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artery-to-pulmonaryarteryfistula,cvgv)行经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心内科于2009年7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介入封堵术的58例C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变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58名CPAF患者介入封堵均获成功,平均植入封堵材料(2.35±0.87)枚。24名(41.38%)患者成功封堵后残余分流立即消失,34名(58.62%)患者仍有少量分流。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61个月。无出血、缺血等并发症。随访造影显示,其中3名(5.17%)患者出现了大量再通,后者随后均接受了再次封堵术并成功封堵。结论:介入封堵CPAF切实可行,但应选择适宜患者,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治疗后冠状动脉瘘可能出现再通。因此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随访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介入封堵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周漏介入封堵术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 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心脏瓣周漏介入封堵术的4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评估,术中密切配合,术后预防并发症,观察病情,完善出院健康指导。【结果】4例心脏瓣周漏患者均手术顺利,恢复良好出院。【结论】对心脏瓣周漏患者行经介入封堵术全过程给予精心护理、严密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瓣周漏 经皮介入封堵术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患儿30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在TEE或TTE引导下置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即刻通过超声评估封堵治疗效果。术后定期返院复查随访。结果 本组男性患儿18 例,女性患儿12 例,患儿平均年龄(2.8±1.1)岁,平均体重(14.1±3.1)Kg,平均室间隔缺损直径(3.2±0.8)mm。30例患儿中,8例患儿在胸超声引导下完成,22例患儿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完成,所有患儿介入封堵均成功完成,无中转胸小切口封堵或开胸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3.7±7.8)min,平均住院时间:(4.0±0.7)天。所有患儿均接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7±5.4)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瓣膜返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在疗效相同的前提下,避免了X线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损伤,安全有效,有广阔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引导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微创封堵心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采用心导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胸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A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A组患儿(P<0.05)。结论胸微创封堵心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显著,但胸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心导管介入治疗,更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经胸微创封堵 心导管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快速减少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共实施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手术121例,其中6例术后发生血小板快速减少,回顾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总结血小板快速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可能机制和防治措施。结果6例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为术后第3-5天,血小板下降最低值为19×109/L,血小板恢复时间为术后7~20 d。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内径为4.0~4.5 mm,4例选用美国AGA公司生产规格9-PDA-0810堵闭器,2例选用上海形状记忆公司生产规格0810PDA堵闭器。骨髓学检查提示3例患儿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免疫治疗后恢复良好。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在出院时恢复正常。出院随访6~14个月,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维持正常。结论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后需警惕血小板快速减少,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免疫机制可能参与其中,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儿童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华中阜外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69例AMI后VSR患者。依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16例)。收集并分析纳入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于术后30 d对院内存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封堵失败发生率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次要安全性指标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他非手术操作直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指标包括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9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R患者,年龄67(64,71)岁,其中女性42例(60.9%)。全因死亡16例(23.2%),其中院内死亡13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封堵失败4例(5.8%)。成功介入封堵的65例患者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共12例(18.5%),其中瓣膜损伤8例(12.3%)。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较高[5/12比13.2%(7/53),P=0.022]。发生MACE 1例(1.5%),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5%),消化道出血2例(3.1%)。成功封堵的65例患者均完成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出院时,56例存活患者完成心功能评估;术后30 d随访时,53例存活患者完成电话随访。出院时及术后30 d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分布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Ⅱ级患者占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8%(43/56)比23.1%(15/65),P<0.001;77.4%(41/53)比23.1%(15/65),P<0.001]。封堵治疗术后患者的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降低,主动脉收缩压(AS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9.8×109/L(OR=20.94,95%CI 1.21~362.93,P=0.037)及NT-ProBNP>6 000 ng/L(OR=869.11,95%CI 2.93~258 058.34,P=0.020)是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介入封堵治疗AMI后VSR是安全有效的。白细胞、NT-ProBNP升高是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室间隔破裂 介入封堵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2006年12月至2012年5月施行的258例行封堵术的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260例患儿中,房间隔缺损(ASD)102例,室间隔缺损(VSD)8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7例,肺动脉瓣狭窄(PS)2例,其中封堵器脱落1例,外科手术后出院,4例因缺口大封堵未成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溶血2例,术肢皮下血肿1例,经术后积极对症处理,患儿痊愈出院。其余252例均成功,无并发症。结论介入封堵术对一些常见先心病可达到根治效果1,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密切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封堵术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施行的44例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护理总结。手术前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患儿及物品准备;术后去枕平卧,肢体制动,必要的镇静,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心律失常、溶血、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等。结果44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心律失常、溶血、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精心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导管介入封堵术疗效确切,护士在术前、术后密切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10 月收治的 72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n=36 )和观察组( n=36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差异不大( P > 0.05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使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介入封堵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优质护理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一词是用于描述不需要外科手术而能机械性地改善心肌灌注的各种操作。最常见的操作就是腔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在该操作中,将动脉内的球囊充气膨胀以扩张动脉管腔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他方法可能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在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共进行了1000000例以上PCI,而2004年英国施行的PCI则超过了62000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状血管成形术 心肌灌注 外科手术 经皮经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导管介入封堵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在ASD患者的治疗中两种治疗方式的对照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1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介入封堵组手术时间WMD=-18.50,95%CI(-30.82,-6.19),P=0.003和住院时间WMD=-2.24,95%CI(-2.81,-1.67),P<0.00001更短,手术并发症更低RR=0.33,95%CI(0.22,0.49),P<0.0000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99,95%CI(0.97,1.02),P=0.6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ASD。但导管介入封堵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有着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微创封堵
  • 简介:原发性肝癌具有发病率高,手术切除率低,手术后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研究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超声介入治疗肝癌作为一种局部原位杀灭癌细胞的方法近年有较大的进展,已成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领域中值得重视的一项新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超声介入治疗肝癌方法综述如下。1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PEIT用于临床二十余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机理是利用无水酒精对肝癌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和脱水作用及癌内小血管的凝固作用,安全有效地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对于≤3cm的肝癌,治疗效果可与手术相媲美。椎名秀一郎等

  • 标签: 介入治疗肝癌 经皮超声 肝癌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护理配合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导管室行经左心耳封堵(leftatrialappendageclosure,LAAC)治疗的房颤卒中高危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配合要点。结果39例患者手术均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其中38例患者使用Lacbes左心耳封堵器,1例患者使用ACP左心耳封堵器。术中1例患者发现心包填塞行急诊心脏修补术及封堵器取出,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导管室护士正确掌握左心耳封堵术的手术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掌握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对于患者手术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 脑卒中 护理
  • 简介:摘要 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利用心导管技术快速疏通狭窄、闭塞甚至梗死的血管,改善心肌的灌流从而挽救濒危血管的治疗技术。目前PCI是治疗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超过95%[1]。治疗后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因此PCI治疗后患者依然需要谨遵医嘱,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重在探讨PCI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PCI,康复
  • 作者: 谢春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松山医院,重庆 400015
  • 简介:外周动脉病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经过了3个重要的阶段:PTCA治疗、金属支架置入和药物洗脱支架使用。在这些阶段中,PTCA术后毛细血管再狭窄的比例达到30%—50%,这使得弥漫性毛细血管疾病、缓慢完全闭塞病变或者光纤化或钙化斑块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差。然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医学研究已经克服了大多数PTCA术后急性毛细血管闭塞的难题,使得PCI术后再狭窄的比例获得了显著提升,进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 标签: 外周动脉病;经皮介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封堵器在肾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12年至2014年,从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的患者中选取66例肾镜手术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直径2cm以上的单发肾结石,均采用18F单通道经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其中31例使用了封堵器,其余35例采用常规PCNL手术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术中碎石清石时间及一期清石率。结果常规PCNL组与使用封堵器的PCNL组平均碎石时间分别为(46.6±11.8)min和(39.0±12.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PCNL组一期清石率为82.9%(29/35),使用封堵器的PCNL组一期清石率达100.0%(31/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L中使用输尿管封堵器能有效减少碎石清石时间及提高一期清石率。

  • 标签: 肾造口术 经皮 封堵器 肾结石
  • 简介:目的分析体重≤6kg的婴幼儿接受不同的封堵器械进行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的结果.方法对体重≤6kg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四所医疗中心,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PDA介入封堵术.结果适合做心脏导管介入的13例PDA患儿,年龄19天至1.3岁,平均(4.6±2.7)个月,体重2.5~6.0(4.6±0.9)kg;血管造影PDA的最窄处直径为1.0~7.3(2.9±1.1)mm.10例患儿成功置入了封堵装置(10/13),3例失败.平均透视时间11~52(22±15)min.术中使用了多种类封堵装置和动、静脉鞘.术后即刻无房室瓣关闭不全、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等、无卒中或死亡病例.术后即刻造影,2例患儿存在残余分流(2/13).最后一次随访时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左心室/右心室直径均在正常范围,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未观察到降主动脉血流加速.结论谨慎的选择病例,体重为2.5~6.0kg的婴幼儿在经验丰富的介入中心可以安全并且成功地进行经PDA封堵术.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低龄低体重 导管介入 PLUG 弹簧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还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术(常简称冠脉造影或冠造)就是采用介入的方法,应用X线显影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的方法。也是冠心病确诊的手段之一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结果在治疗措施上可以确定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还可以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和评估。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是确保造影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护理,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疗效。

  • 标签: 操作方法 并发症 护理对策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