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体的每个部位都是舞蹈表演的工具,每个部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相互配合,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表达方式。因此,训练的重点是充分发挥综合表达内心感受的身体的各个部分,这样内心的激情可以准确传达,美丽的内容通过整个身体的肌肉、骨骼运动,呼吸,表情等等,表现为丰富多彩的动作语言。

  • 标签: 肢体语言小学舞蹈高雅气质
  • 作者: 刘春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510402197803155521四川攀枝花)【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1-01胸外科术后护理工作中,肢体功能恢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降低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效降低术后患者死亡率,推动患者各个系统器官功能恢复和保证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效果。1胸外科术后护理方法第一,术后床上运动。在患者麻醉还没有清醒之前,使用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位置。护理人员强化患者被动性活动以及上肢各个关节的活动、下肢按摩,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加需要加强下肢被动性锻炼,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第二,病人麻醉清醒以及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取坐位以及半卧位,这种体位有助于胸外科术后患者康复。首先,这种体位可以降低膈肌,加强胸腔的容量,扩张肺部,有助于交换气体,同时方便咳痰、咳嗽。其次,这种体位可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肺淤血的产生,有助于心脏排血,有效的改善循环。最后,有助于纵膈内以及胸腔积液、积血引流,有助于提升胸腔内部引流装置引流的有效性,更加有助于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第三,鼓励并且帮助患者深呼吸,从而更加有效的咳嗽排痰。利用指压胸骨切迹上方血管的形式,也可以站到患者的健侧,有效叩击患者背部,双手扶住患者胸壁,并且对患者切口进行轻压,支撑肋骨,叮嘱患者轻咳几声,使得痰液松动,然后深吸气,使得胸廓振动,最终咳出浓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感,提升咳痰效果。护理人员在叩击患者的背部时需要注意,一手按压胸部切口,一手五指并拢弯曲为勺状,有效的避开胸部的切口位置,轻轻的叩击背部,从外到里,从下到上,振动痰液,有利于痰液的咳出。痰液过于黏稠而无法咳出的患者,可以进行雾化吸入,使得痰液不断稀释,最终咳出痰液,有效的预防肺不张以及肺炎等并发症的产生。第四,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有效的改善肺部循环功能。首先,按照患者的病情,协助、鼓励患者慢慢下床活动,最初阶段患者可以坐到床边,两条腿保持自然下垂,慢慢的扶床站立,在室内以及室外活动。病人下床不会受到胸腔引流装置的影响,因此患者可以坐到椅子上,还可以四处的走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下床活动的时候要将引流装置进行妥善固定,引流瓶的位置要比膝关节低,同时要保持密封状态。其次,早期活动要逐次实施,慢慢的增加活动量。锻炼之前,可以适当的采用镇痛药物,有效降低疼痛。运动量要适中,以不引发疼痛以及疲倦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治疗;早期功能锻炼;肢体功能恢复    脑卒中指 [1]的是因急性脑动脉阻塞或破裂,引起到全脑或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超过 24h或死亡,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出血等。相关研究资料证实 [2],我国每天脑卒中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存活患者的致残率高达 75%左右,脑卒中复发率约为 45%。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经 CT检查确诊,并与 [3]脑血管学会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或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其中, 32例男, 28例女,患者年龄 41~77岁,平均年龄为( 45.3±5.2岁), 33例脑梗死, 27例脑出血。 60例实验组,其中, 37例男, 23例女,患者年龄 40~79岁,平均年龄为( 48.1±3.2岁), 29例脑梗死, 31例脑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肢体功能障碍等方面,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6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活化剂、提高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坐位与直立平衡以及正确步态等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具体方法:     1.2.1针灸醒脑开窍法:选择患者极泉穴、内关穴、尺泽穴、三阴交、委中穴刺入以患肢抽动为宜,上星透百会、人中穴至流泪为宜,点刺不留针。    矩阵针灸:选择患者完骨穴( 2)、颞穴( 2)、四中穴,配合肢体的太冲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环跳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留针 30min,每天清晨一次。下午取患者天柱穴、完骨穴、风池穴,留针 20min。     1.2.2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异化技术,通过促进技术,重点锻炼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此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控制与防止患者肢体痉挛。维持训练关节活动度与良肢位摆放,每关节至少活动 2次, 20min/次。     1.2.3医疗体操结合患者肢体功能的具体恢复情况,可以针对性选择三期医疗体操,上期、中期以及偏瘫期, 1次 /d医疗体操,保证 5次 /w。     1.2.4坐位、站位训练以及步行训练每天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锻炼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站位平衡能力,以及步行能力,训练 1h/d。每天可以由患者家属协助,帮助患者进行各项训练。     1.2.5 作业治疗结合患者上肢护肤功能,针对性的设计不同训练方法,结合患者兴趣、能力等进行不同的作业治疗。比如说,接球、抛球、翻牌、插积木等训练,进一步锻炼患者手部功能,至少进行 3次 /w训练, 30min/次。在整个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持续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1.2.6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必须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护理态度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与心理变化,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充分认识健康生活与健康心理的关系。     1.3观察指标选择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 Fugl-Meger,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 ADL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选择 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患者站立情况、辅助步行、监视步行、卧床、轮椅等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组间进行 t检验、 χ2检验,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非常相近, P> 0.05,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情况分析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以及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通过针灸方式能够有效扩张血管,进一步促进脑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提高血浆纤溶活性,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粘稠情况,抑制血小板大量聚集、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改善肢体循环以及脑部循环,使病灶部位得到充足血供,促进血栓溶解,加强新陈代谢能力,激发细胞活性,有效促进上下运动神经的恢复。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可以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流程,它能有效调动脑组织的残余细胞,调动其发挥脑组织代偿功能,促进脑组织机能重新恢复与再建,减少伤残程度。同时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异常心理状况,面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与医生、护理人员的配合。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4结论    脑卒中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在良好心理状态下,配合早期功能锻炼以及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从而减轻心理障碍,其有效性是药物不可替代的。对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家庭甚至回归职业,消除焦虑、抑郁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29(6):379-380.     [2]许琳琳,郭根平,王珏,等.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康复进展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1(1):30- 3l.     [3]林滨,李中元,吴成晖,等.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及 ADL 的疗效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9):665- 66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术后肢体恢复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髋部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采取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将两组护理后的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1.7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有助于术后肢体恢复,适合临床借鉴。

  • 标签: 髋部骨折 术后肢体恢复 康复护理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偏瘫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效果比较理想,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 护理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42例患者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术后肢体恢复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髋部骨折患者 78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6月,采取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 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将两组护理后的 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 71.7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 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认知功能评分(MMSE)、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运动功能得以恢复,临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梗死 情绪认知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灸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和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86.67%,对照组为70.00%,P<0.05。结论针灸治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对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肢体运动 针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 中医康复护理 干预方案实施于 脑卒中且并存偏瘫病人 中对其 肢体功能恢复的 干预 效果。 方法: 对 2017 年 04 月 --2019 年 02 月 本医院 收入的 62 例脑卒中且并存偏瘫 病人予以项目评定,分组方式采取抽签方式,各个组别纳入 31 例,试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服务方式 +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方案 ,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服务方式 , 计算病人护理指标 。 结果: 试验组护理有效总统计率 相比 对照组计算数据结果增加( P<0.05 );试验组护理干预 6 个月之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期、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期相比对照组计算数据结果增加( P<0.05 )。 结论: 为 脑卒中且并存偏瘫病人 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方案能将 其肢体功能恢复 改善 。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 中医康复护理 干预方案实施于 脑卒中且并存偏瘫病人 中对其 肢体功能恢复的 干预 效果。 方法: 对 2017 年 04 月 --2019 年 02 月 本医院 收入的 62 例脑卒中且并存偏瘫 病人予以项目评定,分组方式采取抽签方式,各个组别纳入 31 例,试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服务方式 +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方案 ,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服务方式 , 计算病人护理指标 。 结果: 试验组护理有效总统计率 相比 对照组计算数据结果增加( P<0.05 );试验组护理干预 6 个月之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期、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期相比对照组计算数据结果增加( P<0.05 )。 结论: 为 脑卒中且并存偏瘫病人 实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方案能将 其肢体功能恢复 改善 。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 脑卒中患者,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Fegl-Meyer 评分。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Fe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学生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的50例肢体功能障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象的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统计显示两组对象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肢体功能障碍易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积极性和社交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其以更为积极热忱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 标签: 肢体功能障碍 学生 心理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偏瘫诊治的患者 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中医康复护理),每组各 41例。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肌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肢体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70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70例)实行综合护理。结果经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1.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DL能力>60分64例,有效率91.4%;对照组ADL能力>60分45例,有效率64.3%,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入组对象选自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诊治的74例脑卒中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019年确诊为首发脑卒中患者 80例,采取随机分类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中医护理的临床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功能( FMA)、日常生活能力( MBI)。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有意义( p<0.05)。结论:在首发脑卒中患者中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 促进 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 首发脑卒中 肢体康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