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长期以来,社会福利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毒药",成了福利国家的"替罪羊"。在传统社会分配领域,社会福利扮演"分蛋糕"的角色,因而具有消极性。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制度面临转型,需要从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变革。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积极社会福利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积极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的形成。本文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战略的现代化主要包括:在发展原则上,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同步发展;在发展路径上,将儿童和家庭的政策干预作为主要切入点;在发展领域上,要积极地投资于人的能力建设;在发展创新上,通过社会企业实现社会福利发展的新突破;在发展远景上,建立"社会服务国家"。
简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不但应当综合考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水平,而且需要明确地界定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态度。但是,由于学者们普遍将注意力聚焦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客观资源而忽视了主观态度的测量,因而国内学术界尚缺乏建立于社会福利态度基础上的需要满足路径研究。本研究从此议题出发,利用ISSP国际数据库和3279人的实证调查,对中外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态度做出了全面的探讨,并发现中国大陆本土化的社会福利态度具有"强诉求性"与"弱保障性"的二元特征,社会福利态度与东亚福利体制的福利供应特点相吻合,且在形成机制方面主要以个体资本因素为主,与福利获取因素的关联度较低。研究建议,未来的社会福利政策应当进一步关注本土化的民众诉求,尊重社会福利态度的现实特点与演变规律,积极形成需要为本的社会福利发展路径。
简介:基于CHNS数据库2004年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QUAIDS模型估计了食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各地区、不同阶层城镇居民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的社会福利造成了严重的负向冲击;(2)低收入者不但受食品价格冲击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更大,而且也更难以通过替代效应来进行缓冲;(3)不同省份的家庭受到的冲击有较大差别。经济较发达的省区和农业大省的城镇居民,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较小;(4)中西部省区的低收入阶层,很可能是食品价格上涨中受冲击最大的群体,也是最需要救助的群体。这些结论说明,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群体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简介: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认为其可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进而保障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不断扩大其覆盖面成为必然。根据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医疗保险各方主体行为模型,并通过对比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前后的模拟结果,发现经济效率确实有所改善,但也出现了资本积累率下降和劳动力供给的扭曲,经济产出不增反减,社会代际福利的总体水平也有所降低。因此,调整医疗保险扩面举措及相应政策尤为必要,应适度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加强医疗保险环节间的精算联系,探索名义账户制度和调整医疗保险费率设定,以积极应对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负面冲击。
简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加强反洗钱监督管理,督促金融机构有效履行反洗钱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发布)等法律和规章,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