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对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09年1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患者,共计纳入22例。对所有的患者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分为A和B。A组患者选择采用Beger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选择采用Whipple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疗效,A组患者在术后体重增加、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B级胰瘘发生率、腹腔感染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也无C级胰瘘发生,患者的腹痛和黄疸症状全部消失。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结论对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患者,都应该尽早治疗。选择Beger手术和Whipple手术都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是前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后者,因此临床为患者治疗时,特别是胰头肿块巨大的患者,应该优先选择采用Beger手术进行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阻断下分离胰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SMV)间炎性致密粘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依次阻断胰下的SMV、胰后的睥动静脉和胰上的门静脉方法,分离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门静脉和SMV间存在的手指难以分开的粘连3例。结果分离粘连过程中,破损门静脉和SMV4~7处,但出血量少(分别为57ml、8lml和102m1),且易于修补止血。3例阻断时间分别为36、39和39.5min,继之顺利完成Whipple手术,术后恢复平顺。结论此种阻断方法安全、可行,能基本控制胰后区域的门静脉和SMV的血流和损伤性出血,可成为分离胰与门静脉和SMV间紧密粘连的有效保护措施。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特征及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15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有关资料,患者进行 CT影像检查后,采取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患者 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占位,其中有 2例患者可能存在慢性胰腺炎,占 13.3%。一些患者的 B超或其它检查提示存在胰腺占位,但不具有特征性。患者都采取手术治疗方法, 10例患者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4例患者为胰体尾与脾脏切除术, 1例患者保留十二指肠的局部切除胰头肿块与胰肠、胆肠吻合内引流术,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比较明显,没有产生胆瘘、胰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病理检查都属于慢性胰腺炎,随访患者 2年,手术具有良好效果。结论:在临床症状及影像特征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十分相似,具有较高误诊率,应与患者临床表现、病史、影像检查、病理结果等相结合判断,手术具有良好效果。
简介:胰头部慢性局限性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呈隐匿发病,因炎症持续存在,可形成胰头部节段性炎性肿大,致胆总管、胰管或十二指肠梗阻,治疗时选择术式困难。近几年,我们对48例病人中的26例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收到满意的效果。在护理上我们对胰管引流、T型管引流及腹腔各种引流管进行了重点观察和护理,使26例手术病人,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管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上合理地应用胰管支架植入有效地治疗慢性胰腺炎。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确诊并行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均在十二指肠镜下植入胰管支架进行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3小时、12小时、24小时血清淀粉酶的浓度,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内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置管顺利,术后3小时、12小时、24小时较术前血清淀粉酶有一过性增高。15例患者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腹泻、脂肪泻有减轻,体重有轻微增加,1例患者疗效不明显。治疗有效率为15/16(93.75%)。结论胰管内支架植入对慢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创伤小的特点,可推荐应用于临床上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胰汤加减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化对照原则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胰酶制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率88.3%、治疗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胰汤加减治疗慢性胰腺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临床治愈率、好转率高,而且治疗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0例,观察组采用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95.0%,对照组是55.0%,两组治疗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有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18F-FDG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18F-FDGPET/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6例共检出6个病灶,3个位于胰头,3个位于胰尾;平均大小3.0cm×2.7cm。CT平扫6个病灶呈均匀等密度,未见钙化灶,平均CT值约为36HU;增强扫描全部病灶呈延迟期强化。全部病灶18F-FDG摄取呈局灶性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6~5.3,平均SUVmax3.92±1.49,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2.05±0.39(t=-3.648,P=0.015)。3例病灶累及胰头,胆总管及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呈双管征,胰体尾部轻度萎缩;3例病灶累及胰尾,胆总管及胰管未见扩张,胰体尾部未见萎缩。病灶邻近的主要血管均未受侵。全部病例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未见18F-FDG局灶性摄取增高,未见远处脏器或(和)组织转移。结论18F-FDGPET/CT对诊断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具有一定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临床确诊的38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和35例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7%(28/38)和77.1%(27/35)。17例(44.7%,17/38)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病灶内强回声斑块,胰腺癌患者中均无此征,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后方回声增强的比例(50.0%,19/38)明显高于胰腺癌患者(8.6%,3/35,P〈0.01);胰腺癌患者中出现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比例(45.7%,16/35)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5.2%,2/38,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管多表现为不光滑扩张并贯穿(26.3%,10/38);胰腺癌患者胰管表现为光滑扩张并中断的比例(54.3%,19/35)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7.8%,3/38,P〈0.05)。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在发病部位、肿块边界轮廓、内部回声、邻近血管的变化及肿块内血流特征等与胰腺癌极为类似,存在较多重叠而难予鉴别,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病灶内强回声斑块、病灶后方回声增强、胰管及胆管改变及伴有淋巴结增大是超声检查诊断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要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各种类型的胰周积液的特征以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2例慢性胰腺炎、141例急性胰腺炎确诊患者资料。按亚特兰大分类分为4类: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APFC)、急性坏死物积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记录各类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情况等。结果在32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周积液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PPC[84.4%(27/32)],其次为WON[9.4%(3/32)]和APFC[6.2%(2/32)],未发现慢性胰腺炎合并ANC者。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和急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相比,PPC发生率更高[84.4%(27/32)比31.2%(44/141),P<0.01],APFC发生率较低[6.2%(2/32)比24.8%(35/141),P=0.021],ANC发生率亦较低[0.0%(0/32)比36.9%(52/141),P<0.01],WO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3/32)比7.1%(10/141),P=0.944]。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相对于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临床表现中有发热[19.1%(27/141)比3.1%(1/32)]、恶心[59.6%(84/141)比21.9%(7/32)]、呕吐[56.7%(80/141)比21.9%(7/32)]、压痛[79.4%(112/141)比34.4%(11/32)]、反跳痛[42.6%(60/141)比0.0%(0/32)]、C反应蛋白升高[95.7%(135/141)比40.6%(13/32)]者所占比例更大(P<0.05),且中位住院时间也较长(13 d比11 d,P=0.048)。影像学检查发现急性胰腺炎PPC患者病变直径>5 cm者比例大于慢性胰腺炎PPC患者[70.5%(31/44)比29.6%(8/27),P=0.001],慢性胰腺炎WON均局限在胰腺内[3/3比1/10,P=0.014]。在治疗策略方面,32例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中有25例(78.1%)选择保守治疗;未发现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在治疗策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类型中,PPC较多见。胰周积液以保守治疗为主,未见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各型在治疗策略上的差异,但相比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