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肝素钠抗凝对全血生化指标的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1:10、1:5、1:1三种不同浓度的肝素钠抗凝血浆和血清作为四组分别测定K^+、Na^+、Cl^-(电极法)、总蛋白(TP,双缩脲法)、白蛋白(Alb,BCG法)、葡萄糖(Glu,GOD法)、甘油三酯(TG,甘油磷酸氧化酶法)、胆固醇(Chol,酶法)、尿素(Urea、酶法)、肌酐(Cr,苦味酸法),并统计结果作t检验。结果不同浓度肝素钠抗凝血与血清比较,K^+、Na^+、Cr^-、TP、Alb等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差异(p<0.01或p<0.05),且不同浓度肝素抗凝结果差别不同。但Glu、TG、Chol、Urea、Cr等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素钠抗凝对全血K^+、Na^+、Cl^-、TP、Alb等项目的测定存在明显干扰,不能直接作为测定标本,建议临床检验中尽量用血清作为检测标本检测生化指标。但通过较正电解质分析仪的相关参数,肝素钠抗凝血可以作为K^+、Na^+、Cl^-电极法测定的标本。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LMWH)在血液透析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1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普通肝素钠(UFH)和低分子肝素钠(LMWH)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分别应用UFH和LMWH抗凝剂,观察4周,进行8次血液透析,每周透析2次,每次4h,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温度37摄氏度。透析结束后使用200ml的生理盐水回血,观察血路管和透析器的血液残留情况。结果UFH组有8例患者每次血液透析完成回血后透析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残留,其中3例透析器血液残留较严重,同时动、静脉壶内也有血块出现。LMWH组只有1例在第一周时观察到轻度血液残留,到第二周时血液残留消失。结论LMWH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效果好于UFH。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普通肝素钠(UFH)和低分子肝素钠(LMWH)在血液偷袭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分别应用UFH和LMWH抗凝剂,观察4周,进行8次血液透析,每周透析2次,每次4h,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温度37摄氏度。透析结束后使用200ml的生理盐水回血,观察血路管和透析器的血液残留情况。结果UFH组有8例患者每次血液透析完成回血后透析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残留,其中3例透析器血液残留较严重,同时动、静脉壶内也有血块出现。LMWH组只有1例在第一周时观察到轻度血液残留,到第二周时血液残留消失。结论LMWH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效果好于UFH。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药物低分子肝素钠与肝素钠皮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疗效分析。方法将34例眼睑黄色瘤患者(28例双眼,6例单眼),等分成两组(每组14例双眼,3例单眼):低分子肝素钠组瘤体面积(32.06±11.20)mm^2,肝素钠组瘤体面积(31.68±10.34)mm^2(t=-0.164,P=0.871),两组间瘤体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严格采取皮内注射方法,一组皮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另一组则皮内注射肝素钠,观察其疗效和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两种药物皮内注射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低分子肝素钠见效快、疗程短,且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皮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具备更优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肝素钠软膏剂并建立制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基质处方,采用后加乳化剂并搅拌的方法制备软膏剂基质,将药液加入基质中搅拌均匀即可制得软膏剂。用生色底物法分别测定原料药和制剂中肝素钠的抗IIa因子的效价。结果:所制得的软膏剂外观与性状符合制剂要求,软膏剂中肝素钠含量为311.15IU/g,为标示量的97.23%。结论:本文肝素钠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客观准确,适合实验室与医院药房少量制备肝素钠外用剂型。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肝素钠软膏剂并建立制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基质处方,采用后加乳化剂并搅拌的方法制备软膏剂基质,将药液加入基质中搅拌均匀即可制得软膏剂。用生色底物法分别测定原料药和制剂中肝素钠的抗Xa因子的效价。结果:所制得的软膏剂外观与性状符合制剂要求,软膏剂中肝素钠含量为311.15IU/g,为标示量的97.23%。结论:本文肝素钠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客观准确,适合实验室与医院药房少量制备肝素钠外用剂型。
简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i-(X-027)-2003Z肝素钠乳膏的鉴别(1)取本品2g,加水5ml振摇溶解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肝素钠标准品适量,加水制成每1ml含100单位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吸取上述溶液各4μl,照电泳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F第三法)试验,供试品与对照品所显斑点的迁移距离的比值为0.9~1.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同方法对疼痛程度及瘀斑面积的关系,以使此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方法选择8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即首次采用传统注射方法为A组,第2次采用改良注射方法为B组,观察不同注射方法对疼痛程度及瘀斑面积的关系。结果B组的注射方法引起的疼痛程度及瘀斑面积明显优于A组注射方法。结论改进的注射方法可有效的减少疼痛及瘀斑面积,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素钠联合头孢唑啉钠混合液封管在预防血透用深静脉长期导管感染中的作用,并与传统肝素钠封管进行比较。方法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9名采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肝素钠联合头孢唑啉钠混合液封管组(实验组)和肝素钠封管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4和45例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导管留置时间和原发病组成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vs12.5%,P<0.05),其中实验组导管内感染率0%。实验组未发现菌群失调或真菌感染病例。结论肝素联合头孢唑啉钠混合液封管是降低长期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的可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