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慢性消化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的60例患者来分析研究,其中15例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一组。有15例是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二组。有15例是胃肠部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三组。有15例是单纯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进行尿PEG-600测定方法检测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程度,分析粪便菌落组织。将前三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三个研究组患者的尿液里PEG600的量比对照组高。说明慢性疾病患者的肠道通透性比普通人群要高。粪便中菌群失调患者的肠粘膜通透性和普通群体无差异性,肠道菌群失调和肠粘膜通透性是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细菌移位的两个互不相干因素。结论肠黏膜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对其肠黏膜通透性进行改善,保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挽救患者的生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NBD(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9月-2022年0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NB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前便秘症状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NBD中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过敏性哮喘患者存在呼吸道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吸入性过敏原对呼吸道上皮屏障存在破坏作用,气道屏障相关基因突变及表观修饰也参与气道上皮屏障的破坏。许多研究认为上皮屏障功能破坏为哮喘发病的基础。研究过敏性哮喘与呼吸道上皮屏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干预方案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3—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急性期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6例,采用非同期对照设计,将2019年3—5月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0—12月的34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采用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干预方案。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指标。结果干预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腹胀和便秘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急性期肠道功能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降低腹胀和便秘发生率。
简介:董家鸿教授、冷建军博士:胆胰肠结合部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Oddi括约肌(sphincterofOddi,SO),正常的括约肌压力和相位收缩作用可调节胆胰液分泌和维持胆胰液正常流向,保持胆道无菌环境;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事实上乳头狭窄、壶腹狭窄、胆道运动功能不良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都属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ofOddidysfunction,SOD)的范畴,但SOD的概念在我国尚未规范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人数共有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患者分为43例对照组(采用肠道管理护理干预)、43例观察组(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更优,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