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心肌损害的效果以及患儿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诊疗的小儿肺炎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病例数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维生素C)和实验组(常规治疗+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各60例,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67%,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K-MB、LDH-1、HBDB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K-MB、LDH-1、HBDB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CK-MB、LDH-1、HBD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心肌损害临床治疗中采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治疗方案,搭配常规对症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治疗有效率,患儿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50例患儿,根据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LDH(乳酸脱氢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磷酸肌酸激酶)等心肌酶指标和cTnT(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变化,评估不同组别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肌酶指标与心肌肌钙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DH、CK-MB、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4.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心肌损害,使心肌酶与肌钙蛋白水平迅速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与心肌酶谱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本阶段内本院收治窒息新生儿30例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本院分娩的非窒息新生儿26例纳入对照组,测定两组新生儿心肌酶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心肌酶谱和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轻度及重度窒息及对照组新生儿在各项指标上对比均存有统计学差异,从低到高依从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轻度<观察组重度患儿(P<0.05);30例观察组患儿中,25例预后良好5例预后不佳,两组患儿在心肌酶水平上对比差异显著,预后良好组各项心肌酶指标均低于预后不佳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发展和发展密切相关于心肌酶谱变化,临床通过监测水平变化,能够了解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左心衰竭患者群体的治疗过程之中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无创呼吸机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样本选取方法为随机选取,样本选取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急诊左心衰竭患者,样本选取时间最早为2021年8月,最晚为2022年5月,选取数量48例,组别划分采用随机分组法,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都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额外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详细分析讨急诊左心衰竭患者群体的治疗过程之中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无创呼吸机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结果:研究组通过呼吸机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以后心功能情况、心肌酶谱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对急诊左心衰竭患者群体开展治疗的过程之中实施吸机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左心衰竭患者群体的治疗过程之中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无创呼吸机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样本选取方法为随机选取,样本选取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急诊左心衰竭患者,样本选取时间最早为2021年8月,最晚为2022年5月,选取数量48例,组别划分采用随机分组法,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都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额外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详细分析讨急诊左心衰竭患者群体的治疗过程之中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无创呼吸机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结果:研究组通过呼吸机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以后心功能情况、心肌酶谱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对急诊左心衰竭患者群体开展治疗的过程之中实施吸机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宝石能谱CT中相关参数尿酸盐浓度和总体积在诊断痛风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痛风住院患者66例,根据痛风病程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正常志愿者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第1跖趾关节尿酸盐浓度及足踝部尿酸盐总体积的差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二者的诊断效能。根据痛风患者尿酸盐浓度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比较两组的肾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尿酸盐浓度与其相关性。比较各组间骨侵蚀率的差异性。结果尿酸盐浓度和骨侵蚀率晚期组>早期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酸盐总体积晚期组>早期组>对照组,但早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酸盐浓度和总体积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785,置信区间分别为0.821~0.982,0.638~0.932。高浓度组的骨侵蚀率、病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大于低浓度组(P均<0.05)。尿酸盐浓度与尿素氮、CRP、ESR呈正相关,与尿酸排泄分数呈负相关。结论能谱CT尿酸盐浓度比总体积对痛风的诊断效能高。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基于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急诊检验科2021年7月-2022年7月之间收治的5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实施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心肌酶谱检测。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对照组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均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急诊检验中,应用心肌酶谱检测对于疾病的检出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效果,具有较为高效、安全且准确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基于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急诊检验科2021年7月-2022年7月之间收治的5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实施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心肌酶谱检测。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对照组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均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急诊检验中,应用心肌酶谱检测对于疾病的检出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效果,具有较为高效、安全且准确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龄孕产妇实施围产期保健护理,对其产后指标和盆底肌肌力异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的产妇实施常规的产前健康教育和产后随访,研究组的产妇则实施围产期保健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指标和盆底肌肌力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产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产后盆底肌肌力异常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高龄孕产妇实施围产期保健护理,利于产妇产后恢复、降低盆底肌肌力异常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后诊断的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临床特征,提高对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认识和合理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至2020年在我院诊治的5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结果。结果5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社会性别均为女性,首次就诊我科并诊断时均已成年。所有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低钾血症,双侧肾上腺增生或腺瘤,合并骨质疏松。均有典型的类固醇合成相关激素谱的变化。结论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类固醇激素可以为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早期诊断,酶缺乏种类、程度的评估以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对此类患者,需选用合理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重两组,其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 > 256.5 μmol/L的82例为中重度组,TBIL水平221~256.5 μmol/L的68例为轻度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7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PCT及CRP水平,分析心肌酶谱、PCT及CRP表达水平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关联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中重度组新生儿CK、CK-MB、LDH、α-HBDH[(1 130.23±385.42)U/L、(194.82±60.33)U/L、(993.45±271.46)U/L、(493.76±105.65)U/L]均显著高于轻度组[(682.23±258.53)U/L、(82.67±24.43)U/L、(486.38±112.57)U/L、(252.63±38.73)U/L]、对照组[(368.13±104.20)U/L、(27.90±8.29)U/L、(402.13±102.20)U/L、(228.53±34.30)U/L](F=67.12、56.23、66.57、44.34,均P < 0.01);轻度组新生儿CK、CK-MB、LDH、α-HBD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早产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败血症、脐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胎便延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6.13、5.40、5.29、4.26、7.79、6.99、5.79、5.44,均P < 0.05),母乳喂养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5.87,P < 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活性、PCT、CRP水平变化随病情加重而增加;加强对早产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败血症、脐炎、G-6-PD缺陷、胎便延迟相关高危因素的监测,强化围产期保健与高危妊娠管理工作,可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