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23年7月-2024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50例患者接受主题式健康教育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普通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FMA、B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联合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实施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23年7月-2024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50例患者接受主题式健康教育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普通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FMA、B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联合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实施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okomat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良姿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翻身训练、斜床站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Lokomat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地步行训练,每周训练3次,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及8周时观察组恢复独立步行能力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29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频、患侧步长、患侧支撑相时间及占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平均步速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下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33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分别为(20.10±8.11)分和(24.07±7.98)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28.87±13.41)分和(40.80±12.90)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2.00±20.22)分和(82.25±15.79)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Lokomat训练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频、步长、患侧支撑等步行参数,长期训练还能进一步提高步速,缓解下肢痉挛,同时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等亦有明显改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整体康复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连续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erg平衡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18.45±4.62)分]、Berg平衡评分[(45.28±12.31)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8.91±1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甄选2021-1~2022-1 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0例,比对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35例:实施康复护理: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比对组的20.00%,(P<0.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比对组,(
简介:【摘要】: 目的: MOTOmed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 54 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运动康复运行干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 MOTOmed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 方式,对比经过差异性的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质量以及患者干预满意率。 结果: 实验组的敢于满意率为 25 例( 92.59% ),对照组为 21 例( 77.78% ),( p < 0.05 );实验组的干预有效率为 26 例( 96.30% ),对照组为 23 例( 85.19% ),( p < 0.05 )。 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 MOTOmed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恢复效果好,可以提升患者满意率,优化其体能康复效果,建议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观察其作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2年5月为观察时间跨度,将4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组别为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分别使用康复训练和康复训练+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痉挛指数、步态情况。结果:(1)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下肢运动功能和痉挛指数评分对照中,治疗前两组分值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下肢运动功能为20.59±2.07(分)、电针治疗组为23.44±2.19(分),康复训练组痉挛指数为9.07±1.12(分)、电针治疗组为8.51±1.05(分),(t=8.820,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2)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对照中,治疗前连照顾步频和步速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步频为70.22±3.16(步/分钟)、电针治疗组为72.85±3.29(步/分钟),康复训练组步速为0.51±0.06(m/s)、电针治疗组为0.61±0.05(m/s),(t=8.177,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程在1-3个月内且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强度为20%和60%的最大运动能力的电动脚踏车训练,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肌力耐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三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2组患者的改善优于治疗1组。结论适宜强度的有氧运动结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加 SET,治疗时间持续 8周。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使用简易下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 FMA、MBI、BBS 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通过8周治疗后,两组结果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