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梁启超一生写过许多评论孔子的文章,他对孔子的看法也与其政治主张一样,是多变的,从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少经过了四次较大的变化。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基本上追随康有为,是一个坚决的保教派。1898年写的《读<春秋>界说》更发挥了康氏的观点,认为“《春秋》立三世之义,以明往古来今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为孔子范围万世之精意。”此为其第一阶段之思想。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论》,由提倡保教变为反对保教。同时,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责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由尊变为批。此

  • 标签: 梁启超 孔子 中国学术 思想变迁 康有为 政治主张
  • 简介:1195年,陆游已经七十一岁了,但刻苦攻读的精神毫不衰退,'独有耽书癖,犹同总角年'(《浮生》),就是生动的写照。那年十月十七日生日之后,他又取古人师旷之语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庵'。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乐师,尽管双目失明,仍酷爱学习。一次,晋平公问师旷道:'我今年七十岁了,很想学习,只恐怕已经太晚了吧?'师旷反

  • 标签: 学庵 晋平公 双目失明 七十岁 春秋时期 书癖
  • 简介:儒学儒教许圣义、儒学儒教三者,在社会上人们往往混同。其实,三者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孔子的学说,专指孔子本人的学说以及后人真正继承孔子的学说。儒学是儒家的学说,儒家是宗师孔子以六艺为法的学问,孔子当然有关,但是...

  • 标签: 孔学与儒学 孔子的学说 孔子学说 固定系统 儒家学说 内涵和外延
  • 简介:新时期培养的人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副重担。怎样承担这一重担,搞好基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结合对徐者一些理论的学习,谈谈我的一点肤浅的认识。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徐指出"把思想教育如何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这不是少数人所能实现的任务。""思想教育是一个最细微的工作,不能性燥,多一分耐心即多一分效果。"

  • 标签: 思想教育 新时期 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的 基础教育 学生培养
  • 简介:评《中国史》[香港]王煜如写欧美的老子诠释史,华裔已是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不必提到外国人,除非是汉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熊铁基、刘韶军及历史系马良怀合作撰写的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史及道家道教哲学诸科师生...

  • 标签: 老学史 《黄帝四经》 《老子》 《淮南子》 黄帝阴符经 熊铁基
  • 简介:孔子重史的思想性格,对传统史学的形成,或者说中国史学的儒家化,关系深远。《春秋》《论语》是理解这种关系的基本文献。撇开《左传》不论,《春秋》经的编年体裁,及寓褒贬于其中的修辞方式,构成史学的基本坯胎。而《论语》对三代事迹礼制的评点,则赋予历史以灵魂,直接塑造了《史》《汉》的精神基调。然而,理解传统史学的成就与特质,不能停留在具体经验层面的论述上,还要揭示它背后的形上学观念。其中,时名是两个重要的观念。时时序、世代相联结,奠定了有统绪的知识模式;而名则让观念从经验中超越出来,形成一种既存在历史之中,又超越历史之上的价值体系。时使历史成为知识,名则赋与历史以道德。具体的历史评判或会调节,但历史的大事业不会动摇。

  • 标签: 孔子 春秋 史学
  • 简介:本文回顾了大陆、港台以及国外汉学界过去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认为未来中国的研究重点在于贯通性研究、思想史研究、专题研究以及在海外的传播影响研究等方面。论文还指出了思想史学术史、社会史、诠释及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于研究的重要意义,而研究的旨归则在于,把中国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成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 标签: 中国老学 老学研究 汉学界 老学通史回顾
  • 简介:的一个基本思想原则是“损益”,对传统思想的“损益”,是为了宗法等级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损益”思想原则对我国封建社会有极大影响。孟子、荀子损益孔子思想,发展了儒学,董仲舒适应封建大一统的客观需要,对损益而非改铸。宋明理学仍是传统儒学的损益,它在理论上增益新的内容,却减少了民主性的精华。“损益”原则的长期发展,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特点。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儒学的损益,有维护旧制度,又作某些改良的总倾向。封建后期,儒学虽在思辨方面对中国哲学发展有巨大影响,但某些进步因素和民主性精华已丧失。直到五四运动,才彻底反对宗法制度,完全摆脱“损益”观的束缚。但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力量异常强大,至今仍有反封建思想的艰巨任务。由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已不存在,儒学失去了依据,不能再予“损益”,今日再提倡新儒学也是行不通的。对于历史上的“损益”原则,要科学地、历史地分析;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同真正的变革是不相容的。

  • 标签: 宗法等级制 孔子 董仲舒 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 宗法制度
  • 简介:80年代,每逢星期天,万里就陪邓小平到118厅来打桥牌。当时,邓小平一个队,万里一个队,每队四个人进行队式比赛,丁关根和王汉斌也会参加比赛。我在现场工作,为他们服务和洗牌。当时对于桥牌我一点概念也没有,有时就站在桌边看他们打牌。也许万看出了我的心思是不是也想学,一天空闲时间,万问我:小耿,你会打桥牌吗?

  • 标签: 桥牌 80年代 空闲时间 邓小平 星期天 丁关根
  • 简介:老年人的幸福是什么?面对数量逐渐增加的老年群体,曾有专家说:“老有所养、有所医、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社会层面对老年人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由此,我们可以说,以上这六个“有”正是老年人幸福内涵的答案。研究这六个“有”,不难发现,要使之得到很好的实践和落实,并非单向的社会工作,而必须有两个方面,即老年人和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老年人学习、

  • 标签: 老有所医 老年群体 老有所学 老有所教 晋平公 文史资料
  • 简介:在六十年后沉沉入睡的最后那个午夜前,一直在备受折磨的酒精拿捏中,朦胧地联想着那个叫王曙美的女人,联想着那个令他恶心痛苦的拥抱和那个让他心花怒放的拥抱。这个似从苦难迷宫走出来的漂亮女人,怎么会让自己的厄运和好运都能关联起来,还声称喜欢自己这个名字,自己的名字和她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关系?

  • 标签: 漂亮女人 联想
  • 简介:广森是清代今文经学的先驱者之一。他从戴震古文经学,从庄存今文经学,于两家之学能取长补短,使之相得益彰。他的《春秋公羊通义》既发挥公羊的微言大义,又运用古文经学精擅的考据,校订文字,审音释义,特别是利用《左传》《谷梁传》厘正史实,纠正公羊学家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错误,对清代公羊的复兴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清代公羊学 庄存与 左传 考据学
  • 简介:近代是中国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社会转型、思潮不断、文化急剧变革的背景下,许多学者致力于老子的研究,并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老子研究著作。相对于古代的、传统的学来看,近代呈现出了新的学术特质。这种特色既表现在研究范式的转变,即普遍采用西方学术分科的方法研究老子,同时也表现在研究内容价值追求的变化上。对老子之道的阐发,是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拟围绕近代中有代表性的道论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理论贡献时代精神。

  • 标签: 老学史 近代 道论 老子之道 学术分科 社会转型
  • 简介:明洪武四年,宋濂因议论孔庙祀典而遭贬谪,他构想的“天子立之法”也引发了一场孔子圣师地位论争。选择贝琼对宋濂的驳斥作为突破口,来揭示这场论争的真相:“天子立之法”是身处“道统”“治统”夹缝中的宋濂回应朱元璋兴学国策的“折衷之策”;由于“天子立之法”动摇了在学校祭祀体制中确立孔子先圣地位的“贞观之制”,故而遭到贝琼的严词驳斥;“天子立之法”朱元璋推行以孔子为核心的一元化的学校祭祀体制的立场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这从根本上导致宋濂的构想成为泡影。

  • 标签: 孔子圣师地位 天子立学之法 贞观之制 宋濂 贝琼 朱元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边疆原理研究是建构边疆的基础性工作,其前提是将研究工作做恰当的设置。所谓原理研究,不是边疆原理的完成式而是进行式,即使是一般性地名词以及词组的阐释,也不等于边疆学学科的原理研究。原理应该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得出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又在实践中反复得到了证实,才为规律性的认识;研究学科的原理,是为了找出原理或提出原理的一种门径方法论。边疆原理与其原理研究,应该是先有大量的研究,其后才有原理的提出,这是一个需要审慎对待的学术过程。

  • 标签: 边疆 边疆研究 边疆学原理 边疆学学科
  • 简介:在陆游一生之中,乾道六年(1170年)二月入蜀任夔州通判(今重庆奉节)至淳熙五年(1178年)奉诏回朝出蜀的八年巴蜀生活,给陆游留下深刻的记忆。在离开蜀地的三十年间,绵绵的蜀地情怀萦绕不断,正如陆子虞所说:“然心固未尝一日忘蜀也,其形于歌诗,盖可考矣。是以题其平生所为诗卷日《剑南诗稿》,以见其志焉。”这种蜀地情怀不仅是在他的诗歌当中一唱三叹,在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所作的笔记散文《庵笔记》中也表现得甚为明显。

  • 标签: 《老学庵笔记》 蜀地 情怀 《剑南诗稿》 三十年 陆游
  • 简介:10月初刚从美国回来,第一个重要的学术信息是,受到了批评,同事和学生们互相传递着消息,但大家都未看到原文.我一方面口头说学术批评是正常现象,另方面内心里也不安.好在①学术顾问章开沅先生已先得到了这一期新刊,打破午睡的习惯,仔细读了两三遍,觉得应该有所回应.

  • 标签: 学术信息 消息 内心 学生 先生 学术批评
  • 简介:庵笔记》是陆游晚年所著的笔记,文中有许多意义不见于权威字典、辞书,或虽见于字典、辞书,但不准确的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系统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补充权威字典或辞书在释义不确、义项不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 标签: 老学庵笔记 词语 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