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择期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共60例,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C组,n=30)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n=30)。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E组患者在全麻前先行硬膜外穿刺并于手术切皮前20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10ml,每小时追加一次0.2%罗哌卡因5ml,最后在手术结束前再次注射0.2%罗哌卡因10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两组患者术后30min、1h、4h、8h、24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另外运用vonFreyhair测痛仪测量患者术后12h和24h的触痛阈(静息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动态痛觉过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平均用量比较,E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比较,E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触痛阈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的比较,C组患者三个测定点的触痛阈均高于E组,三条测定线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均较F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三个测定点的触痛阈在术后12h及24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注射低浓度罗哌卡因可有效减轻全麻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同时减轻全麻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的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后早期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待产妇90例,年龄20~3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初次妊娠,单胎足月,孕38~41周,根据是否选择分娩镇痛将其分为2组:分娩镇痛组(LA组,n=38)和常规分娩组(L组,n=52)。LA组待宫口开至3~4 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于入产房时、产后1、2及3 d时测定机械痛阈。于宫口开至3 cm(T1)、宫口开全(T2)、产后12 h(T3)、产后24 h(T4)及产后48 h(T5)时进行VAS评分。记录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产后2 h宫内出血量。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及10 min时Apger评分。结果最终L组完成51例,LA组完成37例。与L组比较,LA组产后机械痛阈升高,T2-4时VAS评分降低,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延长(P<0.05),产后2 h宫内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减轻产妇产后早期痛觉过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痛觉过敏效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一级-二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注射芬太尼1μg/kg,观察组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情况、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疼痛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痛觉过敏效应效果良好,且相比芬太尼用药剂量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使用。
简介:(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襄樊441700)摘要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和痛觉异常(allodynia)往往被认为是单纯的神经现象,他们只是反应了对传入神经冲动的兴奋活动。本文将阐述另一观点,那就是非神经细胞也导致了痛觉过敏和异常的过程。这些细胞主要是周围的免疫细胞和神经中枢(脑和脊髓)的胶质细胞,他们释放的物质将改变疼痛的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瑞芬太尼停药所致痛觉过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胆囊结石或胆囊炎,于全身麻醉下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手术结束前15min停用瑞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10μg(2ml),对照组静脉推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2ml。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药物均为舒芬太尼100μg,格拉司琼6mg,比较术后不同时间Ramsay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PCIA按压次数。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24h及48h,Ramsay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术后6h、12h、24h及48h观察组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停用瑞芬太尼前15min使用舒芬太尼,不影响患者术后镇静,且能更好的缓解术后疼痛,从而缓解患者痛觉过敏。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措施对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进行有效性观察与研究。方法本组所研究的择期腹腔镜手术的40例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18例,女性有22例,他们的年龄在35-60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在手术的过程中持续注入2微克/千克的瑞芬太尼与2毫克/千克的丙泊酚以及0.05毫克/千克的咪唑安定等药物,并间断性地给予患者0.1毫克/千克的维库溴铵药物进行麻醉。对于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性的麻醉诱导,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性麻醉诱导的基础上,在手术结束前半个小时内给患者注射0.1毫克/千克的地佐辛。对两组患者在意识恢复与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术后疼痛感VRS评分进行对比性观察研究。结果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两组患者在意识恢复与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方面没有太大差异性,但观察组患者在VRS评分中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接受前的半个小时内对患者静脉注射0.1毫克/千克的地佐辛,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所需要承受的疼痛感,对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药物缓解瑞芬太尼致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搜索通过干预措施缓解瑞芬太尼致痛觉过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ADDIS 1.16.5和R4.0.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RCT。与安慰剂相比,6种干预措施中有3种可缓解瑞芬太尼致痛觉过敏,概率排序依次为:布托啡诺[MD及其95%CI为-1.50(-2.80~-0.24)]、右美托咪定[MD及其95%CI为-1.20(-2.40~-0.09)]和氯胺酮[MD及其95%CI为-0.88(-1.60~-0.16)]。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布托啡诺的效果尚待验证;2种干预措施可减少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概率排序依次为:右美托咪定[MD及其95%CI为-14.00(-28.00~-0.19)],氯胺酮[MD及其95%CI为-9.20(-18.00~-0.08)];1种干预措施可降低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右美托咪定[RR值=0.28,95%CI为(0.16~0.22)]。结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减轻瑞芬太尼致痛觉过敏的效果最好。
简介:摘要阿片类药物通常为手术镇痛的首选用药,但其使用往往会引发阿片类药物所致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 OIH)等不良反应。以往研究证实,OIH的发生可能与大脑中枢激活相关。研究发现,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后炎性介质释放可介导OIH发生,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通路作为释放炎性介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能参与了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文章基于目前研究成果,对细胞焦亡通路特性、OIH的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细胞焦亡通路介导其他类型OIH和炎性介质释放等方面来探讨细胞焦亡通路和OIH之间的可能关系,为OIH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在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注射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20min,实验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并对比2组术后1h、6h、12h、24h的VAS评分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要求镇痛距离术毕时间及PACU恢复期曲马多的使用量,同时观察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要求镇痛距离术毕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在PACU恢复期曲马多的使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h、6h、12h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引起的痛觉过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前长期睡眠障碍与术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全身麻醉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81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术前1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评估其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PSQI>5分表明存在长期睡眠障碍。术后进行舒芬太尼镇痛。术后根据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无痛觉过敏组(NHA组,NRS评分<4分)和痛觉过敏组(HA组,NRS评分≥4分)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痛觉过敏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和术前长期睡眠障碍是术后痛觉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导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者在静脉麻醉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并在手术后出现痛觉过敏情况时对患者应用地佐辛,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为本次的实验共选择16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所有的患者均应用瑞芬太尼作为手术中麻醉的药物,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平均分为A组、B组、C组以及D组,在手术关腹之前的30分钟时分别对A组患者,B组患者以及C组患者注射0.1mg/kg的地佐辛、0.2mg/kg的地佐辛以及0.3mg/kg的地佐辛,将D组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其1ug/kg的芬太尼,护理人员对每一组患者苏醒的时间,拔管的时间以及在拔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相应指标,在完成拔管之后Ramsay评分与VAS的评分,观察患者在手术过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拔管时,通过记录表明,四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并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对照组,即D组患者所耗费的拔管时间以及患者的苏醒时间在四组患者中最长,且呕吐与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在患者苏醒后的VAS评分方面,A组患者最高,而B组与C组患者的评分均要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间并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在Ramsay评分方面,结果表明,A组评分最低而C组的评分最高(P<0.05)。结论在手术前30分钟对患者进行肌注剂量为0.2mg/kg的地佐辛能够明显地减轻患者在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后所导致的痛觉过敏情况,具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瑞芬太尼实施手术麻醉的患者选择曲马多预防术后出现急性痛觉敏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用瑞芬太尼实施麻醉的患者7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预防术后急性痛觉敏感事件的发生;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曲马多预防术后急性痛觉敏感事件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急性痛觉敏感情况、药物原因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住院总时间、对术后用药方案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术后出现急性痛觉敏感者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药物原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1%,低于对照组的17.9%;术后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术后用药方案满意度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实施手术麻醉的患者选择曲马多预防术后出现急性痛觉敏感的效果较为理想,并且不会使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增多,从而缩短用药时间,使患者满意度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诊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地佐辛进行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观察组采用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患者术后10分钟的痛疼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0min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氢吗啡酮更适合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治疗中使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开展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都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麻醉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的半小时,为患者静脉注射0.1mg/kg的地佐辛,对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VRS评分开展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VR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患者当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