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对眼球摘除患者的作用。方法在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30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并将其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87%,对照组为82.98%,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心理健康率为95.74%,对照组为85.11%,护理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球摘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健康评分、纠正患者价值观、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眼球摘除义眼植入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行眼球摘除手术义眼植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记录患者的感染情况和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后,均摆脱心理困惑,用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上睑下垂和眼球凹陷情况的发生,通过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顺利的恢复,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提升。无患者出现感染情况,1例出现义眼暴露的情况,经过治疗后痊愈。结论加强对眼球摘除义眼植入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恩施地区2005至2014年眼球摘除原因,并比较前5年与后5年原因的变化趋势.方法分析在2005-2009年(136例)与2010-2014年(213例)期间于我院行眼球摘除手术的349例患者的主要原因,比较前5年与后5年眼球摘除原因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分析比较眼外伤组、恶性肿瘤组及内眼手术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眼外伤组及内眼手术组有明显降低趋势,恶性肿瘤组增高.结论眼外伤的预防与积极的救治是挽救眼球的有力措施.眼科医疗技术的提高降低了丧失眼球的风险.关键词恩施地区;眼球摘除;原因;回顾性研究
简介:眼球摘除是指眼球的功能已全部丧失或即将丧失,为解除眼剧痛或威胁健眼及生命所采取的手术。它是一种破坏性、毁容性手术,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是医生最不愿做的手术之一。因术后患眼视功能完全丧失,外观也发生变化,给病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造成痛苦。作为一名护士,应该运用心理学理论,针对病人不同生命阶段的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消除由于疾病及伤残对病人所带来的负性影响,从而在心身方面达到康复,并且在功能受限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据统计我院从2000年1月-2006年1月共做眼球摘除手术45例,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方法:将已接诊的8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4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对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4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对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的术前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并提升护理满意度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实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5 月于我科实行眼球摘除手术的 1 6 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比较两组患者 的抑郁状况 和焦虑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 HAMD 及 HAMA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值< 0.05,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 缓解眼球摘除术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临床中应引起特别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例由于眼外伤导致需进行眼球摘除手术的患者,运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运用基础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针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手术排斥情况、焦虑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中,存在排斥心理的患者为10例,治疗依从心理为30例,实验组中存在排斥心理的患者为3例,治疗依从心理为3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对于手术的排斥率得到了明显下降,由原本的25.00%下降到7.50,存在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进行心理护理之后的心理焦虑评分得到了明显下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