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以及护理干预预后效果,为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n=92),在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基础上分为常规护理以及加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2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红蛋白、血清前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组间各项计量、计数观察指标比较,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期间配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取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间本科室收治的30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术后予以参照组静脉注滴肠外营养液,观察组给予观察组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统计对比两组术后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一周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与参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取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效果优良,可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小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 (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综合治疗措施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该 科收治的 41 例 SAP 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是否接受 EN 分成 EN 组 (24 例 )和常规组 (17例 ),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血清白蛋白的差异。结果: 41 例患者中 5 例 (12.2% ) 出现并发症。经鼻空肠管早期 EN 可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血清白蛋白水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治愈率、病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尽可能采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 (EN),合理应用 EN有助于改善病情 ,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总结肠外营养护理对行胃癌根治术后PICC置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CVC)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29%明显高于参照组74.29%,且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置管后7d体质量、空腹血清清蛋白与置管前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操作简便,可避免反复穿刺痛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简介: 摘要:目的 对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 41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经鼻饲; N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NICU病房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以综合治疗为主。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点性问题。该类患者病情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的内环境正常的基础至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机体的实际营养状态 [1]。我院对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通过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治疗效果,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3例男性患者和 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6~ 82岁,平均年龄( 61.5±1.2)岁;发病时间 1~ 14h,平均发病时间( 4.7±0.5) h;治疗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4例男性患者和 17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8~ 81岁,平均年龄( 61.7±1.1)岁;发病时间 1~ 13h,平均发病时间( 4.5±0.6) h。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 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2]。 1.2.2治疗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幅度、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2 结果 2.1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5.62±1.03)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13.47±3.06) d;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2.84±0.61)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8.94±3.28) d。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2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 对照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8.94±2.41)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04.57±3.16)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0.74±3.11)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1.26±2.85)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8.32±4.15)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57.48±3.36)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9.05±3.04)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31.18±2.95)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1.03±2.56)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8.68±3.03)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7.96±3.64)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63.42±3.04)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营养状况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营养支持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3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1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17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13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68.3%;治疗组采用肠内營养支持后, 16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2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4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90.2%。两组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 N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①无论进食的多少,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都会始终存在,输液泵可以通过持续给食原理进行营养支持,与胃肠的运动形式最为相近;②持续泵注鼻饲可以使营养液以缓慢均匀的速度进入到患者的消化道,既可以对各种营养成分缓慢均匀的吸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营养液对消化道产生的刺激减轻,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够充分的避免由于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而导致胃肠的张力水平过高,使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降低,对胃肠黏膜的正常生理结构的功能进行维持;③泵注法鼻饲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不仅仅减少了污染的操作环节,还进一步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对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更短,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改善程度明显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均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支持方式,为临床治疗 NICU危重症损害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29( 6): 379. [2]李鸿宇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19( 25): 254-255. [3]熊爱民,龙英华 . 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经鼻饲管肠内营养的相关研究 [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17( 32): 175-176.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特殊手法盲插鼻空肠管在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效果。方法对60例危重患者入院后24~48h采取床边手法助推盲插法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放置鼻肠管前先禁食,并取右侧卧位,并给予促进胃肠道动力药,置入后予拍腹部平片进行定位,或抽取肠液行pH测定,以确定鼻空肠营养管位置。结果以腹部平片判断鼻空肠营养管位置,或者肠液测定作为置管成功的标准,本研究60例病人中有58例(96.6%)在床边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到达理想位置,在置管过程中病人无消化道损伤、无误插入气管、无心律紊乱等情况出现。结论手法助推盲插鼻空肠营养管可以减轻患者原有置管方法的不适,床边操作方便,降低误吸及反流的发生,并通过肠内营养支持促进病人恢复,在临床危重患者多的科室可进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鼻肠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以及护理干预方案、干预效果,为科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鼻肠管肠内营养患者(n=70),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加行综合护理,对比2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住院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组间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以及住院情况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吸入性肺炎、堵管、腹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患者身体恢复、症状改善,保障了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早期、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2017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行肠内营养的 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例,并按方法的不同分组, A组( n=40)接受延迟肠内营养, B组( n=42)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两组的治疗成效进行比较。结果 : B组患者血清 CRP水平较 A组降低更显著,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与住院天数较 A组缩短更显著, P均<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加速清除机体炎症,促进患者恢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延迟肠内营养,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使用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提升患者的营养指标,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 2018年 08月 -2019年 08月)收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总计 60例,根据术后早期营养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内组,而采取早期肠外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外组。对照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 ALB、 Hb水平( P> 0.05)可比。两组患者干预后 ALB、 Hb水平均明显提升,其中肠内组患者 ALB、 Hb水平明显高于肠外组,肠内组患者腹胀呕吐率 13.33%高于肠外组 0.00%,而肠内组发热、感染率 3.33%、 0.00%,低于肠外组 20.00%、 13.33%,且肠内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20.00%低于对照组的 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干预中,较肠外营养可获得更好的营养指标与更低的不良反应率,但在运用中需注意时刻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由于营养不耐受所导致的腹胀、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