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D·D·肖斯塔科维奇于1906年9月25日出生于彼得堡,1975年8月9日在莫斯科逝世。是苏联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54年荣膺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66年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5年获艺术学博士学位。1960年成为苏共党员,被选任第6——9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和第2——5届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代表。1923年他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尼古拉耶夫的钢琴班,1925年在施坦伯格的作曲班毕业。曾公开演翻钢琴多年。1927年,在华沙首届肖邦钢琴演奏比赛中获荣誉奖状。他演奏自己的钢琴作品成绩斐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苏联人民艺术家 施坦 尼古拉 穆索尔斯基 苏联最高苏维埃
  • 简介:<正>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十五部弦乐四重奏中,第八弦乐四重奏的知名程度远胜于其他各部,它的上演率高于其他十四部的总和。尤其在当代,第人弦乐四重奏更加引起作曲家和演奏家们的极大关注。以往,关于第八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作品是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是为纪念战争和法西斯主义的受害者而作;另一种则认为作品是自传性的,是具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 演奏
  • 简介:经过长时期的患病,肖斯塔科维奇(下简称肖氏)陷入“生命”与“死亡”这永恒主题的沉思冥想中,他考虑如何在音乐中刻画“死产”与“不朽”这一形象。于是一部为女高音、男低音和室内乐队而作的《第十四交响曲》(简称“肖十四”)诞生了。肖氏采用罗伽、阿普林尼亚、利尔克和19世纪初俄罗斯诗人库切贝克的诗句为唱词,于1969年1~2月间在医院中完成。

  • 标签: 肖氏 肖斯塔科维奇 弦乐四重奏 作曲家 《第十四交响曲》 中音提琴
  • 简介:是否该考虑给耳朵一个减速?一切都太快了,寂静,喧嚣,悲伤,甚至愉悦。仿佛所有的时代都犹如火车过境,将那些隧道、桥梁和晦暗的城市远远抛在身后,然后独自停靠在空荡荡的旷野里。空,在某种意义上它是虚无的另一个词吗?空的宴席,空的宾客,空的胃。卡夫卡说,我是终结或者是开端。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作品不仅在俄罗斯乃至世界音乐文化领域也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涉及了许多创作领域,钢琴作品、管弦乐作品、声乐作品等等。尤其是声乐作品展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特色,那就

  • 标签: 声乐套曲 男低音声乐 肖斯塔科维奇男低音
  • 简介:第二奏鸣曲作品64写于1943年,这首大型钢琴作品是为纪念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老师尼古拉耶夫教授的,他是苏联钢琴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但是奏鸣曲的内容已越出原先的构想的范围。悲痛绝望的因素在奏鸣曲中具有概括的、哲理的性质,它高于个人悲痛。战争主题便是奏鸣曲主题的基础。

  • 标签: 乐章 肖斯塔科维奇 钢琴奏鸣曲 变奏 音调 演奏者
  • 简介:1942年二战正酣时,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帧十分引人注目的照片,即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担任消防队队员的"全副武装"的形象——身穿消防制服、头戴消防帽。这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照片成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一个重要象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第八交响曲 作曲家 列宁格勒 贝多芬 苏联音乐
  • 简介: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三(1962)和第十四交响曲(1969)以体裁特殊著称。它们与同一作者的所有其它作品大不相同。这两部作品都是多乐章的声乐——交响套曲。这在极大程度上表明作曲家要想将交响曲和声乐体裁结合起来。这两部交响曲里有着清唱剧体裁的标志,说明受到歌剧艺术的影响。第十四交响曲还接近室内乐声乐套曲体裁。这里我们先来探讨第十三交响曲(op·113)。它是为独唱(男低音)、男声合唱(只有男低音)和乐队而写的。合唱始终是齐唱,只有第三乐章中一个地方除外,那里仅有两个和弦是合唱。这部交响曲于1962年12月18日在莫斯科首次演出。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声乐套曲 声乐体裁 音乐主题 普罗柯菲耶夫 歌剧艺术
  • 简介:第十四交响曲(1906)标明为OP·136。它是为女高音、男低音和室内管弦乐(十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两把倍大提琴、钢片琴、打击乐器)而写的交响作品。第十四交响曲根据几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诗人的诗而写作。他们是加尔希亚·罗尔卡(本世纪西班牙诗人、剧作家)、吉阿姆·阿波林涅尔(本世纪初法国象征派诗人)、威尔格姆·克尤赫尔贝克(1797——1846,俄国诗人,十二月党人普希金的朋友)、拉伊奈·冯丽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不过诗作是按它们之间具有的题材连系而挑选的。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倍大提琴 拉伊 十二月党人 象征派 小咏叹调
  • 简介:《第四交响曲》既是肖斯塔科维奇“狂飙”时期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狂飙”性格达到最高潮的一部作品,它在雪藏了25年之后才得以首演,但对今仍舆论界和理论办公室性为失败客,本文通过对《第四交响曲》的音乐分析,揭示了肖斯塔科维奇运用“述衍互融”,“同构异态”等极富个性的材料处理手法,对奏鸣曲工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造,并促成各个乐章密切关联,进而使《第四交响曲》成为一部既继承传统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佳作的做法,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第四交响曲 音乐分析 评价
  • 简介: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作为一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诞生、揭露德国法西斯凶恶形象、歌颂苏联人民英勇斗争精神的音乐杰作,早为世人所熟悉和赞赏。但是该作品问世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有人对它的内容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本文力求通过历史资料和具体分析,谈谈自己的认识。文章分上下篇:上篇集中介绍当时的战争环境、作曲家的言行、构思创作交响曲的过程,以及作品演出后引起的反响。下篇着重对交响曲本体进行具体的剖析,通过主题材料、音乐形象、结构布局等技术分析,论证该作品的真实内容和历史价值。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 作品分析
  • 简介:死亡,是神秘莫测的一片黑暗。死亡,伸展在广袤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中。死亡,结束了有限的生命,将人抛进了不可体验的无限之中。死亡,引起人类永恒的疑惧和希望,它和生,和爱,成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千百年来,有多少艺术家在思索死亡这个课题。他们以各自的体验,凝聚成一部部艺术的杰作,记录了人类对死亡的态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苏联的伟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以死亡为主题,写出了他的第十四交响曲。这是一部伟大的杰作,肖斯塔科维奇独特地对待和处理这个艺术的永恒主题,从而为人类文化和思想写下了新的篇章。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音乐处理 人类艺术 和弦结构 和声语言 罗累莱
  • 简介:本文介绍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生平,阐述了其《第十一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创作特征及西方评论家的有关评论,分析了该交响曲对中国的影响。认为《第十一交响曲》真实地再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的历史事件,它表现了苏联人民对和平、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激励着全世界人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它是人类的革命史,是世界文化的一隅。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第十一交响曲》 主题 创作特征
  • 简介:<正>骨子里垂头丧气的柴科夫斯基只有《第一钢琴协奏曲》还使我有一点留念。有时天气阴晦、心情沉闷,老想放听它,由它拨开一些阴云,透进些许的阳光。也许是大学时取得的“场景”已使我难以忘怀。

  • 标签: 俄罗斯 肖斯塔科维奇 音乐家 音乐风格
  • 简介: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调性思维与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更接近,并没有突破传统的调性原则和大小调式对比的方法。不像亨德米特的钢琴套曲《调性游戏》那样远离传统的调性概念,更具传统性和断承性。作曲家在调性处理上常使用诸如等音变换、半音进行、降Ⅱ级的大量使用等扩展调性,还有一些特殊的处理,如自然调式、调性重叠等,形成了他既尊重传统又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调性思维特征。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调性思维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