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数脑瘫儿童伴发的语言缺陷与出生前后脑受损和受损后继发性脑发育迟缓密切相关,多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成句说话,有的患儿甚至完全失语。对脑瘫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分析构音障碍,有针对性地实施康复矫治,通过言语治疗对提高脑瘫患儿的语言理解与表达有明显作用,对今后回归社会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脑瘫儿童发音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不同类型的及程度的脑瘫儿童采用相适应的康复训练方法,及其有效性。

  • 标签: 脑瘫儿童 发音障碍 智障 痉挛 口唇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伴发癫痫儿童的康复护理。方法:我院实施优质康复护理以后,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25例脑瘫伴发癫痫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将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25例脑瘫伴发癫痫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康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生活活动能力差异甚微(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优质的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瘫伴发癫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瘫伴发癫痫 儿童 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AD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伴发癫痫儿童的康复护理。方法:我院实施优质康复护理以后,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25例脑瘫伴发癫痫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将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25例脑瘫伴发癫痫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康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生活活动能力差异甚微(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优质的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瘫伴发癫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瘫伴发癫痫 儿童 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ADL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瘫儿童小轩由于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怒等特点有严重的情绪问题,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从环境因素、语言沟通、情绪情感处理以及家庭教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脑瘫儿童 情绪 干预
  • 简介:摘要:脑瘫儿童小轩由于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怒等特点有严重的情绪问题,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从环境因素、语言沟通、情绪情感处理以及家庭教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脑瘫儿童 情绪 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以特殊儿童脑瘫类型儿童小轩为例,小轩有严重的哭闹、表达方式极端、极度害怕被抛弃等系列情绪问题,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从环境因素、语言沟通、情绪情感的感知和正确处理以及家庭教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干预,让小轩学会了正确的情绪控制和情绪表达,有效地改善了小轩的情绪问题使得小轩“闹情绪”的次数时间大大减少。

  • 标签: 脑瘫儿童 情绪 干预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便秘的干预措施及治疗体会。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入住我院的62例C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肛门直肠测压值以及临床主要表现(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感以及排便不成功次数)的变化情况。干预后,两组儿童的肛门静压和最大狭窄压力均高于干预前压力,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直肠感知阈值、紧急脱离阈值和最大容差均低于干预前值,观察组低于干预后,两组转诊、转诊努力和转诊失败的问题少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在统计上显着(p < 0.05);每个观察组的总体处理效率为96.77%,而观察组的总体处理效率为80.65%,在统计上有显着差异(p < 0.05)。结论脐带灌注治疗能有效改善儿童肛门直肠运动,促进儿童排便,缓解排便障碍和困难,减少排便失败次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特殊儿童脑瘫类型儿童小轩为例,小轩有严重的哭闹、表达方式极端、极度害怕被抛弃等系列情绪问题,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从环境因素、语言沟通、情绪情感的感知和正确处理以及家庭教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干预,让小轩学会了正确的情绪控制和情绪表达,有效地改善了小轩的情绪问题使得小轩“闹情绪”的次数时间大大减少。

  • 标签: 脑瘫儿童 情绪 干预 方法
  • 简介:【摘要】康教融合是一种新的个体发展理念,强调康复、教育相融合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脑瘫儿童在运动和身体姿势上的不协调,导致其独立生活存在困难。美术教学在审美评价能力、身心素养和认知能力、手脑协调性、学生创造力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脑瘫儿童通过美术教学提升多方面的能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身作用,提升自信,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 标签: 康教融合 脑瘫儿童 美术教学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临床分型脑瘫儿童睡眠结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15岁脑瘫儿童56例并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30例纳入对照组。对上述2组儿童进行整夜PSG监测,比较其睡眠结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入选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55.4%)明显高于健康儿童(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睡眠潜伏期[(39.63±26.35)min]较健康儿童[7.25(2.50,19.75)min]明显增加,快眼动睡眠(REM)时间[(97.58±38.52)min]及百分比[(18.48±6.35)%]较健康儿童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瘫患儿总睡眠时间[(458.47±95.62)min]、睡眠效率[(74.26±13.63)%]、快眼动睡眠(REM)时间[(68.90±42.70)min]及百分比[(13.87±7.12)%]均不及轻、中度脑瘫患儿,入睡后清醒时间[51.00(38.50,174.50)min]较轻、中度脑瘫患儿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快眼动睡眠(REM)时间[(76.75±41.37)min]及百分比[(14.46±6.95)%]均不及痉挛型脑瘫患儿,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其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REM期睡眠缩短为主,并以重度脑瘫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睡眠问题较严重。

  • 标签: 脑性瘫痪 儿童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儿童在针灸治疗下,其脑微循环改善效果。方法:在本院儿科2020年6月份到2022年8月份收治的脑瘫儿中选出58例,以看护人意愿分组,均有29例患儿,观察组采取针灸疗法,对照组以单一基础性治疗为主,比较有效治疗率与脑微循环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有效治疗率分别可达到96.55%、72.41%;脑微循环指标VA(28.69±5.35)cm/s、(23.63±2.15)cm/s;BA(39.67±3.55)cm/s、(31.57±2.12)cm/s;MCA(59.57±3.24)cm/s、(50.27±3.55)cm/s;ACA(48.97±2.15)cm/s、(43.26±2.52)cm/s,观察组居高,组间数据比对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30/0.000)。结论:脑瘫儿的脑微循环能在针灸治疗下得以充分改善,针灸疗法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脑瘫儿童 脑微循环 针灸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首次全面精准分析新疆喀什地区脑瘫儿童青少年的视觉障碍特征和治疗情况,促进其视觉康复和全身康复的早期开展。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8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某综合医院集中行眼部筛查的脑瘫儿童青少年,对其进行眼科检查,包括屈光状态、眼位、眼前节和眼底检查,并调查其眼科治疗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76例脑瘫儿童青少年,年龄0.8~12(6.4±2.7)岁,其中0.8~6岁有97例(55.1%),维吾尔族169例(96.0%),男性104例(59.1%)。存在视觉障碍人数105例(59.7%),3例(1.7%)同时伴有2种视觉障碍,视觉障碍的发生率为108例(61.7%),包括屈光不正(48例,27.3%)、斜视(43例,24.4%)和其他眼部疾病(17例,9.7%)。所有脑瘫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20例,11.4%),斜视以外斜视最常见(25例,14.2%),占比最高的前3种其他眼部疾病是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青光眼,均为4例(2.3%)。仅27例(15.3%)脑瘫儿童青少年以往接受过眼科检查,剩余149例(84.7%)均为第1次接受眼科检查;105例视觉障碍者中仅6例(5.7%)以往接受过眼科检查。所有脑瘫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为9.7%(17例),不同性别、年龄段、民族以及是否斜视之间近视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瘫儿童青少年视觉障碍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段儿童,且斜视发生率非常高。这也提示在脑瘫儿童青少年中普及眼健康筛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可作为今后开展脑瘫患者康复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 标签: 脑瘫 视觉障碍 屈光不正 斜视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做出深入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5月岛2019年5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1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分成观察组、参照组。参照组提供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引导式教育,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瘫患儿来讲,在康复护理中有效引入引导式教育能够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引导式教育 脑瘫儿童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脑瘫患儿4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80例,予以作业疗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r、Vi、FMQ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精细运功功能的恢复情况更佳,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作业疗法 脑瘫 精细运功功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小组模式作业疗法治疗脑瘫儿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小组模式作业疗法,观察两组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F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中应用小组模式作业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能力,并且对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作业治疗师推广应用。

  • 标签: 小组模式 作业疗法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脑瘫儿童家庭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选取140例脑瘫儿童为对象展开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解其家庭康复治疗依从性以及相关因素并展开分析。结果: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家长的治疗态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对脑瘫儿童治疗过程中要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尤其是要对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救助。 。

  • 标签: 脑瘫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实际效果。方法:本文主要择取我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脑瘫儿童进行对比研究,并借助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与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引导式教育理念),并对两组患儿综合能力评分指标及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儿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到脑瘫儿童康复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加快患儿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方面恢复进程,切实保障患儿身体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瘫儿童 康复护理 引导式教育理念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功能训练治疗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45例。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所收治的共计45例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45例患儿随机乱序均分为22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的对照组患儿,以及23例采用手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康复优良率、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接受手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儿的康复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的对照组患儿,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而言,采用了手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儿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功能训练应用至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者中,有利于提升患儿的运动功能以及发育水平,有效提升了患儿的预后生活质量,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患儿正常生活,患儿亲属也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瘫儿童 精细运动功能障碍 手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