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辩证论治联合针刺治疗肿瘤相关性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我科明确诊断为消化道各类恶性肿瘤且发生顽固性呃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取肌肉注射氯丙嗪、胃复安、氟哌啶醇治疗,治疗组采取中医药辨论治证联合穴位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药辩证论分型联合针刺治疗,胃寒证、脾胃阳虚证和气滞证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效果最好的是胃寒证,其次是脾胃阳虚证和气滞证。结论中医药辩证论治联合针刺治疗肿瘤相关性顽固性呃逆效果好,值得推广。
简介:疲乏(fatigue)是肿瘤病人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后重要的主诉之一,它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日常生活,乃至延缓疾病的治疗过程,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少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肿瘤相关性疲乏就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者肿瘤的治疗而引发的一种持续的主观的疲乏感觉,且与病人的日常活动量无关,它影响到病人的活动,而且不能因休息而缓解。在国外有关疲乏的研究有较多报道,但其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和肿瘤本身、治疗、焦虑、疼痛等较多因素相关。由于疲乏的评估缺乏客观指标,所以很难建立一个国际公认的标准,对疲乏的治疗措施也仅仅是纠正相关因素而不是对其成因的治疗。目前国内尚缺乏肿瘤相关性疲乏的报道,本文就有关的研究现状做一介绍。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胸膜肺母细胞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现有DICER1体系突变和胚系突变,虽然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但DICER1却有相同的突变位置。DICER1基因位于14q32.13,编码一种核糖核酸酶(RNaseⅢ),在胞质内将pre-miRNA加工为成熟的miRNA,miRNA作为一种保守的基因沉默系统的效应器,在转录后调控中发挥广泛的作用。DICER1处于miRNA介导的沉默和其他的RNA干扰现象的核心位置,已经深深嵌入了癌症基因网络中。本文将从DICER1的结构和功能、与DICER1突变相关肿瘤、DICER1的检测方法,以及DICER1突变个体的未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增加对DICER1相关肿瘤的认识。
简介:Neuropilim(NRPs)最初被作为神经轴突指导分子,为SemaphofiniⅢ亚家族一受体,并且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最近发现NRPs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一新型受体,许多研究表明,NRPs在肿瘤生长、血管生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可能作为许多肿瘤进展期的标志物之一。现就NRPs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是一种核蛋白因子,它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因子κB序列特异结合,紧密地调节着大群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性都有密切关系。因此,通过基因治疗来抑制NF-κB的活性,再以常规的化疗为辅助,将有望成为有效的肿瘤治疗的一种方法。本文就NF-κB在肿瘤中作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在肿瘤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癌痛是肿瘤患者最痛苦、最难以耐受的症状之一,最大程度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主要的护理目的。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完善,护士在疼痛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强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如何有效的止痛,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都对疼痛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士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增强他们对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作者综述了疼痛的评估方法、评估的项目、WHO推荐三阶梯止痛给药原则,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等,并予以合理指导患者应用镇痛药物,保证多样化及均衡的饮食护理,通过有效的沟通、放松疗法、社会支持等心理护理的方法以及物理疗法、治疗环境、日常基础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对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对某地区非血液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整体发病状况及治疗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影响非血液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判定预后以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收治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后,并有完整的病历资料的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345例为研究对象,首先总结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初诊时治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病情况以及贫血整体治疗情况以及贫血的发病状况、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组统计分析性别、年龄、民族、体重变化、血清白蛋白水平、病程、出血情况、并发症、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方法与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关系;采用合理的分析法分析贫血程度、纠正贫血与否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345例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排除放化疗因素后345例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为21.7%,其中消化系统肿瘤贫血发生率最高(34.22%),1级贫血发生率14.36%,贫血发生率5.18%,多发生于消化道肿瘤,病种与低蛋白血症为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论非血液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与肿瘤患者肿瘤分期、肿瘤功能评分、乳酸脱氢酶以及性别年龄等并没有呈现出相关性,说明其与这些因素无关,与病种和低蛋白血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探讨脑胶质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6年的手术标本,合计30份,采用10%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21例星形细胞瘤(Ⅰ级5例、Ⅱ级8例、Ⅲ-Ⅳ级8例),胶质母细胞瘤9例(Ⅱ-Ⅲ级4例、Ⅲ-Ⅳ级5例),分离纯化获得BTSCs,进行增殖分析、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第6h、1日、3日、6日的单细胞浓度、吸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培养6h,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单细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Ⅳ级开始分化时,CD133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高级别的肿瘤BTSCs中CD133表达明显,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的G0/G1期、G2/M期、S期比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高级别的肿瘤肿瘤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