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简介:一个古老的亚马孙河流域部落仅剩下最后几名幸存者,这是人类贪婪和种族灭绝的悲剧见证。

  • 标签: 英语 译文 翻译方法 阅读材料
  • 简介:提起今天仍健在的“国宝级”昆曲大师和传承人,人们总会像对“暗语”那样,说出江苏“继”字辈、浙江“世”字辈、上海“大班”等一个个令外行不解,知者却如雷贯耳的名词。

  • 标签: 名家 传承人 字辈
  • 简介:摘要:鄂伦春族民间音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它记载了该民族生存、繁衍的历史,反映了鄂伦春族人勤劳质朴的品质和勇敢无畏的性格,展现了该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血脉; 对鄂伦春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扬,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有利于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导,更有利于拓展鄂伦春族自身文化的发展空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 标签: 鄂伦春族 传统民间音乐 构成 文化价值
  • 简介:摘要:“摩”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学样式。在现代/后现代的语境转换中,“摩”真实的传承方式作深层观察,以拓宽我们的艺术研究视野,重绘新的文化地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摩苏昆 鄂伦春 民俗文化
  • 简介:摘要:“摩”是鄂伦春族民间文艺中的说唱,是鄂伦春人引以为豪的名片。很多学者从民族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对说唱中的“说”进行解释、考察和论证,成果颇丰。然而“摩”是既有散文叙述,又有韵文咏唱的表演艺术,“摩”中的唱,在不同的地区的流布有明显的不同又极其相似,本文通过对田野资料记录的“摩”曲调进行分析,从唱的角度探索“摩”在动态的文化生态语境下,呈现多元化的艺术魅力。

  • 标签: 鄂伦春族 说唱 演进
  • 简介:摘要: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北方地区的古老渔猎民族之一,人口虽少却拥有十分丰富的口头文学资源。鄂伦春“摩”产生于初民时代,具有鲜活的文化魅力、完整的结构体系,因此能够映射出鄂伦春族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同时保持了代际教化功能。然而在当前新时代多元文化相互冲击碰撞的现实面前,鄂伦春族“摩”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传承对策措施,以适应“摩”和鄂伦春族文化传承的现实需要。

  • 标签: 鄂伦春族“摩苏昆” 文化道德 传承策略
  • 简介:摘要: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媒介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识,在新媒介的社会背景下,民族文化要获得长久的发展需要品牌功能和审美的新方向。“摩”“摩”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整理以来,,作为鄂伦春族独有的说唱文学艺术形式并传承至今。很多学者从民族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对说唱中的“说”进行解释、考察和论证,成果颇丰。本文将鄂伦春族的“摩”置于新媒介视野下,从品牌功能与审美研究等几个角度对其进行探析与研究,着眼于“摩”中民歌唱词及口头故事说词,旨在抛砖引玉,帮助鄂伦春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从唱的角度探索“摩”在动态的文化生态语境下,呈现多元化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新媒介鄂伦春族“摩苏昆品牌功能审美研究
  • 简介:陈嘉教授简介陈嘉教授,男,满族,出生于四川省都江堰市,1989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2年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曾先后在学校中文系、科研处、教务处等部门工作,担任过昆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等职务,现任昆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 标签: 汉语言文学专业 继续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 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班 都江堰市
  • 简介:这是一个关于狐狸阿的故事。阿和他的家人住在一起。他们的家在山顶上。他们能够平静地生活,是因为过去一直猎杀狐狸的当地乡绅和猎场看守人不知道他们住在这里。现在,阿的父母常常会警告小狐狸们。"你们可以在山上玩,"他们说,"但是,不要去下面的山谷,否则猎人就会看到你们,并跟踪(zōng)你们到这里,那样我们就不再安全了。"

  • 标签: 不知道 花园里 小伙伴 小兔 在路上 得意扬扬
  • 简介:体良(MarcusFabiusQuintilianus,公元35-100)被我们常人记住,也许只是因为他遗留下来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片言只语。正如体良自己说的:“宁失朋友,不失妙语。”他对漂亮优雅的语言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热爱和追求,真可渭“语不惊人死不休”!罗马皇帝曾授予他修辞学教授的职位,这

  • 标签: 昆体良 修辞学家 教育家 古罗马 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
  • 简介:李可教授,广东省兴宁县人,1953年生于昆明,1969年在云南化工厂工作,1977年考入昆明师范学院历史系读书,现任教于昆明学院历史系,是云南省中国近代史学会和云南省中法战争史学会副会长。

  • 标签: 师范学院 中国近代史 云南省 历史系 兴宁县 广东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满,男,1941年生,浙江义乌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塔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任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副总编、《湖北社会科学》主编、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省政协常委。2007年退休至今,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并被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历史文化传媒研究中心主任。自1978年出版第一部著作《贺龙的脚印》后,出版有《模糊逻辑及其在地方革命史研究中的应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铁人王进喜》等专著,参与写作的专著有《新四军第五师抗日战争史稿》《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史稿》等,其中主编的著作有《湖北近代革命史》《大众理论丛书》,参与主编的著作有《社会主义企业家论》《俐楚文化普及丛书》等,发表论文近百篇。参与主编的著作《社会主义企业家论》和参与撰写的论文《论坚持科学发展观》分别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第二届(1994—1996年)、第五届(2003—2004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主编的《湖北近代革命史》获湖北省第六届(2005—2006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标签: 社会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 荆楚文化 人民政府 湖北省 科学发展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鄂伦春说唱“摩”与现代文化相碰撞后,日渐式微,已进入了濒危的状态。本文以鄂伦春说唱“摩”的课程教学为出发点来阐述数字化保护融入地方特色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将鄂伦春说唱“摩”与现代数字化技术有机结合,既解决了传承和发扬鄂伦春说唱“摩”融入地方特色教学的严肃问题,又有力地保护了其的完整性。鄂伦春说唱“摩”不仅是一种保护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 标签: 鄂伦春说唱 “摩苏昆” 数字化 教学改革
  • 简介:季伏,号季公,一九四二年生于江苏镇江(藉贯苏州)。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林散之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日本国特聘研究员。

  • 标签: 季伏昆 特聘 林散之 江苏省国画院 书人
  • 简介:晚来一阵暮春雨,将杏花吹落满径,我独自撑伞漫步在杏花雨中,恍记起杂剧《富春梦》中那段古琴弹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标签: 杏花 杂剧 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