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抑郁病人的心理往往不健康,存在着焦虑、消极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年头和行为。医护人员应当注重抑郁病人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减少抑郁病人的自杀率。我们对一些抑郁病人进行了护理,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心理护理对缓解病人的抑郁情绪、减少病人自杀行为十分有帮助。

  • 标签: 抑郁症 病人 心理护理 自杀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抑郁病人自杀言行与病程,起病形式、症状及自杀方式。方法对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病程起病形式与症状有密切关系。结论起病急、症状重自杀的可能性大。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言行 症状
  • 作者: 赵小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泸州市合江精神康复医院四川泸州646000)【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59-02抑郁症被称为“精神上的感冒”,一旦个体患有抑郁症往往会对病人本身的身体健康以及整个家庭造成较大的伤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抑郁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造成的死亡率也逐渐增加,而小汪就是这样一个实际的案例。小汪今年大四,本来是天之骄子的他由于在一次比赛中发挥失误,没能获得理想的成绩从此郁郁寡欢。再加上临近毕业,小汪的工作还没有着落,女朋友也因为毕业以后的规划不同和他提出分手。小汪在感到焦虑和悲伤的同时总是认为周围人都在嘲笑他,导致小汪总是情绪低落,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并且认为自己的未来和生活没有了希望。在一个周末小汪的室友都外出了,小汪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物欲轻生,幸亏室友中途回到寝室,发现了小汪自杀的情况并及时送到医院洗胃治疗才挽回了他的生命。小汪的父母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感到一阵后怕,懊悔自己平时对孩子关心不够。其实每年我国像小汪这样因为抑郁症自杀而亡的案例不计其数,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对患者进行积极开导,才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因此针对抑郁症患者有出现自杀的倾向时,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1抑郁症患者的表现1.1情绪表现通常情况下,抑郁症患者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情绪上的变化。抑郁症患者能感受到自身情绪的低落但自己没办法对情绪进行调整。不仅如此,抑郁症患者还会有悲观厌世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会给家人以及周围的朋友造成负担,对生活和未来丧失希望。1.2思维表现抑郁症患者尽管生理上没有任何的问题,但由于受到情绪的影响会对思维运转造成阻碍。一般抑郁症患者的思维反应会比普通人的反应更加缓慢而且说话的速度以及逻辑性也会出现混乱。1.3喜恶表现一旦患上抑郁症后患者会表现出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并且做事情缺乏积极性等情况,就算是做以前特别喜欢的事情都会没有精神,坚持不下去。1.4生活表现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习惯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大部分患者都可能会出现失眠或者睡眠过多等情况,还有一部分患者感觉到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整天都躺在床上。不仅如此,抑郁症患者在饮食方面还会有明显的变化,比如出现心情低落导致食欲减退,吃东西没有胃口或者过度摄入食物,暴饮暴食等极端症状。1.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杀行为抑郁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0例自杀行为抑郁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为35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自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自杀行为抑郁症 认知行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抑郁患者应用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影响患者自杀行为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住院抑郁患者中的52例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6月,借助随机投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方式,研究组患者接受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和QSA评分。结果 研究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7.69%,参照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38.46%;研究组的QSA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把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应用在住院抑郁患者身上,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自杀行为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患者自身安全的保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自杀风险评估 分层护理 住院抑郁症 自杀行为 QSA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了56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阶段的抑郁患者,按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活动,对观察组的患者同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不良情绪水平,采用NGASR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自杀意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NGASR量表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低分,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患者的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抑郁症 自杀意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妄想性抑郁自杀行为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近1年(2020.1-2020.12)月收录的60例妄想性抑郁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杀行为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结论 妄想性抑郁患者采用自杀行为预防性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自杀行为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妄想性抑郁症 自杀行为 预防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抑郁患者自杀行为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PHA)轴的关系。方法:对25例抑郁患者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其中伴有自杀行为的12例,不伴自杀行为的13例,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自杀组和无自杀组的DST脱抑制率无明显差异。血清皮质醇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有明显相关。随访期间所有受试者均未发生新的自杀行为。结论:抑郁患者的HPA轴功能失调与自杀行为有关,但并不增加自杀的风险。提示DST不宜作为预测自杀行为的标志。

  • 标签: 抑郁症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抑郁自杀意念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研究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第2、4、8周,干预组患者HAMD总分和认知障碍因子自杀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第8周对自杀意念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及安乐死的态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抑郁患者的自杀意念。

  • 标签: 认知行为 抑郁症 自我伤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32例抑郁与475例精神分裂自杀未遂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妄想症状的出现率均等。抑郁患者起病多较急,常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早醒、绝望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症状出现率较高而幻觉较少;未遂自杀率(29.9%)也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组(20.1%)。

  • 标签: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自杀行为 临床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抑郁自杀行为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HAMD、SES、SSI,以及自杀态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HAMD、SES、SSI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杀态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抑郁症 自杀行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自杀行为的影响程度。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54例出现妄想性抑郁自杀行为的患者,根据是否出现妄想症状分为对照组(n=27)与观察组(n=27),对27例没有出现妄想症状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27例出现妄想症状的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杀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杀行为评分为(90.25±2.38),对照组患者自杀行为评分为(71.21±1.27),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15(55.5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26(96.30%),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妄想性抑郁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很少有明显的自杀信号,护理难度较高。随意,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病症恢复,消除负面情绪,树立生活信心,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妄想性抑郁症 自杀行为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抑郁患者接受正念减压疗法对其自杀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抑郁患者中截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2组,1组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参照组(24例),1组为接受正念减压疗法的试验组(24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方面,试验组(10.17±3.58、11.00±1.12分)同参照组(17.64±5.21、15.28±1.67分)相比明显更低(P<0.05)。在干预后自杀行为发生率方面,试验组(4.17%)同参照组(33.33%)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在降低抑郁患者自杀行为方面具有显著价值,还可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 正念减压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抑郁患者和精神分裂患者的自杀行为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抑郁患者95例和精神分裂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抑郁患者、精神分裂患者自杀行为人数、自杀频率、自杀方式以及影响抑郁和精神分裂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95例抑郁患者中存在自杀行为患者84例,自杀行为发生率为88.4%。190例精神分裂患者中存在自杀行为患者62例,自杀行为发生率为32.6%。抑郁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患者。抑郁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和精神分裂患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抑郁患者自杀1次例数(21.4%)低于精神分裂患者(30.6%),抑郁患者自杀多次例数(28.6%)高于精神分裂例数(21%)。根据分析统计表明,精神分裂患者主要是由于幻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抑郁、被动体验以及冲动行为下出现自杀行为,而抑郁患者主要是在自罪妄想以及抑郁情绪下出现自杀行为。结论抑郁患者以及精神分裂患者很容易出现自杀行为,必须长期接受药物干预以及心理干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抑郁症 自杀行为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在抑郁住院患者自杀行为中的作用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5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抑郁自杀倾向的患者进行分组,以入院时间的顺序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7例,共计患者54例。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自杀风险评估分层护理。对比两组抑郁患者自杀的发生率和自杀态度。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自杀发生的概率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对自杀态度的评分对比中,实验组患者优于对比组(P<0.05),差异之间具有对比意义。结论:在对住院抑郁伴有自杀行为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分层护理干预能显著的降低自杀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对自杀的态度,值得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行为 自杀风险评估 分层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青少年抑郁患者自伤自杀行为的伦理审视与干预建议。方法:选取23年5月例青少年抑郁发病患者,按照有无自伤自杀行为均分为观察组(有)和对照组(无),分析自伤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家庭、PHQ-9总分、学习压力是自伤自杀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患者自伤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独生子家庭、PHQ-9总分、学习压力,需要给予针对性干预是伦理学主张的做法。

  • 标签: 青少年 抑郁症 自伤自杀行为 伦理审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在预测抑郁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效果,并与传统临床观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自不同三家医院诊断为抑郁的患者2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进行日常护理观察与风险评估,而对照组仅采用传统临床观察。两组均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记录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自杀自伤行为预测准确率为86%,而对照组为67%。观察组在预测重度自杀自伤行为上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结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相比传统临床观察方法,在预测抑郁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方面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敏感度,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预测工具。

  • 标签: 抑郁症 精神护理观察量表 自杀预防 自伤行为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