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已经是春天了,天气还是诡异得很,依旧冷得像冬天,让人受不了,我把自己裹得蚕蛹一般,脑子里关于你的片段不断闪过又消失。
简介:摘要:海马组织(Hippocampus)是脑内主要负责学习与记忆的场所,但其功能会随着衰老而出现减退,出现例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神经退化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生活。人们认为,运动对脑功能的积极影响是通过大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介导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后未成熟脑海马中Akt/eNOS表达的时间及空间特点。方法选择新生SD大鼠4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10只,缺氧预处理组(PC组)30只,PC组分为缺氧结束后0h,1h,4h,8h,24h取5个时间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及Control组各取5只断头取脑分离海马,Westernblot检测分析pAkt、Akt、eNOS及peNOS的表达特点;Control组、PC处理24h各取5只,断头取脑,制作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测pAkt分布。结果缺氧预处理后大鼠海马区内pAkt(磷酸化的Akt)在复氧时已经有明显增高,之后略有降低,4h后再次升高,24h仍维持较高水平;Akt表达基本无明显变化。eNOS表达水平在复氧后逐步升高,peNOS(磷酸化的eNOS)表达趋势与eNOS基本一致。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PC后24h血管内皮细胞pAkt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缺氧预处理后24小时新生大鼠海马pAkt及eNOS表达水平升高,其中以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最明显。
简介:摘要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C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疾病。目前,已确定了3个主要致病基因:CCM1、CCM2和CCM3。随着对CCM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致病相关信号通路与药物治疗靶点。部分药物对CCM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以不同的基因突变为背景,以不同的信号通路及特定的治疗靶点为线索,归纳总结CCM潜在的治疗药物并阐述其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桥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从2005年4月到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采取显微手术切除桥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分析研究。1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海绵状血管瘤位于桥脑背侧,手术时采用的是枕下正中经菱形窝入路切除的方式;另外2例的海绵状血管瘤位于桥脑腹外侧,最终采用的是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的方法。结果均镜下全切除病灶,术后经病理检测,证实全部为脑海绵状血管瘤。术后观察记录临床表现,出现明显改善的患者有6例,1例患者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l例患者术后面瘫情况加重;还有l例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出现外展神经瘫痪症状;l例患者出现死亡。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个月,复查9例患者的MRI,均未发现病灶复发的现象,经检测所有患者的脑干组织影像学均修复良好,手术造成的一些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结论正确选择手术的适应症以及具体的手术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对桥脑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一例以上感为首发表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一例以上感为首发表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治疗及疗效,影像学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血常规、hs-CRP未见明显异常,体温37.3℃,咽充血,咽后壁滤泡,扁桃体I°肿大,予头孢克洛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未见效果,经影像学诊断,考虑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可能,在全麻下行左侧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符合海绵状血管瘤伴坏死,1月后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拆线出院。结论将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资料,影像学资料相结合,可提高以上感为首发表现的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