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空肠营养管的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我科收治的胃癌胃切除的病人中选取102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1例,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是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是观察组,比较治疗7天内两组病人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和氮平衡的值。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以及氮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术后早期进行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治疗和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鼻空肠营养和鼻胃管营养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喂养相关并发症及营养支持水平的情况,为临床制定合理营养支持获取更多依据。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的30例需要肠内营养支持重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鼻胃管喂养组(NG)和鼻空肠管(NJ)喂养组,在进行营养支持第1、3、5、7日喂养结束时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Gas);在每日喂养时每隔4~6小时回抽胃内容物,进行PH检测;在喂养前和喂养后均进行血清白蛋白(ALB)检测;每日进行APACHEⅡ评分;以喂养1周为终点,收集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NJ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NG组,NJ组PH值高于N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依照允许性低热卡的原则(20~25Kcal/kg)NJ组能较早的达到目标喂养量,但喂养1周后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NJ组和NG组在反流误吸,胃潴留,肺炎,消化道出血等喂养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周后ALB及APACHEⅡ评分的改善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减低,胃液分泌减少。重症患者经NJ肠内营养支持后营养状态有所改善,但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其能够改善疾病预后。NJ对NG而言并未发现明显优势,临床判断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营养管放置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起到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名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放置螺旋型鼻肠营养管治疗,探讨治疗疗效。结果成功放置螺旋型鼻肠营养管的患者有8名,占总人数的72.72%,这8名患者中有5名患者的营养管在一天之内到达空肠,其余3名患者的营养管在两天之内到达空肠。其余3名在胃镜帮助下营养管也成功到达空肠。营养管留置最短时间为20天,最长时间为53天,平均留置时间为36天。在营养管留置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结论采用螺旋型鼻肠营养管放置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路径。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术后试验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营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均较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患者手术后及时给与肠内营养更有助于使肠道具有合理的生理状态,更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免疫力,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比较胃癌术后肠外营养(P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N)与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其对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2013年间50例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EN+PN),对照组23例仅行单纯肠内营养(EN),检测患者术前、术后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BMI、胃切除方式、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8天体重均有下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均降低,术后3天开始回升,观察组术后7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肠外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较单纯肠内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称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及护理要点。方法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2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二天开始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液,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达每日2000ml左右,至术后12—14天拔管,其中,1例吻合口瘘和3例饮水呛咳的患者则保留营养管至吻合口愈合或声带功能代偿,饮水呛咳改善后再拔除。结果全组病例均能耐受营养管的留置,19例患者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3例因脱管而改用静脉营养支持,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满足患者每日的营养需要量,减少了静脉输液量和卧床输液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效果良好。结论留置营养管并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临床应用简单、安全、可靠,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