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社会情绪指在社会交互中产生、并对人的社会行为或倾向产生影响的情绪反应,如内疚、感激和嫉妒。因其与道德行为、社会合作和群体决策等领域的密切联系,社会情绪一直是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社会情绪的神经机制长久以来并不为人所知。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际互动范式与脑成像的结合,社会情绪的神经机制逐渐成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热门主题。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社会情绪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尝试提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结合神经科学手段(如脑成像、脑损伤等)和计算模型(如强化学习),揭示复杂社会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心理、神经和计算基础。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用侧抑制任务探讨了刺激和反应冲突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行为数据表明,冲突条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冲突条件,表现出明显的干扰效应;脑电数据表明,在300-450ms内,反应冲突比无冲突诱发了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300-450),主要分布于额顶部,偶极子溯源分析发现,这一负成分可能主要源于ACC;而刺激冲突与无冲突相比在350-450ms内,也诱发了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350-450),该负成分可能主要源于丘脑附近。这一结果表明,刺激与反应冲突所涉及的大脑机制可能并不相同。
简介:为了探讨网球运动员击球喊叫声对击球的影响,从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机制等层面对网球运动员击球喊叫声可能产生的利弊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一方面击球喊叫声不仅可以帮助击球运动员调整呼吸、加速挥拍、增强击球力量、球速和最大摄氧量,而且有利于控制击球节奏,提升自信心和控制感以及专注力,缓解压力、震慑对手;另一方面击球喊叫声可能分散对手的注意力,干扰对手的击球准确性,导致对手反应时延长、正确率下降;此外,以往研究中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致使结果的外推性和生态效度较低,无法指导实践。因此,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击球喊叫声"弊"大于"利"时,应尊重网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取消"噤声令"对众多优秀运动员的束缚,促进现代网球运动更快更好的发展;广大科研工作者未来应加强对网球击球喊叫声的研究,从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机制等层面对击球喊叫声可能产生的利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简介:人际同步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其行为表现在时间上的重合现象。它具有促进理解和交流的社会功能。近年来,超扫描作为一种可以同时记录两个或多个人大脑活动的神经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互动的各个领域。其中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和近红外(functionalNear-InfraredSpectroscopy,fNIRS)超扫描技术凭借其生态效度高、无创、成本低的优势,利用手指同步、音乐同步等人际同步范式,更清晰地揭示了自然情境中社会互动的脑机制。基于人际同步的视角,超扫描在社会互动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拓宽人际互动的范围,深化应用的情境,为研究教学情境中真实的师生互动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临床疗效,探索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 ,rs-fMRI)脑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TRD患者,采用耳电针治疗8周,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8周)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抗抑郁疗效;并参加rs-fMRI扫描,以双侧前扣带回喙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作为种子点,比较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变化,进一步分析HAMD-17评分差值与FC变化相关性,探讨其脑机制。结果17例TRD患者完成临床研究。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例TRD患者完成脑机制研究。右侧rACC-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FC增强,左侧rACC-左侧舌状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FC增强;左侧rACC-右侧楔前叶FC降低。左侧rACC-左侧舌状回的增强FC与HAMD-17积分差值呈显著正秩相关(r=0.840,P=0.005)。结论耳甲部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其脑机制可能与调节rACC与脑默认模式网络重要脑区楔前叶及联合皮层舌状回FC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