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并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9年1-12月收录的6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1例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31例实验组(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并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各指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采取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根治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减小患者的机体创伤,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文献分析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 IPAA)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TCA)的方案和预后。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2017月6月至2020年6月采用IPAA治疗的3例TCA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患儿均胎便排出延迟,继而便秘、呕吐和腹胀。例1生后9个月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未行冰冻活检,术后未明确诊断,1岁9个月行"肠壁多点冰冻活检+回肠造瘘术"时诊断TCA,造瘘口排成形软便后于3岁2个月行IPAA。例2、例3分别于生后3 d、26 d外院行"回肠造瘘术"时诊断TCA,造瘘口排成形软便后于2岁4个月、2岁2个月行"肠壁多点冰冻活检+IPAA+保护性回肠造瘘术"。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20年6月1日关于IPAA治疗TCA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与"pouch",中文检索词为"全结肠型巨结肠"与"储袋"或"贮袋",对IPAA方案和预后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组例1IPAA术后1年2个月,排便频率为3次/d,排便控制可,污粪频率每周少于1次;例2关瘘术后1个月,排便频率为3~4次/d,排便控制可,污粪频率每周少于1次;例3关瘘术后6个月,排便频率为2次/d,排便控制可,污粪频率每周少于1次。共检索到文献27篇,符合纳入标准2篇,共14例患儿。11例IPAA术前行回肠造瘘的中位年龄为17 d,行IPAA时中位年龄为9个月,7例IPAA术后行保护性回肠造瘘,平均3.7个月关瘘。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肠梗阻(50.0%,4/8)和小肠结肠炎(62.5%,5/8)。末次术后半年,平均排便频率≥7次/d;末次术后超过2年,平均排便频率≤4次/d,无排便失禁。结论分期IPAA治疗TCA患儿能获得良好预后,近期预后与术前造瘘和根治手术年龄相关,需根据造瘘口排便性状选择合适根治手术时机。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方法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将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随机取3只,仅做剖腹探查;实验组9只,从结肠无血管区离断肠管并进行缝合。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监测体重变化。于术后第7天进行肠道造影观察肠管吻合口愈合情况。于第8天行剖腹探查大鼠腹腔内部形态学变化,测量吻合口爆破压力,并通过采集吻合口及周围组织,进一步观察吻合口组织学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该模型构建平均时间为22 min。大鼠的存活率为89%。造影显示肠管通畅,无梗阻。剖腹探查,肉眼可见吻合口存在轻微粘连,粘连部分可分离,吻合口周围有血管组织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吻合口有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并有小血管生成,未发现结肠上皮、大肠腺的存在。马松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沉积。结论通过该方法可成功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
简介:探讨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下肛门脱出吻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2013年11月~2015年12月,83例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分为研究组39例(腹腔镜辅助经肛门脱出吻合术治疗)和对照组44例(腹腔镜联合改良Parks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RP、MTV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SP、FP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肛门对大便的控制达到良好水平的有24例(61.54%)高于对照组的16例(36.36%)(P〈0.05);研究组的手术并发症率5.13%低于对照组的11.36%(P〉0.05)。结果表明,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肛门脱出吻合术治疗手术效果可靠,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较好。
简介:摘要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根据手术径路分为2种不同的术式:一种是以内眦皮肤为切口的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另一种是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前者相比,后者手术创伤小、不影响眼轮匝肌、适应范围广,随着技术的提高而逐渐成为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主要手段。本文就鼻泪管阻塞的发病因素、泪道梗阻部位的确定、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EDCR)手术方式的选择、高位EDCR的手术技巧、EDCR手术疗效的判定标准和术后的随访与用药,对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0例,腹腔镜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评分为165.65±12.54、127.76±11.43、2.78±1.76、2.34±0.76,优于对照组203.54±12.87、210.65±11.33、3.65±1.43、3.12±0.89;观察组在排便困难、肛门粪污、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治疗干预过程中,利用腹腔镜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优化患者手术指标,降低患者在治疗干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在今后治疗中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经肛门切除标本套入式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经肛门切除标本套入式吻合术。术后对T2N1期以上患者行常规化疗。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缘情况、术后肛门排便功能、肿瘤局部复发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肛门排便功能及肿瘤局部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行经肛门切除标本的套入式吻合保肛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为(150±36)min,术中出血量为(16±9)mL,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2±9)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0±1.5)d,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5.0±2.0)d,术后住院时间为(9.0±2.5)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予横结肠造口,3个月后还纳愈合良好。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高中分化腺癌46例,低分化腺癌6例;TNM分期:T1—2NOM0期29例,T2N1~2M0期23例;肿瘤下切缘和环周切缘均为阴性。52例患者术后早期进食后排便次数为6~9次/d,予复方苯乙哌啶片2片/次口服,3次/d,服药后2—3d排便次数可控制在3~6次/d。术后23例T2N1期以上患者行常规化疗。5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9.7个月(3.0—51.0个月)。术后2—3个月排便自控能力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肛门排便功能Kirwan1级占94.2%(49/52),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余3例患者均为Kirwan2级。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扩�
简介:摘要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已被大家所接受。近年来,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后腔内吻合术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方法具有小切口、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被临床医生逐渐接受,各种腔内结肠吻合的方式也不断涌现。目前,腔内结肠吻合可采用手工端端缝合,也可借助吻合器端侧或端端吻合,尚无统一意见及标准。从文献来看,主流方式是直线切割闭合器行侧侧吻合,而术者应根据个人技术特点、肠管具体情况、患者客观经济状况灵活选择,制定个体化的吻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