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高渗性药物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方法将110例在2016年1月-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试验组应用特殊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满意程度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性药物治疗后需要进行特殊护理,才能使得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

  • 标签: 高渗性药物 护理方法 观察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探讨急性药物中毒循证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8%。结论急性药物中毒的患者首选循证护理的方式,此方法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药物中毒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钙磷代谢紊乱及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特别是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为钙磷代谢紊乱、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临床各种新药主要针对性骨病病理生理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起到减少患者骨量丢失,降低PTH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本文对性骨病的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某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76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资料,对所用药物、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常见三类药物依次为抗生素(42.1%)、中草药(23.7%)和感冒药(10.55%)。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多见(51.3%),混合型次之(28.9%),胆汁淤积型相对较少(19.7%),其中,肝细胞型和混合型的重症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0),而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和胆汁淤积型的重症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84和P=0.516)。此外,有慢性基础病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与无慢性基础病患者相比,其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01)。结论国内外各地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谱并不一致。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较易发展为重症肝损伤。慢性基础疾病是影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特点分析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收治120例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120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避孕知识及女性生殖器卫生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女性患者进行教育宣教,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流产后护理等干预措施,对减少妇科炎症的产生和保证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药物流产 妇科炎症 护理
  • 简介:性药物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的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液相色谱法成为目前手性药物分离测定的首选方法。文章介绍了手性固定相法、手性流动相法和手性试剂衍生化法这三种手性药物液相色谱分析法的概念及特点。

  • 标签: 手性药物 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特点、分型、发病原因、以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7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总结这1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结果51.45%的患者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其中肝细胞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占58.96%,大部分患者停药或换药并经过保肝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预后,7例(4.05%)的患者进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无十分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多种药物可诱发,抗细菌药物、抗结核药以及中药最常见,因此,在临床用药上应用这些药物时谨慎,并加强对肝功能的监测,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转化为肝衰竭,应及时发现、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发病原因 预后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9例,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护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微量泵等护理,本次调查共29例患者,满意9例,非常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3.1%。无安全事故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但是血管活性药物会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相应的提高。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活性药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在对于难溶性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中纳米技术的应用情况。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讨论纳米技术的本质特点,详细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定义、其作为药物制剂上的应用和其相对于传统药物的优势等。结果经过研究表明这一类的新型药物制剂可以使药物更具有稳定性,也可以控制药物进行释放,提升了药物生物性的利用度,降低了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了药物对病灶的靶向治疗等。结论纳米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基本解决了传统药物制剂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 标签: 纳米技术 难溶 药物制剂 应用分析
  • 简介:正电子放射性药品大多采用自动化模块合成以适应临床需要,这种全自动化模块的生产模式有其自身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国产PET-MF-2V-IT-I型氟-18多功能模块的特点,并运用该模块进行单反应管合成、双反应管合成、点击化学合成、联合~(11)C碘代甲烷模块合成多种放射性药物,以满足临床及科研的需求。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放射化学 自动化放射性药物合成 氟-18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规避护理风险,探索护理标识在心血管专科医院使用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各种血管活性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标识不同颜色。结果护士在用药执行准确率明显提高,标识后较标识前相比,优化了工作质量,保证了用药安全和患者安全。结论药物颜色分类标识在在心血管专科医院高危用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中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颜色分类 标识 血管活性药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DILI)的临床特点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肝活组织穿刺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史、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前3位的药物是中药91例(49%)、抗生素41例(22%)、解热镇痛药23例(12.4%);临床分类药物性肝功能衰竭8例(4.4%)、急性药物性肝损伤93例(50%)、慢性药物性肝损伤83例(44.6%)、药物性肝硬化2例(1.1%);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97例(52.7%)、胆汁淤积型35例(18.8%)、混合型55例(29.6%)。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扩大、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或窦周混合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胆汁淤积、肝细胞凋亡、可见吞噬色素的Kuffer细胞。治愈79例(42.5%),好转102例(54.8%),无效5例(2.7%)。无一例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组织病理学改变有一定特征。

  • 标签: 西药致急性药物 肝组织病理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的心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前的120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1%;应用护理对策之后下降为1.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护理之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如管理因素、护士因素等,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血管活性药物 不安全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6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经中药抗病毒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9.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缓解症状,具良好治疗效果,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抗病毒药物 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与中药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接受头孢替唑钠粉剂、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的3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替唑钠、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的39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31%(36/39),对照组有效率为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肺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中西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55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蛋白尿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是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较为理想的方式,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甲泼尼龙 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呼吸道感染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