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钢丝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钢丝固定,根据Meyers和McKeever分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术后X线观察骨折愈合。根据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和随访末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94±3.06)个月,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解剖复位,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91±4.30)周,随访末平均Lysholm评分(92.63±5.46)分,与术前(27.49±10.8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29,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钢丝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内固定物关节外取出方便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12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2例,其中15例采用2枚空心螺钉固定,7例采用1枚钛合金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2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0个月(12~46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块复位好,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满意,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阴性。关节无交锁、不稳表现,术后功能恢复满意;1例出现内固定物与股骨髁撞击,取出内固定物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在二次手术取钉后,出现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术后未发现患者出现关节不稳现象。结论关节镜视下空心镙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胫骨隆突撕脱性骨折II型、III型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后膝关节活动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创伤较小,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并发症,较好的回复患儿膝关节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全关节镜下双孔道带袢钢板治疗Meyers-Mckeever Ⅲ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Meyers-Mckeever Ⅲ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对照组实施医用钢丝行微创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全关节镜下双孔道带袢钢板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评价;并记录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随访时间7~32个月,平均11±3.3个月。未出现关节感染,关节粘连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移位,关节稳定性好。结论:以此明确全关节镜下双孔道带袢钢板治疗Meyers-Mckeever Ⅲ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本科收治青少年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7-16岁,平均13.1岁。根据Meyers-Mckeever-Zaricnyi分型,Ⅱ型13例,Ⅲ型18例(ⅢA型11例,ⅢB型7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复位,薇乔可吸收线固定14例,钢丝固定17例。结果术后随访26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7个月。术后膝关节Lyscholm评分,薇乔线组(90.4±3.6)分,钢丝组(90.7±2.9)分。薇乔线组与钢丝组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显示骨折块复位好,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创伤小,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膝后内、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后区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8年以来,笔者用膝后内、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17例,其中后内侧入路10例,外侧7例。骨折复位后,对小的骨折块,仅用1~3枚克氏针或空心螺纹钉固定,对有平台棘后区塌陷或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的骨折,经撬拨复位、拼接,使关节面平整后,对有缺损者取髂骨块植骨,再用"T"型或"7"型钢板做支撑固定。结合国内同类临床研究,总结该两种入路的优缺点和应用经验。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周内拍片复查骨折复位均达满意。17例均获随访,时间7~15月,平均12.4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优15例,良2例。结论针对骨折块具体位置用后内或外侧入路进行复位固定,可以获得较好的视野和满意的操作。只要对解剖较熟悉,就可避免损伤重要组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中,选取其中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甲组单纯应用缝线内固定方法治疗,乙组应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6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经过统计患者情况发现,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均较好,无一例出现关节僵硬、韧带松弛、关节疼痛、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乙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乙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明显优于甲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乙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效果较好,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提高,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骨道联合双排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科并接受关节镜辅助下胫骨骨道联合双排锚钉固定手术治疗的23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35.5岁(12~55岁);均为单侧损伤(右侧14例,左侧9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根据改良Meyers-Mckeever分型标准: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3例。收集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12个月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CT的胫骨前坡角(ATSA)并评估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个月(12~52个月)随访。术后2例患者存在膝关节活动受限,1例患者骨折未达到解剖复位。患者术后1、12个月的Lysholm评分[(61.4±3.5)、(90.4±4.3)分]、IKDC评分[(69.6±4.2)、(88.5±3.0)分]均较术前[(45.4±6.8)、(49.6±3.9)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SA由术前的4.2°±5.7°恢复到术后1个月的-1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骨道联合双排锚钉固定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