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静脉溶栓与直接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接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5±2.7)mm、(53.5±2.7)mm、48.9%;对照组分别为(47.9±2.4)mm、(59.3±3.5)mm、40.8%,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85.65±4.56)分、(91.56±3.12)分、(88.58±3.57)分;对照组分别为(68.32±3.58)分、(74.13±4.18)分、(76.42±4.63)分,P<0.05。结论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静脉溶栓 冠脉介入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观察组(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超声心电图、回缩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收缩末容积指数、舒张末容积指数、射血分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0.4±0.1),观察组回缩率没有明显变化(0.6±0.2),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达到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超声心电图 回缩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延迟介入治疗(延迟PCI)的近中期疗效。方法300例确诊的AMI患者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时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在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等方面延迟PCI组较药物治疗组明显下降。延迟PCI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结论延迟PCI治疗可以减少AM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行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接受桡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30例,以及同期来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0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不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行造影和介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经皮 桡动脉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延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取延迟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死亡率及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后,通过超声波心电图检查,研究组患者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死亡率及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延迟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具有恢复速度快、创伤小、开通时间早、梗死率低、治疗效果明显及不易复发等优点,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评估急性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效果是临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学习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分析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诊断明确且接受成功PCI术的ACS患者203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存在70%及以上狭窄,分为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n=72)和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组(n=131)。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分析计量资料。记录患者PCI术前、术后2 h ECG,利用动态学习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生成心电动力学图(cardiodynamicsgram,CDG)。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以术前为心肌缺血,术后为非缺血,利用10次10折交叉验证训练支持向量机生成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及CDG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支持向量机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对心肌缺血的预测准确率73.61%、敏感度84.72%。患者CDG在PCI术后由散乱转变为规整,CDG指标显著降低(P<0.001):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90.28%(65例)患者,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患者组中79.39%(104例)患者的术后CDG指标较术前降低。结论本研究利用动态学习获取的CDG可直观、较为有效评估PCI术前后的心肌缺血变化,这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动力学图 动态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患者脑利钠肽变化的具体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者患者手术前后的脑利钠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脑利钠肽浓度降低水平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介入治疗患者的脑利钠肽浓度降低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预后随访.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9例,其中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107例(TRI组),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72例(TFI组).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TRI组107例患者中,前壁心梗47例,下壁心梗39例,其他21例;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34例,三支病变49例.TFI组72例患者中,前壁心梗27例,下壁心梗29例,其他16例;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40例.TRI组和TFI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2%和100%,P=0.401;PCI成功率分别为89.7%和95.8%,P=0.135;手术总时间分别为(79.4±32.0)min和(78.8±33.3)min,P=0.911.术后3个月的随访临床结果显示,MACE事件发生率TRI组较TFI组低.结论桡动脉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同股动脉一样有着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较少,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最佳入路途径.

  • 标签: 经皮桡动脉 经皮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延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药物溶栓方式治疗,试验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延迟介入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延迟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13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促进心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心绞痛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心功能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病程、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和WanFangData,纳入所有比较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短疗程(≤6个月)与长疗程(〉6个月)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3个为RCT(共计7475例患者),5个为队列研究(共计12744例患者)。对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疗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的死亡或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较短疗程组低[OR=0.74,95%CI(0.56,0.98),P〈0.0001];短疗程组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长疗程组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9,95%CI(0.99,1.69),P=0.06]。对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疗程组的死亡或心梗发生率较短疗程组低[OR=0.7,95%CI(0.45,1.08),P=0.11],应用Meta回归探讨队列研究间的异质性,结果提示研究年限、随访时间对异质性有贡献(Z=3.61,P=0.000);而且长疗程组的晚期支架内血栓也较短疗程组发生率低[OR=0.40,95%CI(0.15,1.07),P=0.07]。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疗程(〉6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患者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而不会明显增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长疗程组还有降低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的趋势。但更长疗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月)则未见明显优势。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抗血小板治疗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迟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超出急诊介入时间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36例,予以常规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参照组,予以延迟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最后治疗后均进行超声检查,最后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延迟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其心脏超声指标可以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介入治疗(PCI)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PCI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4)接受常规干预研究,观察组(n=54)在常规干预研究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SAS评分为50.03±4.38分,对照组为55.27±4.59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SAS评分为39.45±6.23分,对照组为47.88±7.15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SDS评分为50.21±5.29分,对照组为54.06±6.1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SAS评分为43.76±5.93分,对照组为48.58±5.89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90.91%,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PCI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患者疗效和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360例介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个180例,对照组按介入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术为一项有创手术,术前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提高冠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早期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