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胃肠清洗流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护理安全和医院感染控制。本文旨在探讨胃肠清洗流程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护理安全水平,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通过对现有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镜 清洗消毒 护理安全 流程优化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胃肠作为重要的医疗器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提高了部分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水平。但是,胃肠材料特殊,构造精密,必须采用特殊的清洗方式,一旦消毒不彻底,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胃肠清洗的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医院胃肠清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供应腹腔器械清洗灭菌的质量把关进行探讨、分析,为规范腹腔清洗消毒流程以及提高腹腔清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科使用的68条腹腔,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条。实验组腹腔按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对照组应用传统清洗消毒、丶灭菌,对比两组腹腔消毒灭菌质量的达标率、细菌学监测合格率等指标。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腹腔的清洁质量达标率为94.11%,对照组为82.35%,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毒质量达标率为97.06%,对照组为88.24%,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隐血实验达标率为97.06%,对照组为85.29%,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菌监测达标为100.00%,对照组为88.24%,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纱布使用数量、清洗剂更换频率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应腹腔清洗消毒过程中严格对其进行质量把关,能够有效提高腹腔清洗灭菌的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供应室 腹腔镜 清洗 消毒 灭菌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胃肠清洗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胃肠高水平消毒或灭菌的要求。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从建筑布局、装修材质应用、通风和竣工后的空气、纯水及消毒效果监测全过程介入。结果改造后的胃肠清洗布局合理、新风系统做到上送下排、墙地面材料光滑耐腐易清洁,清洗设施符合工作量的需要。工程交付使用前委托有资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公司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全部合格,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0/10)、100%(10/1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500.0(486,513)、1.5(0,6)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自动内清洗机酶洗过程中未启动加热功能前胃肠监测结果合格率为80%(8/10),启动加热功能合格率为90%(9/10)。全自动内清洗机(AER)终末漂洗水管路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机空载运行后水样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5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03.5(7,179)CFU/100 ml、5.0(1.75,6.00)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肠管腔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10/10)。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科全过程介入胃肠清洗改造工作,减少施工中改动导致的时间延长和成本增加,同时及时地解决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清洗质量。

  • 标签: 胃肠镜清洗消毒室 建筑布局 自动清洗消毒机 清洗 消毒 再处理 验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结肠清洗结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内灭菌率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内清洗规范》对使用后的结肠由专业人员进行清洗,检查镜头以及钳道、附件,并且对比消毒前后内病原菌数量。结果结肠消毒前检测出5种病原菌;在消毒后未检测出病原菌。结论结肠使用后由专业人员采用酸化水进行消毒的灭菌率比较高,其能够保证内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结肠镜 清洗 消毒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内清洗管理现状。方法根据《内清洗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国内19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1名内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内消毒监测管理制度比较齐全;所有内诊疗配有初洗设备,仍有58%的内使用槽式法洗消,90%以上的内清洗是独立的,80%以上设有专职洗消员、超声清洗机、防护用具及通风设施;90%以上的内使用多酶洗液并刷洗管腔一次以上;80%以上使用2%戊二醛消毒,清洗刷每洗一条内消毒一次并定期更换。结论所调查的三级甲等医院大部分消化内清洗管理比较规范,内配置尚欠齐全。自《规范》实施以来,内清洗管理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三级甲等医院仍有部分内在某些环节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及培训力度。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管理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消化内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消化内是深入身体消化腔道的医疗器械,其结构比较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携带的病原体污染。因此,对消化内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相关感染的关键。一定要严格执行内清洗消毒的相关规范、要求,在对消化内及其附件进行清洗消毒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使用后立即清洗消毒。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水洗—酶洗—清洗—消—冲洗—吹干”的程序来对其进行操作,并用计时器来对清洗消毒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保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消化内及其附件均处于安全范围内。确保消化内清洗消毒质量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让消化内清洗消毒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有效地改善,为内诊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供应器械清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3到2018-3月消毒供应清洗的腔器械供400件。参照组对腔器械进行常规一体化模式清洗。观察组对腔器械进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清洗。结果两组器械处理合格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器械消毒清洗合格率高于参照组,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损害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供应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消毒清洗,有效的提高了器械清洗消毒和包装的合格率。不仅促进了供应工作质量的提高,还可以降低手术后的感染,减少器械的损害。科室及患者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了。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供应室 腔镜器械清洗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供应器械清洗用PDCA循环法所起到的作用。方法:2024年1月-5月本院供应未开展PDCA循环工作期间接收的腔器械300件为对照组,2024年6月-10月本院供应开展PDCA循环工作期间接收的腔器械300件为试验组。对比清洗合格率等指标。结果:关于清洗消毒合格率:试验组98.67%、99.33%,对照组93.0%、94.67%,差异显著(P<0.05)。结论:供应器械清洗用PDCA循环法,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都显著提升。

  • 标签: 腔镜器械 合格率 供应室 PDCA循环
  • 简介:目的观察现代化内洗消中心对内胃肠)有效消毒灭菌效果。方法采用四槽清洗法和内洗消中心清洗两种方法对内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按卫生部标准监测,60件使用四槽清洗合格率为98.3%,60件使用内洗消中心消毒合格率为100%。结论运用现代化内洗消中心对内进行清洗,可以提高内消毒效果,提高内使用率。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监测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胃肠用纯化水质量控制对提高内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抽检的60条胃肠清洗行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对抽检的65条胃肠采用PDCA 循环工作方法进行管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内清洗效果和菌落数。结果:实验组胃肠用纯化水微生物监测合格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00%;胃肠清洗合格率98.46%高于对照组的86.66%,菌落数 5.26±2.86 CFU/少于对照组的 15.15± 6.98 CF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胃肠用纯化水质量控制能提高内清洗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环节, 有利于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胃肠镜用纯化水 质量控制 清洗消毒质量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质量管理对胃肠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8月未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的60件胃肠器械为比照组,将2022年9月-2023年9月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的60件胃肠器械为研究组,观察实施前后胃肠清洗质量的影响。结果: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后胃肠清洗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相较于规范化质量管理实施前消毒工作评分,实施后均更高(P<0.05)。结论:规范化质量管理可提高胃肠清洗合格率,消毒工作评分也明显提高。

  • 标签: 胃肠镜 清洗消毒 规范化质量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消化内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深入到临床实践中,但也增添了更高的医院内感染风险。因为消化内窥镜是一种深入人体的医学检查工具,所以它很容易受到患者身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在内检查中,病毒的数量在10~1010cfu/mL之间,内检查可能会导致传播疾病的风险。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消化内引发的感染,必须在使用之前及之后进行全面的清洁与消毒。由于消化内的结构精致、管道结构复杂、材质独特,以及难以进行彻底的清洁,并且不能承受高温高压的消毒,因此,正确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消化内相关的感染至关重要[3]。

  • 标签: 消化内镜 规范化 清洗消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