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温气候对心脑血管疾病致死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本市气象资料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提出夏季(6月~8月)高温天气与非高温天气的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其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持续≥36℃,否则为非高温天气,使用Excel记录相关数据,并使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与非高温天气的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夏季高温天气明显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高峰,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是非高温天气的1.91倍,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男患者死亡率是非高温天气的1.52倍,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女患者死亡率是非高温天气的2.31倍,在整个夏季中高温天气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30.7%。结论高温气候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存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影响显著。

  • 标签: 高温气候 心脑血管疾病 致死性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高温气候下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高温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还可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本文将就高温气候下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影响和机制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高温气候 心脑血管疾病 致死性影响
  • 简介:1986年Lugaresi首先报告一53岁男性病人,以进行性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失调为主要症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剖检证实丘脑神经细胞大量丧失,命名为致死家族性失眠症(fatalfamilialinsomnia,FFI).目前,已有意大利、法国、英籍美国人、德籍美国人、丹麦及爱尔兰人和日本人患有FFI,中国尚未见报告,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密切注意.

  • 标签: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遗传学
  • 简介:摘要致死家族性失眠症(FFI)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具有遗传性,是朊蛋白病的一种。本文对FF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做一综述。

  • 标签: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FFI 文献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多发于秋冬季节羊急性致死毒血症,是有诺维氏梭菌及其变种的巨大梭菌引起的一种地方性急性传染病。是以肝吸虫和其强烈毒素,引起急性致死的毒血症和坏死性肝炎为特征。故又称“羊坏死性传染性肝炎症”。这种坏死性肝炎发生后死的快,又最先发生于德国,故又叫“德国快疫”。病羊皮肤黑暗青色,所以此病的学名叫“羊黑疫”。对羊的生产发展危害极大.不容忽视。

  • 标签: 急性传染病 毒血症 致死性 病羊 坏死性肝炎 秋冬季节
  • 简介:3只饲养的鸭子在罗马尼亚南部死亡,但当局在10月7日说,这几只鸭子是否感染了专家们担心会变异并引起人类流感大传播的H5N1病毒,目前他们还没有得到证实。

  • 标签: 疑似病例 禽流感 致死性 欧洲 H5N1病毒 罗马尼亚
  • 简介: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在致死产后大出血的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急诊动脉栓塞治疗15例致死产后大出血患者。术前进行必要的扩容升压处理以稳定生命体征,在影像监视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行双侧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证实后,视具体血管影像经导管推注500~700μm的PVA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末梢支,使用经高温蒸汽消毒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主干。结果:1例高龄产妇并发弥漫性内凝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4例患者当即完全止血,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致死产后大出血,是一个高效、安全、易耐受并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生理功能,保证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治疗方法,应该成为致死产后大出血治疗的首选。

  • 标签: 致死性产后大出血 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 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超声医师进行胎儿检查时,一定要准确测量及观察胎儿四肢发育情况,另外,当发现胎儿身体各部分之间不成比例时(如头胸比例、胸腹比例等)要高度怀疑胎儿软骨发育不良,区分是否为致死畸形,对临床评估预后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诊断胎儿畸形
  • 简介:摘要致死家族性失眠症(FFI)是一种遗传性朊蛋白病,以药物治疗无效的失眠为主要特征。该病罕见,容易被误诊为脑炎或其他类型朊蛋白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FFI的认识和规范化诊断,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联合睡眠障碍学组在2018版FFI英文诊断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中国人FFI的临床特征,制定出适合中国人的FFI诊断标准。

  • 标签: 失眠症,致死性家族性 诊断 标准
  • 简介:摘要患者女,57岁。2016年5月因甲状腺肿物在外院行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术后患者发现右颈部一肿物逐渐增大,遂于2017年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右颈Ⅱ区肿物切除术,病理考虑异位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2018年5月患者发现肋骨肿物,活检病理诊断甲状腺滤泡癌转移。为下一步行I131治疗,患者于同年6月行甲状腺左残叶及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发现右颈四区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使用I131治疗。2020年11月复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椎体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为未分化肉瘤,不排除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于2021年5月死亡。经复查患者多次的病理切片,并进行分子检测,综合临床及分子检测结果,纠正诊断为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淋巴结及骨转移,并进展为未分化癌。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胎儿骨骼发育畸形大体上可分为致死和非致死骨畸形。本文将对产前超声诊断致死胎儿骨骼发育畸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胎儿 超声检查 骨骼发育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以坏死性凋亡为切入点,探讨肝纤维化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致死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D-GalN/LPS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即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急性损伤(D-GalN/LPS)组、肝纤维化(Fib)组、肝纤维化+急性攻击(Fib+D-GalN/LPS)组。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分析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和/或P-MLKL在各组中的表达。给予正常小鼠以靶向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的抑制剂,再给予急性攻击,根据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学的变化来评估抑制necroptosis对D-GalN/LPS触发急性肝损害的影响。建立肝纤维化自发消融模型,再给予急性攻击,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和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中necroptosis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D-GalN/LPS攻击触发了RIPK1、RIPK3、MLKL和/或P-MLKL的明显上调。抑制necroptosis信号的关键分子可明显减轻D-GalN/LPS诱导的肝损害,表现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显著降低以及肝组织学的明显改善。纤维化肝脏中necroptosis信号分子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肝纤维化对D-GalN/LPS触发necroptosis的抑制随着纤维消融而逐渐削弱。结论肝纤维化可能通过抑制D-GalN/LPS触发的necroptosis而保护小鼠抵抗急性致死损伤的攻击。

  • 标签: 肝纤维化 损伤抵抗 坏死性凋亡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