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21年5月~2024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析,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给予肠外营养,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参照组17.50%,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90例食管癌术治疗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肠外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肠内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食管癌术治疗效果;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结果肠内组食管癌术治疗效果和肠外组无显著差异,P>0.05;肠内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P<0.05;干预前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肠内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优于肠外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疗效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肠内引流技术预防低位直肠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9例获得经腹切除、低位直肠吻合的直肠癌病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55例)术中附加由生物可降解吻合环、避孕套复合而成的新型肠内引流装置;对照组(64例)术中附加回肠末端保护性造瘘: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形、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吻合位置、营养状态及伴随疾病等生理病理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全组病例3个月随访率100%。研究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3%(4/55),内引流装置排出时间平均18.3d,无引流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仅见5.5%(3/55)无需松解治疗的吻合口轻度狭窄;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4.8d,前3日引流量平均12.8ml/d,无严重感染及保肛失败病例。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0.9%(7/64);45.3%(29/64)的病例伴有肠造瘘相关并发症,3个月后有28.1%(18/64)的病例吻合口轻度狭窄,6.3%(4/64)的病例吻合口严重狭窄需进行松解治疗: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17.1d,前3日引流量平均35.4ml/d;2例并发严重感染,1例吻合口毁损而致保肛失败。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漏后腹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感染及3个月后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肠内引流技术简便、安全.能有效避免低位直肠吻合口瘘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与预防性肠造瘘相比.保护吻合口的作用更为优越,同时也显著减少了因废用而导致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 82例胃癌患者(抽取时间2020年1月~2021年2月)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胃癌根治术治疗,采取数字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分别开展肠外营养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2.44%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 肠内营养护理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并发症低,可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7月的医院进行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24例)和对照组(n=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术后营养方式,将93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组(n=49)和B组(n=44),A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B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8d,A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但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与肠胃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肠内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胃癌术后肠外营养(P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N)与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其对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2013年间50例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EN+PN),对照组23例仅行单纯肠内营养(EN),检测患者术前、术后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BMI、胃切除方式、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8天体重均有下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均降低,术后3天开始回升,观察组术后7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肠外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较单纯肠内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共34例,均在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17例)应用肠外营养护理方法,实验组(n=17例)应用肠内营养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可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参照组更短,对比P<0.05,可进行实验对比。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肠内营养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身体营养情况,加速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