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其中实验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法复位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首次治愈率及无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运用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管石复位 良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后半规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进行疗效分析,讨论影响因素,从而为后半规BPPV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5月在在我科就诊的后半规BPPV患者50例,进行Epley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愈有效率在治疗后近、远期疗效分别为94%和96%,手法复位治愈有效率高。所有病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尽管BPPV有自愈的可能,但手法复位的简单有效,不需要任何仪器,安全性好,可以明显缩短病程,目前为BPPV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后半规管 BPPV Epley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BPPV患者行管复位,探讨复位对BPPV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认属于BPPV的129例患者,行Dix-Hallpike检查确定靶侧半规,行管复位,分析复位对BPPV患者的疗效。结果129例BPPV患者,经Dix-Hallpike变位性试验,确认靶侧半规,经管复位法治疗后,按照BPPV完全治愈标准,治愈112例;17例眩晕稍微好转,经影像学和其他专科检查11例患者患有颈部椎管狭窄,6例患者伴有后循环缺血;转入相关兄弟科室进一步治疗。结论复位对BPPV患者有明显疗效,对那些没有明显禁忌症的BPPV患者,及时行管手法复位不但操作简单,而且疗效明显。

  • 标签: 半规管 眩晕 耳石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探究其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对42例患者实行均分,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1例。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应用复位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应用复位治疗+心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显著降低患者复发率。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法复位解脱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解脱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收集2022年前单独采用手法复位解脱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病例6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眩晕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眩晕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发硬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复位解脱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眩晕情况,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手法复位解脱管石 倍他司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疗效
  • 简介:摘要手法接骨疗法,又称整骨复位(简称“整复”)或闭合复位,是指在骨折、关节脱位后,医者通过运用手法对其进行整理复位,使骨折、脱位恢复其原来解剖位置的一种治疗方法。《理伤续断方》曰“续筋接骨”,《外科正宗》称“又有跌断骨节大损者,断则另有接骨扎缚”。均是指用手法复位骨折脱位。对骨折的复位,有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手法接骨是闭合复位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的穿针牵引支架复位固定疗法,也属闭合复位

  • 标签: 接骨 常用手法
  • 简介:为防止发油鹤和静电溢油线被拉断的现象发生,通过在现有已安装溢油静电保护器的发油台加装自制的复位报警器,实现司机从悬挂钥匙处取钥匙时,如果鹤、油气回收管和下装静电溢油线没有复位,就会发出声光报警进行提醒,防止因人员疏忽造成对设备设施的损坏。

  • 标签: 发油鹤管 静电溢油线 复位 报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改良椅背和足蹬进行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遵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椅背复位、对照组采用足蹬复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复位成功情况和肩部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复位成功率为65.00%,远远低于实验组的95.45%,且对照组疼痛程度重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高,且患者疼痛感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椅背法 足蹬法 复位治疗 肩关节前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改良椅背和足蹬进行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遵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椅背复位、对照组采用足蹬复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复位成功情况和肩部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复位成功率为65.00%,远远低于实验组的95.45%,且对照组疼痛程度重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高,且患者疼痛感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椅背法 足蹬法 复位治疗 肩关节前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泪道支撑脱位引线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Fr2型泪道支撑脱位5例(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以双股牵引线置入泪道,在上侧将两线头打结形成线环并与泪道支撑环相套,牵引线环滑到泪道支撑打结处并复位泪道支撑。观察术后Fr2泪道支撑复位效果。结果5例(5眼)全部一次复位成功,3~6个月拆除泪道支撑并随访3个月,泪道均通畅。结论应用泪道以牵引线复位Fr2型泪道支撑脱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且损伤小。

  • 标签: 牵引线术,泪道 脱位,支撑管,泪道 复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治疗中分别施以旋前复位、旋后复位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22年12月~2024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抽签分组,30例开展旋前复位者入治疗组,30例开展旋后复位者入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优良率70.00%、复位成功率83.33%),治疗组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96.67%)明显较高,复位成功率(100.00%)更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满意度73.33%),治疗组治疗满意度(96.67%)明显较高(P<0.05)。结论: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治疗中施以旋前复位比旋后复位疗效更佳,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可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价值意义。

  • 标签: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旋后复位法 旋前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外复位对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96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口内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外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46例,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复位成功44例,成功率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外与口内两种手法复位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疗效相当,但口外复位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 标签: 口外法复位 颞下颌关节脱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旋转复位整复肘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分别给予我院2013~2014年收治并确诊为肘关节后脱位患者102例前臂旋转复位整复肘关节后脱。结果全部整复一次性成功。形体检查和X线均显示复位成功。结论前臂旋转复位整复肘关节后脱位具有简易方便,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复位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前臂旋转复位 肘关节后脱位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11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加T引流术的1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安置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T安置组和改良T安置组。与常规T安置组相比较,改良T安置组的安置T所用手术时间,安置T所致出血量明显减少和术后下床早,但两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术后胆道出血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胆漏、T脱出、胆管炎和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改良T安置容易操作、安全可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