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益气消痞中药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针药结合组30例、单纯针刺组30例,两组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等常规降糖处理,半个月为1个评估疗程,观察3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胃排空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胃排空率均较前有提高(P<0.05),治疗后针药结合组胃排空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83.33%,针刺组总有效率64.29%,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力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在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在胃动力缺乏治疗中的具体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与对照组,每组给予对应的治疗药物,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胃泌素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但中药组水平下降幅度最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以中药组改善效果最显著。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患者应用大承气汤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硬化患者伴胃动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74例肝硬化伴胃动力障碍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7)和研究组(n=37),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肝硬度值、胃窦组织c-kit含量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肝硬度值为(19.40±3.49)Kpa、常规组患者肝硬度值为(22.10±4.01)Kpa,研究组患者肝硬度值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胃窦组织c-kit含量为(0.441±0.015),常规组患者胃窦组织c-kit含量为(0.540±0.016),研究组患者胃窦组织c-kit含量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伴胃动力障碍治疗中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对肝功能、肝脏硬度值、胃肠功能好转均具有较为积极意义,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胃电参数和胃肠激素变化,探究其胃动力改变及可能机制,期待为胃肠功能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45例正常儿童的体表胃电图、血清胃动素(motilin,MLT)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ptide,VIP)进行检测。比较2组的胃电参数及胃肠激素的变化,同时分析胃电参数及胃肠激素的相关性。结果①肺炎组餐前波形平均幅值(VPP)、餐前主频率(DF)高于正常组(P〈0.05),餐后/餐前功率比(PR)低于正常组(P〈0.05),餐后DF、餐后VPP及餐前、餐后PNSW较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炎组VIP高于正常组(P〈0.05),MLT较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MLT水平与餐前DF呈负相关(P〈0.01),与餐后DF(P〈0.01)、餐后PNSW(P〈0.05)呈正相关。血清VIP水平与餐前VPP(P〈0.01)、餐前PNSW(P〈0.05)呈正相关,与餐后VPP(P〈0.01)、餐后DF(P〈0.01),餐后PNSW(P〈0.05)和PR(P〈0.01)呈负相关。结论肺炎患儿存在胃电活动异常和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其中,胃动力异常主要为餐后胃动力相对不足、胃排空异常,与血清VIP的升高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血糖和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成模后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DGP组、DGP+H2S组。DGP+H2S组腹腔注射硫氢化钠(14umol/kg/d),对照组和DGP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10周。每4周测一次血糖和体重,实验前再测血糖、体重,并用美兰残留率测胃动力。结果造模后实验组血糖水平和美兰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10周时,DGP+H2S组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DGP组,但两组美兰残留率没有明显区别。结论H2S能够降低DGP大鼠的血糖水平,但是对胃动力没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