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氯沙坦为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降低门脉压力之作用,此项研究评估用氯沙坦14天后对门脉压的效果,并和心得安比较。方法:共有39例肝硬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9和20例,分别以氯沙坦和心得安治疗,测量基线和治疗14天后肝静脉压梯度,降低≥20%的为有效应。结果:氯沙坦组19例中15例占78.94%有效应;心得安组20例中9例占45%有效应(P<0.05)。但肝静脉压梯样度降低(即从基线下降的%)在氯沙坦组(26.74±21.7%)比心得安组(14.52±32%)较高,但差别无显著性,氯沙坦降低肝静脉压梯度主要由于肝静脉楔压明显下降,从32.42±6.61mmHg至28.31±5.091mmHg(17<0.05)。相比心得安从34.55±5.41mmHg至32.75±8.13mmHg(P>0.05)。酗酒病人中有效应者,氯沙坦组占81.8%比心得安组占27.2%(P<0.05)氯沙坦组所有7例无腹水的肝硬变病人对治疗有效应,而心得安组无腹水者,仅2例有效。研究期间两组均无付作用(未接受利尿药)或随访时用利尿药者。结论:氯沙坦对未接受利尿剂的肝硬变病人与心得安相比降低门脉压同样有效。氯沙坦达到肝静脉梯度的靶水平,以防止无腹水的和酗酒的肝硬变病人静脉曲张出血优于心得安。
简介:摘要运用益气活血利水法(黄芪、白术、赤芍、丹参、泽兰、大腹皮等)治疗肝硬变腹水68例,总有效率88.2%。提示本法有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变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取160例肝硬变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对症用药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病情经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更好,改善程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具有较大出血量,且持续时间较长,患者难以耐受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等特点,临床应基于此实施合理有效的诊治措施,实现患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有效控制。
简介: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相关调控因素。方法选20例肝炎肝硬变患者手术所取肝组织,以光镜、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的相关调控基因Bcl-2,C-myc,C-fos和细胞因子,TGFβ,TNFα、iNOS。结果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有凋亡和坏死两种死亡模式,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凋亡指数分别为3.06+/-0.79%,0.56+/-0.2%(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C-myc,C-fos,TGFβ、TNFα、iNOS的蛋白质表达,肝炎肝硬变者均为阳性或强阳性;正常肝为阴性。结论凋亡是肝炎肝硬变肝细胞死亡模式之一,而且其凋亡数量增加与Bcl-2,C-myc,C-fos,TGFβ、TNFα、iNOS的高量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