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外固定支架搬运技术对胫骨干骺端缺损患者围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外固定支架搬运技术的胫骨干骺端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量表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行外固定支架搬运技术的胫骨干骺端缺损患者给予围期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负性情绪,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骨缺损 骨搬运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中给予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析。 方法 将 2016 年 6 月 -2019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30 例患有 胫骨慢性骨髓炎 的患者采用奇偶数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 15 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搬运技术治疗方法 ,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常规组的 治疗总有效率为 60.00 % ;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较为显著,两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搬运技术治疗方法显著,既可以有效改善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

  • 标签: 胫骨慢性骨髓炎 骨搬运技术 常规治疗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胫骨近端截搬运胫骨远端截搬运在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大段缺损时对搬运生长矿化情况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采用骨髓炎清创及搬运手术治疗的42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慢性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42例患者均为弥散型(Ⅳ型)胫骨骨髓炎。根据搬运部位不同分为2组:32例采用胫骨近端截搬运(近端组),男27例,女5例;年龄为17~65岁;左20例,右12例。10例采用胫骨远端截搬运(远端组),均为男性;年龄25~63岁;左6例,右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合端手术干预数、外固定指数(EFI)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炎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近端组与远端组随访时间为(590.1±287.3)、(615.6±130.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搬运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有3例、2例出现足部马蹄内翻畸形,均需手术干预;术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16、3例对合端需手术干预19例;近端组与远端组EFI分别为(76.2±50.0)、(84.3±59.9)d/c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组与远端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81.4±10.1)、(60.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搬运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的缺损时,胫骨近端搬运胫骨远端搬运搬运生长及对合端愈合无明显影响,但胫骨近端搬运对足踝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

  • 标签: 胫骨 骨髓炎 外固定器 骨搬运 外固定支架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胫骨骨折术后感染、缺损患者使用IIizarov外固定架搬运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共抽取52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入我院接受救治,所有患者均选择IIizarov外固定架搬运技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52例患者搬运长度理想,愈合时间、骨架佩戴时间较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IIizarov外固定架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和缺损效果理想,恢复较快,具有较高的安全度,要重视。

  • 标签: 胫骨骨折 术后感染 骨缺损 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截(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截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骨关节炎所处阶段,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适应证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糖尿病足胫骨横向搬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11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78名 ASA分级 II-III 级拟行单侧胫骨横向搬移的糖尿病患者,男性 48人 ,女性 30人,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 G组)和神经阻滞组( N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输液量以及术后严重并发症,两组麻醉前( T0)、中 10min( T1)、 30min( T2)、 60min( T3)、术后 60min( T4)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结论: N组患者中输液量明显少于 G组( P< 0.05)。 G组( 10.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 N组( 2.56%)。 N 组 T2-T4 时 SBP、 DBP 和 HR 较 G组更稳定( P< 0.05)。讨论:相较于全身麻醉,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操作安全简单、血压及心率变化小,是更加适合糖尿病足行胫骨横向搬移的麻醉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对采用搬运治疗缺损 和 慢性骨髓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慢性骨髓炎6例,骨肿瘤1例。缺损长度4.2~9.0 cm,平均5.9 cm。手术安置单边外固定支架,术后7~10 d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行搬运,逐步恢复肱骨长度,复查X线片见有3~4层皮质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肱骨延长长度、延长率、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5个月上肢功能评分(DASH)。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3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延长长度平均5.9 cm,延长率平均26%,平均愈合指数为31 d/cm。愈合时间平均8.3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平均10.8个月。DASH评分从术前的(25.0±2.4)分改善至术后15个月的(1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肱骨大段缺损均得到良好的矫治,除1例暂时性的桡神经麻痹外,其他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搬运治疗肱骨大段缺损可较快治疗缺损,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

  • 标签: 肱骨 骨延长术 外固定器 大段缺损 Ilizarov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截通过转移负重力线至胫骨平台外侧,明显减低内侧间室压力和磨损,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可导致术后早期失败。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需要明确目标力线的标准,行正确的术前计划及准确的手术操作,同时考虑影响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的危险因素。随着智能医疗时代的到来,基于三维打印的个体化截导向器和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胫骨高位截力线的精准控制。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骨关节炎 力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对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关节科行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患者68例;其中男13例,女55例,年龄(64±7)岁。纳入标准:髌骨位置无严重偏移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关节镜对髌股关节进行干预治疗;严重膝关节韧带损伤伴功能不全;严重其他骨病;既往膝关节手术史;随访肢并发二次损伤。采用Caton-Deschamps指数(CDI)、股骨髌骨高度指数(FPHI)评估髌骨高度的变化,髌骨轴位45°X线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估髌股关节退化程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估膝关节功能。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与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5)个月。CDI由术前的(0.94 ±0.14)改善为术后1周、术后12月时(0.91±0.21)、(0.89±0.17)(F=0.451,P>0.05);FPHI由术前的(1.51±0.22)改善为术后1周、术后12月的(1.52±0.17)、(1.52±0.21)(F=0.782,P>0.05);髌股关节K-L分级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月时无显著变化(χ2 =0.479,P=0.628)。HSS评分由术前(52±16)改善为术后3、12个月的(69±1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638,P<0.001)。结论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对髌骨高度无明显影响,髌股关节未见显著退化。

  • 标签: 髌骨 截骨术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两截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胫骨内侧撑开楔形高位双平面截(OWHTO)与Oxford Ⅲ代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及治疗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内侧胫股关节炎患者共48例(48膝),除外感染性关节炎及外侧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胫骨内侧撑开楔形高位双平面截组(截组)和单髁置换组(单髁组)。A组12例(12膝),男4例,女8例,年龄平均(58.3±3.5)岁;B组36例(36膝),男1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4±4.5)岁。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膝内翻角度。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HSS评分,以及患者住院和术后康复费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5±1.8)个月。截组患者VAS评分术前(7.62±0.51)分,术后(2.15±0.26)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P<0.05);单髁组VAS评分术前(7.73±0.64)分,术后(2.31±0.14)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截组患者HSS评分术前(56± 5)分,术后(88±3)分,评分改善(t=24.11,P<0.05);单髁组HSS评分术前(57±6)分,术后(91±4)分,评分改善(t=26.75,P<0.05)。两组患者VAS、HS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截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单髁组(t=3.59,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胫骨内侧撑开楔形高位双平面截住院费用及术后康复治疗费用更少,同时又达到了"保膝"的目的,所以,对于两种式均合适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胫骨内侧撑开楔形高位双平面截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胫骨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端双平面截治疗效果 。 方法: 回顾本院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期 间 收治 的 15 例 膝关节性关节炎 患者的 一般 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 作为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痊愈状况 、和各项评分指标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 15 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 , 随访时间 3-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 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 截 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 7 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 腓 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 KSS 评分以及 HSS 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选择胫骨近端双平面截 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 ,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 ,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端双平面截治疗效果 。 方法: 回顾本院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期 间 收治 的 15 例 膝关节性关节炎 患者的 一般 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 作为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痊愈状况 、和各项评分指标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 15 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 , 随访时间 3-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 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 截 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 7 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 腓 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 KSS 评分以及 HSS 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选择胫骨近端双平面截 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 ,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 ,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祸伤、坠落伤、摔伤等高强度能量是导致骨折的直接原因。骨折的愈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伤口感染等。胫骨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机制造成的,也可由踝关节旋转的低能量机制引起。随着骨科医师对不连认识的逐渐深入,目前胫骨不连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般手术治疗是治疗不连患者的首选,其中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不连中发挥着独有的优势。本文通过回顾就近已发表的文献,就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不连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胫骨 骨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移微血管再生技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应用胫骨横向搬移微血管再生技术结合VSD治疗的8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23例,年龄43 ~ 84(64.5 ± 8.4)岁,右足42例,左足45例。糖尿病病程(13.7 ± 6.2)年。溃疡面积2.2 cm × 3.0 cm ~ 7.5 cm × 5.7 cm,根据Wagner分级,Ⅱ级16例,Ⅲ 38例,Ⅳ 30例,Ⅴ级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抗感染、监控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前、术后测量踝肱指数(ABI)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评分),评价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术后复查血管造影或血管彩超。结果8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3.6个月,患足创面均愈合;术后3个月ABI由术前的0.59 ± 0.19升至0.89 ± 0.28,MNSI总分由术前的(5.81 ± 1.60)分降至(4.42 ± 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4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下肢血管彩超或血管造影,显示患足末梢血运再生满意。结论胫骨横向搬移微血管再生技术结合VSD可以重建患足微循环网,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再生 引流术 骨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及其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筛选2019年3月至7月于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矫形骨科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入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及CT检查,分别测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和胫骨扭转角(TT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PTS和TTA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入组13例患者(19膝),男性9例(13膝),女性4例(6膝),年龄(39.4±14.4)岁(范围:20~60岁)。患者mFTA由术前(8.1±2.8)°矫正至术后(-1.4±1.6)°(t=14.819,P=0.000);MPTA由术前(81.1±2.4)°矫正至术后(90.4±3.4)°(t=-15.579,P=0.000);PTS术前为(79.6±3.2)°,术后为(76.8±3.1)°(t=9.709,P=0.000),患者术后mFTA、MPTA、PTS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T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1.5)°比(27.3±6.3)°,t=1.925,P=0.070]。术后PTS和TTA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间无相关性(r=0.384,P=0.105;r=0.321,P=0.181)。结论尽管中采取了控制后倾的手术操作,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术后PTS仍明显增大,而TT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无关。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 后倾 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