至当之脉证,表而彰之。”少阳病提纲证即《伤寒论》原文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历代医家对少阳病提纲证的解析皆停留在六淫、经络等传统中医理论的层面。笔者通过对伤寒发病的历史背景、临床症状、发生发展规律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某些感染性疾病进行对比,从而对少阳病提纲证的现代医学原理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类高校必修课,知识点多,难学易忘。为改善教学效果,本研究将程丑夫教授中医内科临证歌诀运用于《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教学,在教改班和对照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讲授相同内容,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歌诀记忆法”教学模式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例小口病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来自日本的1例小口病患者纳入研究,详细收集患者病史、家族史。行BCVA、OCT、眼底彩色照相、视野、全视野闪光ERG检查;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位点,应用分析软件明确该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及可能引起的蛋白结构改变。结果患者男,71岁。自幼夜盲;其父母为表兄妹近亲婚配。双眼BCVA均为0.7。眼底色泽呈灰暗、带有金黄色反光。双眼暗适应0.01反应熄灭,暗适应3.0反应a、b波振幅均明显降低,b波几乎消失,呈负波形。DNA测序发现SAG基因的一个纯合移码突变(c.924delA, p.N309Tfs*12 )。该移码突变导致SAG编码蛋白的翻译提前终止,结构严重受损。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为有害性突变。结论SAG基因突变位点c.924delA, p.N309Tfs*12是该患者的致病基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古代情志病医案中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并分析情志病症的治疗方案。方法:本次研究将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库调选筛选其中有记录的我国古代 91本医籍中的 1240条情志病案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统计软件选择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20对相关医案的资料进行分析,建立情治病症数据库,并将各项数据录入其中,按照归联规则以及因子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案对其进行统计,确认其中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医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在 1240条资料中,以大枣 -甘草为主要用药配伍方,占比 562( 45.32%),其次为柴胡 -甘草、柏子仁 -茯神、柏子仁 -酸枣仁等配伍方,其余常见方包括黄芪 -当归、黄芪 -白术,枳实 -半夏,柴胡 -当归;而在 1240条情志病案中,治疗完成后患者情志恢复有效率可达到 1031( 83.15%)。结论:在我国古代的医案中,在开展情致病患者的治疗时,药方主要选择健脾、安神、清热化痰和行气解郁的药物,在所有的方剂中化痰和安神药物常被联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并且调理肝气是中医情志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借鉴历代经典名方,对于患者的病情来说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前,我国的中医科技发展十分迅速, 血瘀证是银屑病难治愈,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肝与银屑病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气血失和,皮肤不得濡养,发为此病。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联系密切,而瘀血的存在是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导致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阐明了银屑病血瘀证与部分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对于银屑病血瘀证的诊治,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首先应活血化瘀,再根据导致血瘀证不同的原因,兼顾益气、养阴、清热、凉血、理气、行气、化痰、温阳、温经散寒等。同时灵活运用中医特色外治法如走罐、针刺、火针、刺络放血法等辅助治疗,以更好地控制银屑病的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小儿烟雾病核磁诊断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0例小儿烟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核磁共振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80例患儿均行磁共振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MRI表现:梗塞 67例,脑出血 13例。伴有脑萎缩 31例,脑室扩大 14例。病变表现为长 T1、长 T2信号影。显示基底节区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影 7例。 MRA显示双侧烟雾病 57例,单侧 23例;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狭窄或闭塞 23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46例,单侧 3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现在或闭塞 20例,单侧 15例,右侧为 8例,左侧 7例;基底节区烟雾病血管影 31例。结论 MRI结合 MRA不仅可以显示血管病变,而且能显示继发于血管病变的脑梗死、脑软化、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萎缩等,是一个较好的诊断小儿烟雾病的影像学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对肥胖证患者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月 -2015年 12月收治的 166例肥胖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3例患者,试验组在中医治未病思想下指导治疗,对照组传统运动指导、控制饮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减肥成功率 91.56%,复胖率 6.02%,对照组减肥成功率 86.74%,复胖率 21.68%,两组治疗后肥胖指标、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明显( P< 0.05)。结论:肥胖证患者在中医理论中,多存在痰湿、淤阻等体质问题,对患者开展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治疗效果,尽快帮助患者减轻体重,改善体质,减少远期复胖,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