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资料与方法癌症末期的疼痛患者,硬膜外腔注入盐酸吗啡获得显著的止痛的效果。癌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直肠癌3例,肺癌2例,其它癌症4例。方法:与持续性硬膜外阻滞的情况相同。根据疼痛的部位选择穿刺的部位,然后插入导管,依穿刺部位分颈部1例,胸部2例,腰部6例。以局麻药作实验性阻滞,肯定不是蛛网膜下腔以后,将盐酸吗啡0.2mg/ml生理水稀释液,依照疼痛范围注入5~10ml。注入吗啡的体位没有特殊的规定。依患者的自由选择。全部病例,从初次注入时开始,在注入后1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时常调正吗啡浓度0.1mg/ml,再观察止痛的效果。2结果全部病例注入吗啡后2~3mi
简介: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脓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例硬脊膜外脓肿患者(男1例,女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完全瘫痪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予以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另2例未完全瘫痪患者行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脊柱疼痛、发热、肢体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2例未完全截瘫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改善;2例完全截瘫患者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结论硬脊膜外脓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病程缓急、患者全身状况及脊髓受压情况、手术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硬脊膜外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极为重要。
简介:背景:临床上在腰椎间盘摘除中将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放置在神经根和硬脊膜周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预防硬脊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均切除L4、L7椎板,造成1.0cm×0.5cm的硬脊膜裸露区后,其中3组分别在硬脊膜与神经根表面覆盖地塞米松明胶海绵、注射地塞米松及覆盖明胶海绵,以不用任何间置物覆盖的为空白组。术后2,4,6,8,12周完整取下整个手术节段椎体及其附件和椎旁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神经根及硬脊膜粘连程度。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组大体见椎板缺损处有新生骨形成,硬脊膜周围有黄白色膜性组织,可分离,组织学见脂肪细胞结构完整,与硬脊膜之间分界明显,无瘢痕细胞形成,无粘连,软骨细胞及骨小梁增生;地塞米松组、明胶海绵组、空白组大体见硬脊膜外围有大量瘢痕组织,与硬脊膜粘连严重,无法钝性分离,组织学见芽组织胶原化,硬脊膜增厚,粘连严重。表明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可预防硬脊膜外粘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于硬脊膜周围预防术后硬脊膜外及神经根粘连的疗效。方法对随机抽取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其中实验组的41例髓核摘除后将地塞米松结合明胶海绵置于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术前和术后6h、ld、3d、7d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JOA评分,3个月后按Macnab疗效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随访对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6h、1d、3d、7d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月时实验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acnab疗效标准实验组优良率97.56%,对照组优良率80.00%。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在神经根周围给予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疼痛,及时手术疗效明显,对预防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也有较好的短-中期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以保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