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胰腺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的实验条件及其定向分化潜能。方法应用胰腺原位灌注V型胶原酶消化大鼠胰腺组织,100目滤网滤过,Ficoll400浓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胰腺干细胞,采用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FGF)的培养基行体外培养。运用荧光免疫染色法检测细胞表面CK-19、Fdx-1、Nestin、Insulin和Glucagon蛋白,计算阳性细胞率。双硫腙(DTZ)染色鉴定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光电酶标记法ELISA检测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本实验获取的胰腺干细胞,体外培养可稳定传代培养8代以上。细胞表面CK-19、Pdx-1和Nestin蛋白均呈阳性,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8.6±6.2)%、(84.6±8.6)%和(81.3±7.5)%。诱导分化后细胞经DTZ染色呈棕红色。在高糖刺激下,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增高。结论本法可获取高纯度、多数量的胰腺干细胞,在人工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团,为临床胰岛移植获得足量细胞来源提供实验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慢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被膜下治疗组、门静脉治疗组、尾静脉治疗组五组,每组均10只。治疗后取胰腺组织分别行病理检查,并进行PKH26、Pax4、Ngn3基因,表面标记物PKH26+/Pax4+,PKH26+/Ngn3+双阳性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学评分及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胰腺组织中PKH26,Pax4,Ngn3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三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见PKH26+/Pax4+,PKH26+/Ngn3+双阳性表达,且三个治疗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IL-10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三个治疗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SCs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MSCs定植归巢于受损胰腺、诱导分化为胰系细胞,并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简介:干细胞研究的热度上升与克隆羊"多利"直接相关."多利"诞生后在伦理道德上引起争议,各国政府纷纷表态禁止克隆人.为此,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相继转移了科研方向,大多开始了干细胞工程对器官移植和疾病治疗价值的探索.
简介:目的观察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环巴明对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方法应用0.5、1、2、5、10μmol/L环巴明处理胰腺癌PANC1干细胞、PANC1贴壁细胞和永生化胰腺导管上皮H6C7细胞24、48、72h.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细胞Smo及Gli1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10μmol/L环巴明处理72h后,PANC1干细胞、PANC1细胞和H6C7细胞的SmomRNA表达量分别为1、0.83、2.61;GlilmRNA为57.27、26.35、1;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85±13.69)%、(8.53±4.43)%、(43.55±28.98)%.与PANC1细胞比较,PANC1干细胞的Smo、Gli1mRNA表达显著增加,生长抑制率亦显著增强(P值<0.05或<0.01).经10μmol/L环巴明处理72h,PANC1干细胞G1期比例从(67.41±6.35)%显著降至(36.53±6.03)%(P<0.05),细胞凋亡率从(10.95±5.68)%降至(5.73±1.42)%(P>0.05);PANC1细胞G1期比例从(67.64±6.88)%显著降至(53.13±1.10)%(P<0.05),细胞凋亡率从(12.08±4.12)%降至(5.66±1.33)%(P>0.05);而H6C7细胞的G1期比例及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环巴明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可抑制PANC1干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慢性胰腺炎(CP)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模型组(尾静脉注射二氯二丁基酯制作大鼠CP模型),治疗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BMSCs),假治疗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每组10只。取大鼠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及纤维化程度评分,ELASA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胰腺星状细胞(PSC)活化表达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q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PSC凋亡基因BNIP3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中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中TGF-β1、Smad2、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将CP大鼠PSC培养体系分为对照组(单纯PSC培养组)和治疗组(PSC和BMSCs共培养组),每组5份标本,ELASA法检测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IL-10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PSC凋亡基因BNIP3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Smad2、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结果(1)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学评分及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与假治疗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水平,TGF-β1、Smad2、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与假治疗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SC凋亡基因BNIP3以及IL-10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与假治疗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水平,TGF-β1、Smad2、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SC凋亡基因BNIP3以及IL-10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可通过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抑制PSC增殖活化,减少胰腺纤维化的形成,进而控制慢性胰腺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肿瘤干细胞的体外耐药性。方法经胰腺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途径和侧群(SP)细胞途径,分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内SP/NSP(非SP)细胞、CD44+CD24+/CD44-CD24-细胞亚群,采取MTT方法检测亚群细胞体外化疗药物耐受性,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基因ABCG2、ABCB1和PLK-1表达情况。结果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内SP细胞构成比为(7.58±0.54)%,CD44+CD24+细胞构成比(2.58±0.85)%;SP、CD44+CD24+细胞化疗耐受性更强、抗凋亡效果更为明显;经荧光定量RT-PCR表明,SP、CD44+CD24+细胞耐药基因ABCG2、ABCB1和PLK1具有较高表达。结论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内SP及CD44+CD24+细胞存在明显化疗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