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中是否存在无眩晕、头晕症状患者及其在BPPV患者中的比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眩晕诊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78例与BPPV相关病例,其中221例以"眩晕、头晕"为主诉,57例以"头昏沉"而并无"眩晕、头晕"主诉患者经器械前庭变位试验检查和复位治疗被证实为与BPPV相关。结果日常状态下,"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眩晕或头晕"BPPV患者221例;日常状态下,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无反复发作的、短暂眩晕或头晕,仅表现为"头昏沉感"BPPV相关患者57例。结论在BPPV相关诊断中,表现为"眩晕、头晕"症状者比率为79.5%(221/278),仅表现为"头昏沉感"患者占比20.5%(57/278)。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20例和试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组)23例。自2018年1至12月共收集43例。所有患者在就诊当天及治疗后2、4、8周各填写1次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种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3种量表在治疗后评分[试验组治疗后4周DHI(45.5±30.6)、ABC(86.9±12.4)、SAS(37.9±8.2);对照组治疗8周DHI(34.8±28.5)、SAS(35.7±7.9)]优于治疗前[试验组DHI(59.2±25.9)、ABC(79.7±16.7)、SAS(41.1±6.8);对照组DHI(55.2±20.5)、ABC(80.3±18.3)、SAS(41.9±9.1)]。每组治疗前后数据配对比较显示:试验组DHI和ABC评分在治疗后2周、SAS评分在治疗后4周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DHI评分在治疗后4周、SAS评分在治疗后8周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评分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症状及焦虑情绪均有好转。但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能更早期地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残障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对急诊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急诊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眩晕患者88例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干预。比较两组眩晕症状、心理状态。结果 两组干预后VSS-C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为(33.54±4.21)分,低于对照组的(40.25±4.36)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6评分为(10.33±1.45)分、(5.12±1.03)分,低于对照组的(13.05±1.87)分、(7.03±1.24)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可降低急诊眩晕患者VSS-C评分,减轻眩晕症状,减少不良情绪滋生,促进病情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对来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42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总结其基本的诊断思路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探讨分析准确的诊断以及对后期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0月30日至2014年5月30日来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42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分析并整理其病例资料,检查资料以及诊断资料,对其诊断方法进行规范化的整理并分析其意义。结果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疾病主要由原发性高血压50%(21/42),颈椎病28.6%(12/42),脑动脉瘤14.3%(6/42)引起,而贫血、低血糖、晕动病均个有1例,占2.4%(1/42)。经过后期治疗,治愈4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结论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内科疾病多种多样,机制模糊,诊断困难。及时的对其作出准确的诊断能能够使后期治疗更加轻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的4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和同期治疗的40例突发性耳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转归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及临床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眩晕在临床上很常见,但其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和其它脑血管病,而其具体还可分为不同的病因病机,本文仅就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疾病进行病因病机的探讨。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症状改善情况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84 例眩晕症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成参照组(行常规治疗) 、实验组(行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天麻素注射液治疗) ,各 42 例。比较 两组疗效、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基底动脉各血流速度更高, P<0.05,比较有差异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P> 0.05,比较无统计学 差异。 结论:予以眩晕症患者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效果确切 ,可有效提高患者基底动脉血液流速,且安全性高,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深入探究与分析耳穴压豆在治疗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过程中的护理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78例眩晕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78例眩晕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36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耳穴压豆护理模式的36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后的头痛头晕症状改善水平。结果: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压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其护理效果显著,研讨组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眩晕患者在接受耳穴压豆护理模式的科学干预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将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深入探究与分析耳穴压豆在治疗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过程中的护理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78例眩晕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78例眩晕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36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耳穴压豆护理模式的36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后的头痛头晕症状改善水平。结果: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压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其护理效果显著,研讨组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眩晕患者在接受耳穴压豆护理模式的科学干预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将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期间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眩晕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头晕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头晕头痛症状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头晕头疼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患者在耳穴压豆治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头晕头疼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