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的观察额诊断,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肝硬化的方法。方法选取1995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A组和B组、C组,A组26例,A组患者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B组26例,B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C组34例,C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总结。结果A组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7﹪,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9.2﹪,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4﹪。C组的数据分别和A、B两组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硬化的患者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形式都比较单一,有效率较低,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肝病的终末阶段,肝脏的储备功能已接近耗竭,肝功能不全的症状开始出现,并发生一系列的合并症,如门脉高压、肝性脑病、出血倾向、持续性黄疸等。多年来肝硬化的治疗一直是对症治疗为主,即保护残存的肝细胞的功能,缓解门脉高压.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是持续性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和改建,伴广泛而严重的纤维组织增生。一般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但近年来对于肝纤维化的深入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通过适当的治疗,肝内的纤维组织是可以减少、消退的。虽然目前的抗纤维化治疗距离肝硬化的彻底治愈还相差甚远,但已经打破了肝硬化不可逆转的规律。外科肝移植技术的进展,更为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0例酒精性肝硬化(AC)与260例肝炎后肝硬化(V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结果经比较得知,AC组患者的血清GGT明显升高,AC组患者在胆囊炎、脂肪肝、胰腺炎、胆石症的发病几率上明显高于VC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差异显著,GGT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征的重要指标,早发现、早治疗可有助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更快康复,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超声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90名患者,其中有45名患者患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45名患者患有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找到两种病症的超声表现特点。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超声诊断表现为肝脏形态呈现出肿大的态势,肝实质内细颗粒状相同能够增粗回声,但是肝包膜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厚情况,超声影像并不能清晰的看到到肝内胆管,腹腔淋巴结呈现出明显的肿大状态,肝内并没有很多的再生结节;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表现为肝脏形态呈现出缩小的态势,肝实质内细颗粒状并没有呈现出明显回声,肝包膜明显增厚,可以清除的看清肝内胆管,腹腔淋巴并未呈现出明显肿大态势,肝内出现了比较多的再生结节。两个病症临床超声诊断结果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超声诊断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运用临床超声技术来诊断上述两种病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酒精性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分析肝硬化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在酒精性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肝炎后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38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碱性磷脂酶、肝掌、肝大的发生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方面,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时,在结合各自相关临床特征的基础上给予明确的防治措施,可以取得极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