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用已知抗原检测血中抗体-红细胞凝集试验、凝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炭凝集试验。脑脊液、血液中可分离出螺旋体。
简介:目的建立梅毒螺旋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V)DNA多聚酶I(polA)基因序列,设计MGB—Taqman探针和PCR引物,对TPPA法检测到的不同国家和人种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该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新建的荧光PCR方法可以扩增到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区200bp长DNA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检出每微升血液中10拷贝梅毒DNA。在31例TPP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中,有21例为PCR阳性。证明其中10例TPPA法阳性为非现行感染,可能不具有传染性。统计分析表明该荧光PCR方法与TPPA方法对不同国家和种族人群检测结果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新建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排除TPPA法阳性梅毒患者中非现行感染的旅行者,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旅行者进行梅毒检测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06~2011年景德镇市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肾、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2006~2011年全市累计发生钩体病14例,年报告发病率0.15/10万,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0.26/10万);病例主要发生在浮梁县,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8.58%;8-10月为钩体病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4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2.86%;发病年龄集中在10~60岁,占全部病例的85.72%;男女性别之比约为3.671;2006-2011年景德镇市钩体病监测发现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自然人群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为主,宿主动物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结论近几年我市钩体病处于最低发病水平,主要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为黄疸出血群,与自然人群感染主要菌群基本一致,主要流行菌群稳定。培养分离出钩体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今后仍应加强钩体病监测,为有效预防钩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肺曲菌病的价值。方法收集17例肺曲菌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有关文献来分析患者的CT表现。结果病灶表现为结节灶、空洞性结节、空洞内移动性结节、单发或多发性片状实变影等。结论早期的肺曲菌球病表现欠缺靠特征性,当病变形成曲菌球时合并空洞表现有“滚珠征”和“新月征”时,CT对其的诊断有较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钡餐与螺旋CT对肠克罗恩病(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肠Crohn病患者X线钡餐及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中21例患者经行了消化道钡餐检查,其中5例患者加做CT平扫及增强,另外6例患者由于肠梗阻只做CT检查。27例患者中单发病变4例,多发病变23例;X线钡餐表现为病变区肠管出现“雪片征”、“卵石征”、及多发分节状狭窄。螺旋CT检查患者中平扫为肠壁偏心性增厚、肠壁增厚并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增厚肠管表现为均匀强化、分层状强化;肠系膜及肠系膜血管改变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大。结论对于Crohn病诊断,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手段,而螺旋CT对于病变肠管的管壁本身及肠管周围改变更加直观。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适应证,评价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在Kummell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56例Kummell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39例,平均62.8岁。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体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体“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体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体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体界面无透亮区。VAS评分术前7.6±0.8、术后3d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2±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治疗Kummell病快速、安全、可靠。确定责任椎体以利于适应证的选择,准确的影像学测量有利于穿刺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前我国牙体牙髓疾病基本状况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300例进行分析,统计分析300例患者临床资料中相关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结果牙体牙髓疾病患者主要年龄段为42岁至52岁,占比32.4%,其次为32岁至42岁,占比29.6%,合计62%。300例患者就诊原因主要有牙痛、牙龈反复肿胀流脓、食物填塞以及补牙与牙齿整形。牙痛病因导致患者就诊占比最大,比重为73.1%,其中自发性牙痛为主要牙痛类型,占比50.3%。患者中超过72%的患者对于牙体牙髓疾病知识完全不了解,300例患者牙体牙髓疾病诊断结果显示龋齿是牙体牙髓疾病主要种类,占比30.7%,牙体牙髓疾病治疗有效率为92%。结论要加大牙体牙髓疾病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牙齿健康重视度,及早治疗,牙体牙髓疾病治疗方法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