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dVRS)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MRI检查证实存在基底节区dVRS的164例患者纵向随访5年,最终纳入120例患者进行分析。应用3.0T MRI观察患者基底节体积情况,并根据基底节是否萎缩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82)和萎缩组(n=38)。比较正常组与萎缩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的差异,比较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以及基线期与5年后基底节体积差值(△基底节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基底节体积与基底节区dVRS等级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基底节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对基底节萎缩的预测价值。结果萎缩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比例及基底节区dVRS等级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底节区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节体积及△基底节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底节体积随着基底节区dVRS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底节体积与基底节区dVRS等级呈正相关性(rs=0.695,P<0.001);在对年龄、糖尿病史进行协因素校正后仍具有正相关性(rs=0.667,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OR=1.776,95%CI:1.372~2.141,P=0.008)、糖尿病史(OR=1.513,95%CI:1.129~1.954,P=0.011)和基底节区dVRS等级(OR=2.855,95%CI:2.367~3.283,P=0.006)为基底节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基底节区dVRS等级单独预测基底节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611~0.792,P<0.001),灵敏度为61.89%,特异度为83.59%;年龄、糖尿病、基底节区dVRS等级联合预测基底节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687~0.878,P<0.001),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5.19%。结论基底节区dVRS对5年后基底节的萎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在闭合性眼外伤患者眼前节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闭合性眼外伤81例(86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AS-OCT扫描,并根据伤情对症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损伤类型、损伤程度和损伤区域,分析影响闭合性眼外伤患者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闭合性眼外伤的AS-OCT表现包括:角膜损伤86眼(100.00%,86/86)、前房积血46眼(53.49%,46/86)、前房角后退19眼(22.09%,19/86)、睫状体脱离24眼(27.91%,24/86)、晶状体脱位14眼(16.28%,14/86)、虹膜损伤11眼(12.79%,11/8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房角后退(OR=1.08, P=0.014)、睫状体脱离(OR=5.83, P=0.006)、晶状体脱位(OR=6.21, P<0.001)及虹膜损伤(OR=4.28, P<0.001)是影响闭合性眼外伤患者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眼前节OCT检查可为闭合性眼外伤眼前节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资料。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诊治经验及治疗效果,探讨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4例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无胎便排出延迟,均于学龄期出现便秘、腹痛、腹胀及呕吐症状。1例患儿于当地医院进行部分横结肠切除术,但手术后症状仍未缓解;1例患儿因"肠梗阻"于当地医院进行回肠造瘘。4例患儿中有2例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所有患儿手术前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及下消化道造影,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肠壁多点全层活检。手术方式为结肠次全切除术。取切除的肠管近端、痉挛段及远端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前检查可见所有患儿存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下消化道造影结果显示患儿结肠形态一致,充盈相及排出相均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管腔节段性狭窄,近端横结肠明显扩张,移行段位于脾曲,远端直肠形态正常。患儿的肠道排钡缓慢,24 h后复查X线仍可见钡剂残留于扩张的横结肠中。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并顺利出院。切除的肠道组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狭窄段肠道肌间及黏膜下神经丛稀疏,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部分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随访时间分别为15个月,13个月,7个月及13个月,患儿术后便秘及腹痛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体重由25.0 kg、25.5 kg、44.0 kg、20.0 kg分别增长至47.5 kg、31.5 kg、44.0 kg、22.0 kg。结论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肠道病变范围的确认应结合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所示的肠道形态、肠壁多点全层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手术单纯切除病变段肠道即可获得满意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DGP)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加强对DGP的认识并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诊断的8例DG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DGP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7~57岁,中位年龄52岁。5例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在健康查体或术前查体时偶然发现;3例患者因黑便就诊。CT影像学检查均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限性结节样增厚,增强扫描呈明显渐进性强化。超声内镜下表现为十二指肠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和神经节样细胞三种成分,梭形细胞表达神经丝蛋白(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上皮样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NSE、突触素(Syn)、嗜铬素(CgA),神经节样细胞表达NSE、Syn、CgA及NF。2例行内镜黏膜剥离术,6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结论DGP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的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提示黏膜下病变,治疗以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局部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女性的喉副神经节瘤(laryngeal paraganglioma,LP)。患者女,34岁,因“咽部异物感3个月”就诊。喉镜检查提示声门上区以左侧杓会厌壁为中心可见一紫红色黏膜下肿物;增强MR检查和颈部CT血管造影(CTA)提示肿物血供丰富。考虑为动脉型血管瘤,不除外副神经节瘤。术前行血管造影并放置弹簧圈阻塞供血动脉后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大部切除,残余部分肿瘤行博来霉素注射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遂二次手术行全身麻醉下颈外径路喉副节瘤切除术,术后1周顺利出院,出院半年复查显示肿瘤无复发,双侧声带运动对称,闭合良好,患者发音正常。
简介:[摘要] 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从从课堂的“求真”开始,同时也要做到课堂教学“务实”,课堂上必须有“情感”。情感中立足教材,提倡读中感悟,尊重“需要”,注重“激趣”。教学中要注重“溶情”。课堂中要“关爱”学生。每节课都能验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足迹,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简介:摘要:节段的横向连接与纵向连接类型一致,鉴于纵向节段接缝的研究,横向接缝在纵向接缝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连接设计中涉及的构造处理、预应力处理等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