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哨点监测情况。方法:根据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进行男男同性性行为哨点监测工作,在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收集目标人群血液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MSM哨点监测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400份有效问卷,承认最近半年和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共计396人,占比达到99.00%,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共计160人,占比达到40.40%,正确回答6个问题及以上者共有374人,知晓率为93.50%,同时有61承认最近六个月与异性性行为,占比达到15.21%。结论:男男同性性行为群体存在知、信、行相互分离的问题,属于高危群体,要加大安全套推广力度,做好与艾滋病有关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而降低艾滋病的发病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国克山病新发病例情况,掌握重点病区克山病病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全国部分病情未达标或历史病情较重的克山病病区县进行哨点监测,每个县选取病例较多且常住人口总计1 000人左右的2 ~ 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病区村全体常住居民作为监测对象,进行临床查体、十二导联心电图描记,对可疑克山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依据《克山病诊断》(WS/T 210-2011)确诊病例,同时随访在册病例。结果全国14个省份86个病区县监测哨点共检诊70 008人,检诊对象男女性别比为1.0 ∶ 1.2(31 720/38 288),共确诊308例克山病,检出率为44/万;其中慢型克山病68例,检出率为10/万,潜在型克山病240例,检出率为34/万。随访历史慢型克山病198例、潜在型克山病115例,随访死亡率分别为8.1%(16/198)和7.0%(8/115)。监测村新确诊29例潜在型克山病、5例慢型克山病。结论我国部分病情未达标或历史病情较重的克山病病区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克山病现症病例,且有新发患者,克山病防治工作仍不能放松。
简介:摘要: 目的 监测黔东南州暗娼人群,以掌握该群体的艾滋病流行特征、艾滋病感染、梅毒感染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等情况,以此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原则要求,在2019年4月-6月期间,选取在各类高危场所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为调查对象,由黔东南州下辖的凯里市开展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410名暗娼,其中,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73%,丙肝抗体阳性率0.24%。同时,问卷调查显示,410名暗娼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0.5%,其中,与低档娱乐场所(91.9%)相比,高档娱乐场所暗娼的知晓率(94.6%)更高 (χ2=13.431,P=0.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暗娼的知晓率为95.6%,高于小学及以下的69.6% (χ2=33.530,P=O.0O0);且在安全套使用率,高档娱乐场所暗娼(82.4%)明显高于低档场所(64.5%) (χ2=12.963,P=O.O02)。结论 在黔东南州地区,与高档娱乐场所暗娼相比,低档场所暗娼对艾滋病认识程度以及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故艾滋病干预应将暗娼人群,尤其是低档娱乐场所暗娼作为重点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凉州区2011年暗娼人群哨点监测结果分析,了解我区暗娼人群中艾滋病(AIDS)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区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中的《暗娼调查问卷》收集目标人群的危险行为、知识、态度等信息;同时采3-5ml静脉血,用项目统一试剂,采用WHO推荐的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HIV抗体及HCV抗体。采用梅联免疫检测试验(ELIS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片试验(RPR)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结果暗娼人员对相关知识认识不全面、知晓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不高。梅毒抗体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0.5%;HCV抗体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1.0%。未检测到HIV阳性标本。结论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暗娼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且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仍需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在暗娼人群中流行。
简介:目的了解吉林省部分城乡居民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吉林省德惠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8年1-12月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4756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2.41∶1(3364/1392);伤害原因中居前3位分别为跌倒或坠落(30.56%)、机动车车祸(29.38%)、中毒(11.90%);伤害多以非故意伤害为主(84.88%);年龄构成中25~44岁居多(47.62%)。结论德惠市2008年伤害监测点伤害以跌倒/坠落、机动车祸、中毒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男性高于女性,提示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原因加强伤害预防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评价艾滋病防治效果,采取下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铜仁市妇保所、碧江区妇保所孕产妇监测,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及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对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2、2013年监测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4.5%(298/400)、80.5%(322/400)、88.75%(355/400);HIV阳性率为0.25%(1/400)、0、0.25%(1/400);梅毒阳性率为1%(4/400)、1.8%(7/400)、1%(4/400);HCV阳性率为0.25%(1/400)、0、0.25%(1/400)。结论铜仁市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逐年上升,HIV感染率处在较低水平,但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大宣传力度,定期进行HIV、梅毒等疾病的检查,早期发现和阻断艾滋病、梅毒、丙肝经母婴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嘉兴市2015—2018流感年度哨点医院患者的流行情况。方法对嘉兴市国家级哨点监测点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患者进行监测采样,对流感样病例(ILI)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结果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检测4 286份ILI样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04份,阳性率为18.76%;流感高发季以冬春季为主,个别年份出现夏季高峰;流行型别主要是甲型H1N1、甲型H3N2,2015年以甲型H3N2为主,2016年以甲型H1N1型为主,2017年、2018年继续交替变换;男女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岁组占比(32.34%)最高。结论嘉兴市流感在2015—2018年度中以冬春季流行为主,个别年份出现夏季流行,甲型H1N1和甲型H3N2隔年交替出现,0~4岁组儿童为发病高危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据《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数据显示,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失足妇女是艾滋病性病高危人群之一,也是艾滋病性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重要桥梁人群。为掌握麻城市失足妇女人群的艾滋病危险行为特征及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探讨对该人群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2015年5-7月份麻城市对失足妇女人群开展了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昌市某辖区羁押吸毒人员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该人群丙肝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口、行为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丙肝感染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该辖区羁押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人员占945%,共用针具率为653%;有商业性行为者占425%,安全套使用率618%;该人群丙肝阳性率2875%。女性吸毒者(OR=779,95%CI136~7958)、频繁共用针具(OR=757,95%CI162~7067)、较大年龄(OR=731,95%CI102~31791)、离异(OR=191,95%CI110~329)增加吸毒者感染丙肝的风险。非注射吸毒(OR=000,95%CI000~043)、较少注射吸毒次数(OR=005,95%CI002~011)、不共用针具(OR=000,95%CI000~003)可降低吸毒者感染丙肝的危险。结论该辖区注射吸毒者的共用针具率和丙肝感染率较高。采取措施减少吸毒者的注射吸毒次数及共针频率可以降低该人群的丙肝感染风险。
简介:1997-2002年在深圳市分别对3110名暗娼和4748名STD门诊就诊者进行HIV哨点监测。在STD门诊就诊者中1997-1999年主要为男性和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2000—2002年主要为男性和已婚的本省人员,该人群1997-2002年STD的罹患率分别为71.5%、70%、87.5%、87.3%、85.2%、82.2%,性病病种构成以梅毒、NGU和尖锐湿疣等溃疡性性病为主,2001年第一轮和2002年第二轮分别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榆出率为0.25%(1/400);1997-2002年的暗娼主要为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5.9%、49.8%、40.8%、57.9%、44.9%、58.2%,13.4%的暗娼为吸毒者,其中有9.3%有静脉吸毒,3.2%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在1998年第二轮检出1例、2002年两轮分别检出2例和1例HIV抗体阳性者,感染率分别为0.4%(1/250)、0.65(2/307)、0.48(1/210)。监测结果表明HIV在深圳市卖淫嫖娼等性乱人群中流行,存在HIV传播的多种危险性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2021年上海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病原谱特征,为上海市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方法,在上海市5家儿童感染性腹泻监测点医疗机构的儿科肠道门诊或儿科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症状监测,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等,同时采集患者粪便标本,送至医疗机构所在区CDC开展12种细菌和5种病毒的病原学检测,分析比较2016-2021年不同人群、季节和时期的病原谱等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2 45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常见肠道病原总阳性率为45.11%(1 108/2 456),单一细菌感染阳性率为16.00%(393/2 456),单一病毒感染阳性率为20.81%(511/2 456),混合感染为8.31%(204/2 456)。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2.95%,318/2 456)、诺如病毒(10.91%,268/2 456)、轮状病毒(7.49%,184/2 456)、沙门菌(5.82%,143/2 456)和空肠弯曲菌(4.68%,115/2 456)为主。儿童感染性腹泻病患者病原谱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以细菌感染为主,6月达到高峰(34.50%,69/200),冬季以病毒感染为主,1月达到高峰(48.10%,101/210)。不同年龄组、人群和季节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3,P<0.001;χ2=14.80,P=0.003;χ2=27.21,P<0.001)。2020-2021年儿童感染性腹泻年均病例数(284例)较2016-2019年大幅下降(472例);病原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χ2=39.02,P=0.001),细菌(χ2=11.73,P<0.001)与病毒(χ2=14.22,P<0.001)的阳性率均明显下降;但腺病毒阳性率上升。结论上海市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谱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要的腹泻病原。近年来肠道腺病毒腹泻增多,2020-2021年儿童感染性腹泻就诊数及阳性率均显著下降。应针对不同年龄、季节、病原和时期的感染性腹泻采取特异性的防控措施。
简介:目的了解柳州市监测哨点嫖客的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相关知识、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对柳州市嫖客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样进行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分析其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00名嫖客,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2.75%,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5.74%,HIV阳性感染率为2.26%,梅毒和丙肝的感染率均为8.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小、婚姻状况为离异或丧偶和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嫖客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保护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同居和离异/丧偶和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是嫖客人群最近1年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保护因素。结论柳州市嫖客人群中存在着感染HIV的危险行为,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经性传播途径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