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年级的小朋友出去郊游,老师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10个人集体行动。过了一会儿,突然有人喊道:“还有谁要去厕所吗?快点!我们9个人已经憋不住了!”

  • 标签: 集体行动 小朋友 个人
  • 简介: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因台海政治问题引发的“帝吧出征”,是一场集体的互动仪式表演。文章认为,集体行动的直接自我身份意识主要是帝吧吧民,但在集体行动过程中则转换为国族身份意识,继而被从90后群体与爱国青年两个方面进行社会身份建构。在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方面,网络空间聚集与群体兴奋、群体团结的生产、行动参与者的道德想像和情感能量交换等是集体行动产生的主要动因。而在集体行动过程中,其话语主要包括征伐、教训、交流三种相互交织的模式,并呈现矛盾性表述。文章认为,网络空间与现实中的身体聚集在互动仪式中具有同样的过程特征,国家的神圣物建构与现实主流政治观念具有同构性,而在这样的集体行动中,群体团结的仪式性大于国族想象的观念内容,它在宏观社会学层面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帝吧出征 、互动仪式、 网络空间、 集体行动、 情感能量
  • 简介:组织是集体行动系统,一切集体行动的开展,都不得不求助于组织的形式。组织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序和有效率的集体行动方式,是因为规则于其中发挥着作用。所以,一切组织都需要求助于规则,特别是官僚制组织,把对规则的建立和应用诠释到了极致。尽管规则带来的是行动目标的一致性,使行动者的关系得到了较好的协调,但是,规则毕竟是一种压制人的力量,他使人异化为工具性的组织成员,泯灭了组织成员作为人的个性。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条件下,规则成了束缚行动者手脚的因素,让行动者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无法获得开展行动和随机应对的自主性。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集体行动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一种合作行动系统正在成长并可望取代现代性的组织模式。这种合作行动系统可以称作为合作制组织,它将告别对规则的高度依赖的状况。

  • 标签: 集体行动 规则 目标一致性 官僚制组织 合作制组织 官僚制
  • 简介:摘要通过对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的阅读,在对其书主要内容的深入理解情况下,分析本书的闪光点并得出本书所存在的不足。

  • 标签: 奥尔森 集体行动 书评
  • 简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些原本保持很好的河流被人为污染,这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地不便.一方面源自企业自利动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哈丁“公地悲剧”的现象,从侧面上反映出集体行动存在的困境,这一现象给理论和实践提出了现实的课题.要破解这个难题,就需要健全相应的制度,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区域发展环境.

  • 标签: 跨流域 污染治理 集体行动
  • 简介:这种非合作博弈下的集体行动逻辑反映在公共事务管理现实中可能会出现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资源利用无度、公共秩序混沌无序、公共组织效率缺失、公共政策执行失范等诸多问题,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或公共管理危机的克服可以通过如下的政策配置或制度安排来达到目的,明晰产权、明确责任、沟通协调、自主治理、理性激励、合理监督等制度安排是解决公共管理危机或集体行动困境的可能路径

  • 标签: 困境理论 实证分析 理论阐释
  • 简介:这种非合作博弈下的集体行动逻辑反映在公共事务管理现实中可能会出现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资源利用无度、公共秩序混沌无序、公共组织效率缺失、公共政策执行失范等诸多问题,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或公共管理危机的克服可以通过如下的政策配置或制度安排来达到目的,明晰产权、明确责任、沟通协调、自主治理、理性激励、合理监督等制度安排是解决公共管理危机或集体行动困境的可能路径

  • 标签: 困境理论 实证分析 理论阐释
  • 简介: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奥尔森认为理性的集团成员根据成本——收益决定是否参与集体行动,但他没有系统论述利他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对集体行动过程的影响。

  • 标签: 奥尔森 理性人 集体行动
  • 简介:德国社民党联邦议院发言人延斯(Yens)赞成采取一项集休行动。他对商报记者说,如果联邦银行,劳资双方各党派和政府联合起来继续为降低利率而努力,那将是一件十分明智的事。在一次所谓的圆桌会议上对于货币政策、工资政策和金融政策之问谁应负责的争执结束了。大幅度地降低利率对于降低失业率和缓解经济不景气是一个重要前提。

  • 标签: 低利率 集体行动 联邦银行 德国社民党 劳资双方 议院
  • 简介:针对行政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搭便车”行为所造成的“集体行动的困境”,结合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著名‘观点“集体行动的逻辑”,认为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的公共性以及“经济人”的本能追求阻碍了集体行动的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通过分析“经济人”的社会属性,挖掘人类的“伦理”需求,建立集体成员间的信任以及激励集体成员可以实现集体行动困境的伦理超越。

  • 标签: 集体行动 困境 搭便车 伦理
  • 简介:本文以一类假想中的、很有可能曾经在中国乡村社区中发生过的抗交村提留款的集体行动为对象,以社会运动,集体行动这一研究领域内的现有理论成果为基础,提炼出了用于解释村民家庭户是否参与了抗交村提留款的集体行动这一因变量取值的一系列自变量组群,从而再现了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研究传统中的四大理论取向——古典理论、文化主义、结构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综合,对于中国经验案例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 抗交村提留款 中国乡村社区 理论模型
  • 简介:新媒体出现伊始,其潜在动员能力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媒体提供了实时信息交流平台,能够让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迅速分享信息,并协调跨地区的集体行动。2011年春季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年初英国伦敦等城市的骚乱和秋季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都显示了新媒体强大的跨社会阶层、跨地域动员能力。

  • 标签: 集体行动 新媒体 信息交流平台 工人 中国 动员能力
  • 简介:无水港建设涉及相关主体众多,主体间利益存在相互冲突,是一类典型的集体行动。本文采用集体行动理论,以天津无水港建设为载体,构建了基于集体共识、互信承诺、共同监督、分级制裁和协调组织五个方面,对参与无水港建设的重要主体,领导企业、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评估的分析框架,并尝试提出天津无水港建设的对策。

  • 标签: 集体行动 建设评估 无水港
  • 简介:面对频繁发生且复杂多样的群体性事件,类型分析是深刻把握其本质规律的重要研究路径之一。以组织化程度为维度可将我国转型背景下的群体性事件分为集体行动集体行为两类,在参与主体、行动目的、暴力程度、领导者的产生以及持续时间等要素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表现为集体行为的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近10年利益矛盾积累的必然发展。以不满、怨恨等非理性情绪为中介,在十年艰难的集体行动中生长出了社会危害性大、非理性程度越来越高的集体行为.这是矛盾发展的新阶段。

  • 标签: 群体性事件 集体行动 集体行为 类型分析
  • 简介:美国学者曼瑟尔·奥尔森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集体行动的逻辑,论述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非合作博弈下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反映在公共管理的现实中可能出现公共财政预算失衡、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公共政策终极目的混乱、政府机构改革失范、管理理念失效等诸多问题。只有构建有限政府、改革公共决策体制和政治制度、创设竞争机制、提倡商业型供给模式、加强理性激励和监督等制度安排,才能保证政府管理困境得到有效解决。

  • 标签: 集体行动 公共管理 非合作博弈 有限政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公共物品问题和与之相应的搭便车理论在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研究中之所以重要,哈丁把奥尔森的搭便车困境理论表述为一个囚徒博弈模型,集体行动 搭便车理论 形式方法 公共物品 博弈论 

  • 标签: 形式社会学 搭便车理论 理论形式
  • 简介: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强调小团体和选择性激励可以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可以突破集体行动的困境。我国基层自治正遭遇自治困境,实践探索中的"微自治"较好地克服了当前自治中的一些不足,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自治困境很大程度上也是集体行动的困境,自治的有效性也即集体行动的有效性。因此基层自治有效性标准假设:接近集体行动理论的程度越大自治越有效,反之则效果越差。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微自治"因其自治单元小、文化认同高、利益联结紧、激励有选择,与集体行动理论符合度高,"微自治"较传统基层自治能更好实现集体行动,有效性也更高。

  • 标签: 微自治 集体行动 有效性
  • 简介:在对中国农民的集体行动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从认同建构的视角展开分析与研究。本研究试图从集体认同的三个面向,即边界、意识和仪式的角度对认同建构过程进行分析,以此揭示中国农民集体行动可能性的条件。在中国乡土社会中,这三者都有其各自的功能:社区(族群)的同质性是认同建构的结构基础;意识是一种解释图示,集体行动者必须把他们的不满进行归因,才会促成意识的形成;仪式在集体认同建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认同建构 农民 集体行动 环境抗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1
  • 简介:公共物品问题和与之相应的搭便车理论在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研究中之所以重要,哈丁把奥尔森的搭便车困境理论表述为一个囚徒博弈模型,集体行动 搭便车理论 形式方法 公共物品 博弈论 

  • 标签: 形式社会学 搭便车理论 理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